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原理:夜间佩戴7-9个小时,利用特殊设计的镜片温柔地、暂时性地改变角膜表面形态。当清晨摘下镜片,这种改变依然存在,让孩子白天无需戴任何眼镜也能看得清!
孩子近视度数又涨了?
家长们的心也跟着揪起来!
面对市面上主流的近视防控“利器”——
离焦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OK镜)
选择困难症是不是又犯了?
别急
今天咱们就来场深度剖析
看看这两大“护眼神器”究竟有何不同
帮您找到适合孩子的那一款!
Part.01
“神器”揭秘: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角膜塑形镜 (OK镜):夜间佩戴的“防控魔法师”
核心原理:夜间佩戴7-9个小时,利用特殊设计的镜片温柔地、暂时性地改变角膜表面形态。当清晨摘下镜片,这种改变依然存在,让孩子白天无需戴任何眼镜也能看得清!
优点:白天彻底解放双眼,运动、学习无负担;近视控制效果被公认较为显著。
需要留意:眼部活动性炎症、严重干眼、角膜异常不适合验配;常护理需要细心和耐心(清洁、存放);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眼部状况。
离焦框架眼镜:全天候的“光学守护者”
核心原理:除了中央区域矫正视力,其周边区域还能形成特殊的“离焦信号”,作用于视网膜周边,有助于延缓眼轴增长速度,从而控制近视加深。
优点: 佩戴方便,如同普通眼镜;日常护理简单省心;适用人群范围更广,适合暂时无法适应或佩戴OK镜的孩子。
需要留意:建议每天佩戴超过12小时;作为框架眼镜,运动、舞蹈时可能不方便;中央清晰,周边模糊,初期佩戴需要适应。
Part.02
OK镜的“心动人群”画像
✅ 近视度数增长较快(比如每年增长超过75度)。
✅ 近视度数在600度以内(具体需专业评估)。
✅ 年龄满8周岁,能理解和配合完成佩戴、摘取及日常护理。
✅ 对白天裸眼视力有较高需求(如热爱运动、表演等),希望摆脱框架眼镜束缚。
Part.03
离焦框架眼镜的“适配人群”特点
✅ 近视度数增长相对稳定、缓慢(比如每年增长小于75度)。
✅ 近视度数范围更宽(可高达1000度),散光适应性更强(可到400度)。
✅ 年龄偏小(如不满8岁),或对OK镜的护理流程感到担忧、难以坚持。
✅ 更倾向简便易行的近视管理方式。
Part.04
家长关心的热门Q &A
Q:OK镜和离焦框架眼镜能“强强联手”一起用吗?
A:一般不会同时使用OK镜和离焦镜,如果验配后近视防控效果不理想,可再联合视觉训练或低浓度阿托品等方式,但必须!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全面检查和评估,确认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后方可考虑。
Q:戴OK镜会伤到孩子的角膜吗?
A:在专业验配、规范操作(包括佩戴、摘取、护理)、严格定期复查的前提下,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家长务必监督孩子做好护理并按时复查。
Q:离焦框架眼镜需要时刻都戴着吗?
A:是的!为了达到理想的近视控制效果,除了睡觉、洗澡等特殊情况,建议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坚持佩戴。
综上而言,如果孩子年龄较小、近视度数不高,初次尝试接触镜可能不适应,离焦眼镜往往更稳妥易行。 如果孩子近视度数增长势头较猛,年龄已满8岁,白天不想佩戴框架眼镜,且眼部条件符合要求,那么OK镜便值得重点考虑。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专科提醒您:
近视防控是场持久战,无论最终选择离焦镜还是OK镜,都请记住——科学用眼习惯(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和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都是“持久战”中不可或缺的“护眼防线”!
来源:武大附属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