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个触及犹太教神权政治哲学核心的深刻问题。犹太教对扫罗(Shaul)称王的解读并非单一,而是充满了张力、悲剧性和深层的伦理教训。拉比们在《塔木德》和《米德拉什》中的阐释,将扫罗的故事从一个简单的王权建立叙事,提升为关于自由意志、谦卑、权威合法性以及神圣使命
这是一个触及犹太教神权政治哲学核心的深刻问题。犹太教对扫罗(Shaul)称王的解读并非单一,而是充满了张力、悲剧性和深层的伦理教训。拉比们在《塔木德》和《米德拉什》中的阐释,将扫罗的故事从一个简单的王权建立叙事,提升为关于自由意志、谦卑、权威合法性以及神圣使命与人性弱点之间冲突的宏大寓言。
总的来说,犹太教的解读是双重性的:一方面,要求立王本身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堕落;另一方面,扫罗个人又被视为一个本质高尚且悲剧性的英雄,他的失败令人扼腕叹息。
以下是犹太教解读的几个核心层面:
一、 要求立王:民众的灵性失败
根据《希伯来圣经》(《撒母耳记上》第8章),以色列长老要求先知撒母耳“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
· 拒绝神权统治:拉比们认为,关键错在“像列国一样”(כְּכָל־הַגּוֹיִם)。这意味着他们想要一个集权的、可见的、军事化的君主来领导他们,而不是接受上帝通过士师和先知进行的无形统治。他们渴望模仿外邦模式,而非坚守自身独特的神权政体。
· 对先知撒母耳的拒绝:要求立王也是对撒母耳领导及其士师儿子们腐败的间接指责。但上帝对撒母耳说:“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撒上8:7)。这被视作民众灵性上的倒退和不信任。
二、 扫罗被选:他的崇高品质与神圣认可
尽管立王的要求本身有问题,但上帝仍然选择了扫罗,因为他拥有非凡的品质。
· 谦卑的楷模:《塔木德》强调扫罗极其谦卑。当他被撒母耳膏立时,他把自己藏在行李中,并说自己出身卑微(撒上9:21;10:22)。《米德拉什》甚至称赞他为“像一头无可指摘的驴”一样谦卑。
· 身体与精神的卓越:他相貌俊美,身材高大(撒上9:2),这被视为一种外在的王者之气。同时,他早期表现出勇敢和正义感(如带领百姓解救基列雅比人)。
· 受灵感动:上帝赐予他“新心”,并有先知受感说话(撒上10:9-10),表明他确实得到了神圣的授权和赋能。
因此,扫罗的即位本身是有效的,他是上帝亲自挑选和膏立的第一位君王。
三、 扫罗的罪行:对神命的两次关键违背
犹太释经聚焦于扫罗两次未能完全遵守上帝通过撒母耳下达的命令,这导致了王位离他而去。
1. 在吉甲的僭越献祭(撒上13:8-14)
· 事件:扫罗在与非利士人作战前,因害怕军队溃散,等不及撒母耳到来,就擅自献上了燔祭。
· 犹太解读:这不是简单的礼仪错误,而是缺乏对先知权威和上帝指令的绝对信任。他更相信自己的军事判断而非神的应许。撒母耳的斥责点明核心:“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命令。” 这显露出他作为君王信心上的瑕疵。
2. 未灭绝亚玛力人(撒上15章)
· 事件:上帝命令扫罗“灭尽”亚玛力所有的一切(人和牲畜)。扫罗却怜惜亚甲王和上好的牛羊,并将其余的毁灭。
· 犹太解读:这是决定性的失败。
· 怜悯的错误对象:拉比们认为,对亚玛力人(犹太传统中邪恶的化身)的“怜悯”实际上是残酷的,因为留下他们未来会继续为害以色列和世界。
· 服从高于牺牲:撒母耳说出了那句名言:“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扫罗试图用“为上帝献祭”的好听借口来为自己的 disobedience(不服从)辩护,这被视作更大的罪。
· 傲慢的滋生:一些《米德拉什》认为,扫罗在取得王位和成功后,最初的谦卑逐渐被骄傲所侵蚀,使他开始相信自己的判断可以凌驾于神的明确命令之上。
四、 悲剧性对比:扫罗与大卫
犹太释经常将扫罗与他的继任者大卫进行对比,以凸显扫罗失败的本质:
· 扫罗:因一次(或两次)不服从的罪而失去王位。他的罪更多是** omission(疏忽)和怯懦**——没有做该做的事。
· 大卫:犯了通奸和谋杀等更严重的主动的罪。但他立即忏悔(见《诗篇》51篇),毫无借口地接受责备和惩罚,并最终与上帝和好。
· 教训:在犹太价值观中,面对错误时的态度比错误的性质更重要。扫罗的失败在于他为自己辩解(撒上15:20-21),而大卫的成功在于他真心悔改。
五、 卡巴拉(神秘主义)的视角:不完整的容器
在卡巴拉中,扫罗代表了Gevurah(严厉、审判、力量)的塞菲拉(Sefirah)。虽然他强大而正义,但Gevurah需要与Chesed(仁慈、爱)平衡。扫罗的严厉有时用错了对象(如想杀儿子约拿单),而他的“仁慈”又用错了地方(对亚甲王)。他是一个力量强大却不平衡的领导者,因此无法成为一个持久的“容器”(Keli),承载以色列的王权。
总结:犹太教解读的核心教义
1. 权威的合法性源于服从:无论是王还是普通人,其地位的合法性取决于对上帝律法的服从。权力本身不是目的。
2. 听命胜于献祭:宗教仪式和良好的意图,不能取代对神圣指令的绝对服从。
3. 谦卑必须保持始终:最初的美德若不能保持,会成为骄傲的温床。
4. 悔改的价值:失败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犯罪,而在于如何应对犯罪。辩解导致毁灭,悔改通向救赎。
5. 神圣计划中的悲剧:扫罗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本可以成为伟大的王朝奠基人,但因人性的弱点而失败,为更合神心意的大卫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他的故事警示后人,权力和责任是巨大的考验。
来源:海棠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