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撰写SCI论文时,正确提炼创新性观点至关重要。很多人就因为在这方面处理不当,导致论文被拒稿。那么,究竟该如何提炼SCI论文的创新观点呢?下面,英辑Editeg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在撰写SCI论文时,正确提炼创新性观点至关重要。很多人就因为在这方面处理不当,导致论文被拒稿。那么,究竟该如何提炼SCI论文的创新观点呢?下面,英辑Editeg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先找“锚点”:锁定3 - 5篇核心竞品文献
提炼创新点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和谁比”。你需要选择与自己研究主题、方法最为接近的3 - 5篇高被引文献(最好是近3年发表且来自领域顶刊的论文),将它们作为“对比锚点”。把这些文献列成“竞品分析表”,清晰标注出每篇文献的研究结论、方法局限以及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你能对自己的研究在领域中的位置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再找“差异”:从4个维度挖创新
对照“竞品分析表”,从“方法、数据、结论、应用”这4个维度出发,找出自己研究的独特之处。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泛泛而谈”,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细节上。
维度拆解与案例
方法创新:如果别人采用的是“传统实验方法”,而你使用了“改进后的方法”,这就是创新。例如,“别人用手工采样,你用自动采样设备,数据精度提升了20%”,像这样具体的改进就是方法创新的体现。
数据创新:当别人的研究存在样本量小、地域局限等问题时,你的数据更全面就是优势。比如,“别人仅研究某省乡村,你覆盖了东中西部5省,样本量是别人的3倍”,这种数据上的优势能够为你的研究增添独特价值。
结论创新:别人得出的是“普遍结论”,而你发现了“特殊情况”,这也是创新点。例如,“别人认为某工艺适用于所有金属,你发现它仅适用于低碳钢,高碳钢需要调整参数”,这种对结论的细化就是结论创新。
应用创新:别人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你找到了“新应用场景”,这同样是一种创新。比如,“别人研究某算法的数学模型,你将其应用于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效果显著”,这就是应用创新的典型案例。
有一位社科作者就通过这一步,发现自己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比竞品多了“数字化传播”维度(竞品仅研究线下活动),并且有10个村庄的实操案例,于是将这一差异明确为核心创新点。
三、最后“聚焦”:把差异浓缩成“一句话创新点”
将前面找到的差异,提炼成1 - 2句精准的表述,避免冗长。这里有一个提炼公式:“针对【竞品的某局限】,本研究通过【我的方法 / 数据 / 结论】,实现了【具体改进效果】,解决了【某实际问题】。”
案例对比
提炼前:“我的研究做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包含数字化内容。”这种表述比较模糊,无法清晰地传达研究的创新点。
提炼后:“针对现有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忽视数字化传播的局限,本研究通过对5省10个村庄的调研,提出‘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传播模式’,解决了乡村文化传播范围窄、互动性弱的问题。”这样的表述精准地概括了研究的创新之处。
有一位工科作者按照这个公式,将创新点从“我的工艺改进了零件加工”,优化为“针对现有加工工艺精度低(误差0.1mm)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整切削参数(转速、进给量),将误差控制在0.03mm以内,满足了高精度零件的生产需求”,最终稿件很快被录用。
总之,提炼SCI论文的创新观点需要系统的方法和清晰的思路。按照上述步骤操作,相信你能更好地提炼出论文的创新点,提高论文的录用率。希望英辑Editeg的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来源:英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