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人工数据采集方式存在不足,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对雨污系统的监测与预警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民生安全。”上海普陀市政建设养护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弘红介绍,此次参赛的“市政管网雨污水管道常态化水位监测系统”项目源于日常养护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传统人工数据采集方式存在不足,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对雨污系统的监测与预警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民生安全。”上海普陀市政建设养护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弘红介绍,此次参赛的“市政管网雨污水管道常态化水位监测系统”项目源于日常养护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市政管网雨污水管道常态化水位监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井内水位、气体浓度等数据,并在超过阈值时发出警报,实现快速处置,形成管理闭环。“目前,这个系统已在曹杨地区开展试点,运行一年多来效果显著。即使遭遇强降雨,数据预警机制也能为防汛工作带来很大便利。”陈弘红说。
据悉,本次数字化技能大赛由区数据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国资委共同组织开展,共征集了一批具有实践价值和创新意义的解决方案,最终评选出9个优秀项目。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荣获一等奖,区司法局、普陀市政养护公司、市公安局普陀分局获二等奖,真北中学、曹杨新村街道、区养老服务发展中心、新普陀小学、梅陇中学获三等奖。
大赛不仅吸引了普陀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将理论融入实践的宝贵平台。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张振宇是“与数同行”科普视频项目的参与者,他表示,项目让自己走出课堂,走进便民服务中心、数字商圈、智慧环卫等真实场景,亲眼看到数据在政务、产业和公共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青年不仅是数字时代的学习者,更应成为传播者和建设者,能够参与这样的项目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通过制作视频,张振宇和团队努力将专业的数据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让公众能够“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企业代表发言
此外,本次活动中还有6位来自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受聘为首批“数字服务官”,为普陀区打造数据产业集聚区、推动数字公共服务体系落地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撑;学者们主持开发的“数智共创”系列合作项目同步发布,涵盖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调研、城市运行智能事件搜索与分析、政务数据资源业务图谱、数据诊所等多个前沿领域。
现场,区数据局分别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三所高校学院签署《党建联建协议书》。未来,普陀区将继续深化政企校协同机制,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建设“数智普陀”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