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我来说,这份荣誉不仅是一种鼓励,更是一份鞭策,它提醒我要持续深耕课堂,把教学创新真正落实到学生的成长之中。同时,教学创新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二等奖获得者,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徐宁蔚在赛后表示
“对我来说,这份荣誉不仅是一种鼓励,更是一份鞭策,它提醒我要持续深耕课堂,把教学创新真正落实到学生的成长之中。同时,教学创新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二等奖获得者,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徐宁蔚在赛后表示。
比赛过程中,徐宁蔚教师团队凭借与新道科技合作的《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经过校赛选拔、省赛、全国赛的层层选拔最终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大赛,不仅展现出新时代高校教师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和持续推进教学创新的显著成效,也彰显出以产教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
《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课堂教学
课堂既是学习场域 也是实战场域
《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的建设,源于学生的真实困惑和产业的现实呼唤。过去,很多学生觉得财务课枯燥、偏重理论,难以和未来的工作衔接。基于此,徐宁蔚教师团队提出了“三维四阶双螺旋”的教学创新思路,把“真案例、强技术、链产业”三维融入课堂,设计了智财“生手—新手—熟手—能手”的四步进阶的成长路径。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最初的智财“生手”,在双师引领下掌握财务大数据的基础技能;进入智财“新手”阶段,能够利用新道DBE财务大数据平台完成数据清洗与建模;成为智财“熟手”后,开始主导真实企业项目,给出财务逻辑推演和异常识别;最终成长为能够独立解决业财融合中的复杂问题,甚至提出创新性方案智财工程“能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能力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实现了能力和思维的双螺旋跃迁。
同时,为了让学习更贴近真实,课程结合REACT教学法理念,把课堂设计在情境导入、角色互换体验式学习、团队协作和迁移应用中自然展开。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问题情境里主动探究,在数据处理中积累经验,在团队合作中实现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中,课堂既是学习场域,也是实战场域。
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
虚实融合的数智化生态 培养跨学科工程化π型人才
《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中,联合新道科技校企共建了动态案例库和虚拟仿真平台,构建虚实融合的数智化生态。课程中,通过新道DBE财务大数据平台,让学生利用Python、SQL等工具完成财务数据分析;同时,学生能利用新道财务共享中心NCC平台,获取大型企业财务数据,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动态更新;此外,学生能在仿真环境里模拟企业决策,与企业导师面对面交流,形成双师赋能三堂联动的模式,让课堂和产业紧密相连。学生的成果不仅在课程中展示,更能被企业采纳并在赛事中获奖。
通过课程的多样化探索,真正推动了跨学科工程化π型人才的培养。所谓“π 型”,就是既有财务与管理的宽口径知识,又有数据分析与技术应用的深厚专长,还能延伸出工程化实践和战略思维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既要理解企业的财务逻辑,又要掌握建模与编程的技能,更要在复杂情境下给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复合型培养,让学生具备跨界整合、解决复杂业财融合问题的能力,在走向社会时更有自信、更有竞争力。
价值引领 成为AI时代“数智”强师
AI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型和重塑成为每一位教师必修要面临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徐宁蔚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工具,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自身知识结构升级和专业能力提升,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智化变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成长为AI时代“数智”强师。
大赛取得的荣誉不仅是一种鼓励,更是一份鞭策,提醒教师要持续深耕课堂,把教学创新真正落实到学生的成长之中。徐宁蔚强调:“我们要有持续学习的勇气,跟得上新技术的发展;要有跨学科的眼光,引导学生打破学科壁垒;更要有价值引领的责任,把诚信、责任和担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因为AI可以替代部分知识传授,却替代不了教师在育人上的使命。”
教学是教师永远未完成的创造。在数智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通过持续深化的产教融合,为教师教学提供开放的数据资源和智能工具,搭建更加真实和沉浸的学习环境,提升课堂教学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的全面跃迁,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数智化人才贡献力量。
未来,新道科技将与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持续深化合作,以更先进的数智化教学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教师数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和科研范式变革,助力高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数智化人才,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