摘要:17999的顶配iPhone 17 Pro Max像一道分水岭,把熬夜的人分成两拨:咬牙上的,和掉头就走的。
2TB手机卖一万八,钱包还没喘过气,苹果又甩了张新账单。
凌晨两点,朋友圈全是转账截图。
有人一口气订了三台,有人把旧机挂咸鱼只求抢首发。
17999的顶配iPhone 17 Pro Max像一道分水岭,把熬夜的人分成两拨:咬牙上的,和掉头就走的。
先看新机。
iPhone 17全系上了120Hz,滑动像抹了油,Pro版塞进A19 Pro芯片,GPU多两颗核心,跑原神半小时机身也不烫。
Pro Max更狠,2TB容量能存四百多部4K电影,拍视频直接4K 120帧,杜比视界一开,剪映导出快一倍。
但17999的价格,比MacBook Pro还贵三千。
苹果第一次把产品线切成四条。
标准版5999起,Pro 8999起,Air 7999起,Pro Max 9999起。
Air只有5.6毫米厚,塞进牛仔裤口袋不鼓包,钛金属边框用八成再生材料,重量比上一代轻22克。
缺点是只有eSIM,国内暂时只联得通联通,移动电信用户得再等等。
手表也卷疯了。
Ultra 3续航42小时,加卫星通信,越野跑丢山里也能发求救信号。
Series 11把高血压预警塞进去,抬腕就能看睡眠评分,钛金属版6199,比上代贵五百。
SE 3降到1999,学生党咬咬牙也能冲。
AirPods Pro 3悄悄加了心率监测,跑步不用戴表也能看卡路里。
降噪翻倍,地铁里开一半音量就能盖过报站声。
实时翻译支持三十国语言,点星巴克不用再比划。
预售通道还没开,黄牛已经加价两千收Pro Max 2TB。
去年囤货的黄哥说,首批金色最俏,加价空间能到四千。
官网显示发货排到十月,线下直营店每天只放五十台。
想早点拿到,要么凌晨排队,要么加钱找渠道。
有人算过账:换一整套苹果全家桶,手机17999,手表7499,耳机1899,一共27397。
抵得上一辆五菱宏光。
但苹果把分期拉到24期,每月一千出头,看起来像白送。
分期页面上写着:每天少喝一杯咖啡,新机就能到手。
不少年轻人真就这么干了。
最难受的是16 Pro用户。
刚买三个月就变老款,咸鱼回收价掉了一千五。
苹果店员私下说,17系列信号基带没换,地铁里还是三格,老用户真没必要追新。
但买新机的快乐,往往不在于性能,而在拆盒那一瞬间。
五年前的iPhone XS Max顶配卖12799,现在17999。
涨价幅度跑赢了北京房价。
有人吐槽割韭菜,有人觉得一分价钱一分货。
电子产品的宿命就是被下一代淘汰,只是苹果把淘汰周期缩到了一年。
发布会结束五小时,微博话题阅读破三十亿。
点赞最高的评论只有八个字:卖肾都不够。
后面跟着两千多条哈哈哈。
笑归笑,每年九月,人们还是准时在屏幕前等库克出现。
毕竟,谁能拒绝一块更亮更薄的玻璃呢?
来源:小向科技每日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