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缺血性疾病,因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再灌注治疗(如 PCI、溶栓)是挽救缺血器官的核心手段,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恢复血流后可能引发 “再灌注损伤”(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反而抵消疗效,成为临床难题。
会议主题
选隔缺血处理在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会议简介
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缺血性疾病,因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再灌注治疗(如 PCI、溶栓)是挽救缺血器官的核心手段,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恢复血流后可能引发 “再灌注损伤”(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反而抵消疗效,成为临床难题。
“选隔缺血处理(RIC)” 作为简便、安全的干预方式,通过对上肢、下肢等非靶器官进行短暂缺血 - 再灌注,激活机体自身保护机制,减轻再灌注损伤,且无需复杂设备、适用多器官场景,在急救、围手术期展现出潜力。
近日,心血管顶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IF:35.6)在线发表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杨弋、郭珍妮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Remote ischaemic conditioning improves outcomes of ischaemic stroke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the SERIC-EVT trial”。该研究在全国25家医院开展,研究结果首次证实,远隔缺血处理(RIC)作为血管内机械取栓(EVT)的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且安全性良好。SERIC-EVT试验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望为临床实践带来重要变革。
为解决应用难点、推动成果转化,我们特举办本次线上会议,助力优化缺血性疾病治疗,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会议时间
2025-9-15 北京时间:20:00-21:30
会议日程
参会专家
主持人
杨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杨弋,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神经专科医院院长,吉林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学术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委,吉林省卒中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在JAMA Neurology、Neurology、Stroke等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参编国家级神经病学教材9部;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主讲专家
郭珍妮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郭珍妮,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学术任职包括国际脑血流机能研究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生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组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脑血流与脑代谢。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2015年获得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2021年被评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
讨论专家1
程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程荆, 医学博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神经损伤修复与神经再生的诊治与科研工作,在Metab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Phytomedicine、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Food & Function、《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内外一区Top级别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省级,校级项目共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项目1项,医院先进工作者
主持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中央高校青年教师项目1项
学术及社会任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劳动能力鉴定专家;武汉市科技局专家库专家;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Methods and Model organisms专栏客座主编;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和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评审专家
获得荣誉:荣获武汉大学2021年学术创新二等奖;荣获武汉大学2020年学术创新二等奖;2019年全国临床医学广济博士生学术论坛荣获“最佳壁报奖”。
讨论专家2
鞠东升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主任医师
鞠东升,主任医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副院长,卒中中心主任,2008年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学习神经介入一年,擅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2021年全国取栓治疗金牌医师。松原市神经病学质控中心主任,吉林省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医师协会第一届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卒中学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委员。吉林省卒中学会理事,吉林省卒中学会急救分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松原市神经病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松原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微创医学专业委会会委员。
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科技成果奖一项,参加多项科研项目。撰写多篇论文,SCI 2篇。
讨论专家3
李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李千,医学博士,博士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心脏病学院资深专家(FACC),冈山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省优青”,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神经病学)成员,哈医大“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黑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首届哈医大星联学者人才计划及“博士后青年英才计划”,获哈医大“少帅揭榜”项目资助(目前哈医大神经内科唯一中标者,资助80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及省市级课题10项,目前已发表国际论文3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IF:29.4,中科院、JCR1区)、EMBO Molecular Medicine(IF:12.174,中科院、JCR1区)、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34.915,中科院、JCR1区)、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IF:6.7,JCR1区) 发表SCI 等国际论文15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荣获EMBO Molecular Medicine Most Citied Articles奖,Wiley(威立)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奖,中华神经科杂志年度优秀论文奖,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等。
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卒中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学会卒中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协优秀人才库专家;兼任《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34.915)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客座副主编、《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青年编委、《The Innovation》青年编委、《Neuroprotection》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讨论专家4
刘小利
浙江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小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脑科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妇女医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急危重症脑血管疾病的救治,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其他社会任职:浙江省失智症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
讨论专家5
赵均峰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赵均峰,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会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常务委员,吉林省卒中学会理事会副会长;吉林省卒中学会急诊急救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卒中协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平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观看方式
如果您想参与期刊系列线上学术论坛,或者参与更多学术活动,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联系人:孙莹
官方邮箱:gjb11@nrren.org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