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不知道,中国有超过三亿人长期被失眠困扰。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失眠已经不是“睡不着”这么简单了,它成了一种慢性折磨:白天没精神,晚上没尽头。
凌晨三点,楼下便利店还亮着灯。不是因为有人值夜班,而是因为失眠的人太多了。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有超过三亿人长期被失眠困扰。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失眠已经不是“睡不着”这么简单了,它成了一种慢性折磨:白天没精神,晚上没尽头。
有人靠冥想入睡,有人靠白噪音,还有人试过夜跑、泡脚、喝热牛奶、数羊……但最后往往还是躺着睁眼到天亮。
最令人头大的不是失眠本身,而是“我明明很困,就是睡不着”的那种撕裂感。身体累到极限,脑子却像喝了咖啡一样清醒。越想睡,越睡不着。
最惨的是,那些靠药入睡的人,第二天醒来像被锤了一晚上。头懵、嗜睡、反应迟钝,像是没睡一样,甚至更糟。
有没有一种药,能让人自然入睡,第二天醒来头不晕、脑不胀?
其实还真有。而且不是新药,反而是被很多人忽视的老朋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比如雷美尔通这样的药物。
听着有点陌生?我说得再直白点:它不是让你昏睡过去的“镇压型”药,而是模仿大脑自己分泌的“睡眠信号”,引导你自然入睡。
这跟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后者像是敲了你一闷棍,把你打晕;而褪黑素类药物更像是悄悄关了灯,拉上窗帘,让你慢慢困、慢慢睡。
睡前刷手机越久越睡不着?这是因为蓝光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我们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专门负责调节“昼夜节律”,简单说,就是让你晚上困,白天清醒。
但现代生活节奏把我们的生物钟搞乱了。
加班、夜班、倒时差、长时间盯着屏幕,都会让褪黑素分泌紊乱。身体该困的时候不困,不该困的时候反而打瞌睡。
这时候,外源性的褪黑素类药物就能帮上大忙。尤其是雷美尔通这种作用于MT1和MT2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模拟自然的褪黑素节律,帮助你“启动”睡眠,而不是“强迫”你昏迷。
这里要强调一个重点:它不导致成瘾,也不属于管制类药物。
这点非常重要。很多人对安眠药的最大担忧就是依赖性,怕吃了就得一辈子吃。确实,传统的镇静催眠药,比如地西泮、艾司唑仑这类,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而且停药还容易反跳性失眠。
但雷美尔通这类药物不一样,它不作用于GABA系统,也就是不直接对中枢神经进行镇静,而是调节生物钟。这就像是帮你把“坏了的闹钟”重新调准,而不是强行按下“关机键”。
我见过很多因为长期失眠而焦虑到崩溃的人。有中年人因为失眠影响工作效率、差点丢掉岗位;也有年轻人因为高压学习睡不着,长期靠酒精助眠,最后搞坏了肝。
这些人里,有不少在尝试了各种方法无果后,才接触到褪黑素类药物。刚开始他们也怀疑:“这玩意儿能行?不就是保健品吗?”但吃了几天之后,发现睡眠质量真的上来了,而且脑袋清醒得不像吃过药。
这种药并不是万能的。
它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失眠,特别是由于生物节律紊乱引起的,比如倒班、时差、入睡困难型失眠。
如果你是那种“睡得着但睡不深”“半夜频繁醒”的人,这类药的效果可能就没那么明显。再如果你白天情绪焦虑、心事重重,那问题根本不在褪黑素,而是在你的心理状态。
换句话说,找到失眠的“源头”,比光吃药重要。
有些人失眠,是因为焦虑;有些是抑郁的前兆;还有些是生理问题,比如甲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疼痛等。每一种失眠背后的机制都不同,解决方案也不一样。
我有个老病人,退休后总是凌晨四点醒,睡不回去。他以为自己老了就该这样,结果一查,居然是夜间血糖低导致的。他不是失眠,是被低血糖“吓醒”的。
就算有“自然型”安眠药,也不是所有失眠都能靠它搞定。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的失眠不是因为病,而是因为节律紊乱、压力过大、作息混乱导致的,那这类药确实是目前比较温和、靠谱的选择之一。
它不会让你像吃了镇静剂那样浑身发软,也不会让你第二天脑袋像泡在水里。它的目标不是把你打晕,而是帮你“找回睡意”。
它不影响记忆,不抑制呼吸,不会让你在半夜突然惊醒,心跳加速。
用个比喻,这类药就像一个可靠的“睡眠向导”,不是拖着你走,而是在你迷路时,轻轻推你一把,告诉你:“往这边走,去睡觉。”
它也不是一点副作用都没有。部分人可能出现轻微的头昏、嗜睡,尤其是刚开始服用时。但相比传统安眠药,这些症状轻得多,而且大多数人在几天内就会适应。
有研究显示,连续服用雷美尔通四周,可以显著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而且停药后不会出现反跳性失眠[1]。
这药也不是说你想买就能随便买。这类药物在我国属于处方药,需要医生判断后开具。千万别自己在网上随便买“国外版本”的褪黑素产品,有些含量高得吓人,反而容易打乱你的激素节律。
有些人看到这,会问:“那我直接吃普通的褪黑素片行不行?”
答案是:可以,但效果不如受体激动剂稳定。普通褪黑素片在体内代谢快,作用时间短,而且个体差异大。那些保健品类的褪黑素,往往剂量不统一,有的甚至含有杂质。
如果你真的被入睡困难折磨得够久了,不妨和医生聊聊这类“调节节律”的药物,而不是一味追求“立马睡着”的强效药。
睡眠不是被迫的结果,而是节律的产物。
用对了方法,你会发现,真正的好觉,不是靠药“压”出来的,而是靠身体“允许”你入睡。
失眠是个慢性病,别想着立刻治好。但你可以选择一种更温和、更接近自然的方式,慢慢把睡眠找回来。
愿你今晚早点睡,睡得香,醒得轻松。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周文静,刘青.雷美尔通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4,27(02):134-137.
[2]李芳,王志强.褪黑素与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8):103-106.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2023)[R].健康中国研究中心,2023.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杨医生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