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从小就酷爱体育运动,2023年2月,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走进东海县西双湖小学,成为一名活力满满的体育老师。那段时光,我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和同事的认可,心里满是充实。
曾经,他们执粉笔于三尺讲台,用语言点亮求知眼眸;如今,他们身披藏蓝在街头巷尾,以坚守护佑一方安宁。
从讲台到警营,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是一场初心的坚守。这跨界的人生,因藏蓝而更显厚,因奉献而愈发闪亮,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陈一鸣
东海县公安局白塔埠派出所一级警员
我从小就酷爱体育运动,2023年2月,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走进东海县西双湖小学,成为一名活力满满的体育老师。那段时光,我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和同事的认可,心里满是充实。
除了热爱运动,我心里还藏着对正义事业的向往。2023年12月,我毅然报考了东海县公安局的警察岗位。常年运动练出的好身体、不服输的坚定意志,成了我的“底气”——笔试、体能测试、面试,我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功“上岸”,完成了从体育老师到警察的身份转变。头顶的警徽,成为我新的动力源泉,也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与担当。
2024年6月,我正式踏上了从警之路。面对基层警务工作的新挑战,我不敢懈怠,总是虚心向老同事学习,做事踏实肯干,很快融入了派出所这个大家庭。
记得去年夏季,连续大雨让不少群众受了影响,派出所接到紧急求助:有户人家家中积水严重,一对年迈的老人因腿脚不便,无法自行撤离。接警后,我立即带着辅警赶往现场。我们蹚着积水进入屋内,小心翼翼地将两位老人背扶至安全区域。安顿好老人,我又帮着这户人家清理屋内积水、排查进水原因,叮嘱他们注意防灾避险。
不管是站在操场教孩子强身健体,还是穿着警服守护群众平安,我始终记得:把每一件该做的事做好,把每一份能给的温暖递到,这便是我从教师到警察,从未改变的初心。
徐明亮
东海县公安局安峰派出所一级警员
在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之前,我曾有过一段难忘的教师生涯——2020年9月,我走进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课上,我教学生们品读文字、认识世界;课下,我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好好读书、勇敢追梦,看着孩子们信任的眼神,那种作为教师的幸福感,至今想起来仍格外温暖。
尽管热爱教育事业,我的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警察梦”。于是,我决定在工作之余为梦想拼一把——努力复习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我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如愿加入东海县公安局,成为一名公安民警。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今年5月的一次处警经历。这天我正在所里值班,接到王先生报警,焦急地称女儿失踪,担心她有轻生念头。我一边安抚王先生的情绪,一边迅速梳理女孩的社交关系,很快发现一条与苏州有关的联络记录。那一刻,时间就是希望,我持续与苏州警方沟通协调,不知不觉就拨出了20余通电话,终于在次日凌晨,于当地一家工厂找到了因家庭矛盾赌气出走、务工谋生的女孩。我与苏州警方共同耐心劝导,女孩打开了心结,最终平安回家。王先生见到女儿安然无恙,激动不已,特意送来锦旗致谢,这面锦旗成为了我从警初心的见证。
孙杉杉
灌云县公安局东王集派出所一级警员
曾经,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是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用耐心和爱心陪伴小小的他们认识世界,教会他们唱歌、画画、分享与友爱。阳光下的欢声笑语,是我职业生涯最初的底色。
后来,怀揣着对“守护”更深的向往,我换上了藏蓝警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岗位变了,但那份细腻与耐心却从未离开。
记得一次执勤时,我遇到一个与家人走散的小男孩,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小手紧紧攥着衣角。我没有丝毫犹豫,自然地蹲下身,用温柔的语气轻声安慰,变魔术般地从口袋掏出一颗糖果,很快让孩子破涕为笑。之后,我一边联系指挥中心,一边陪他玩小游戏,就像当年带着孩子们做游戏一样,一点点驱散他的不安。终于,当孩子的妈妈匆匆赶来时,我悬着的心也落了地。面对群众竖起的大拇指,我笑着说:“这和我当年哄小朋友是一个道理。”
从三尺讲台到街头巷尾,从幼师到警察,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一颗永远服务群众、守护温暖的初心。
周航
灌云县公安局下车派出所四级警长
五年前,我站在师范院校门口,憧憬着成为一名心理教师;两年前,我以见习教师的身份走进初中校园,在心理健康课堂上,带着孩子们探索情绪的奥秘。如今,我身着警服,再次踏入熟悉的校园,却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人民警察。身份在变,守护的初心未变。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到守护校园平安,我的“讲台”变大了,责任也更重了。
在一次交通安全普法课上,我为小学生们播放了一段交通警示教育片,当屏幕上出现因不遵守交规导致的事故画面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有的下意识地捂住嘴巴,有的紧紧抓住同桌的手。画面中触目惊心的场景,让这些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们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凝重表情。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当年见习时的场景:同样的教室,同样纯真的面庞,不同的是,现在的我正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孩子们。从教孩子们认识情绪,到教孩子们认识法律,从心理咨询室到法治大讲堂,我的“课堂”内容在变,但那份“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平安成长”的初心始终未变。
这身警服让我明白:最好的保护是防患于未然,最有温度的教育是让孩子们真正入心入脑。无论身份如何变化,我永远都是那个守护者。
王庆政
灌南县公安局三口派出所四级警长
从三尺讲台到藏蓝公安,从“人民教师”到“人民警察”,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人民教师,是用知识和思想启迪学生;人民警察,是用法律和秩序守护群众。当教师时,我兢兢业业,力求把知识讲透、把道理说清;做警察后,我勤勤恳恳,哪怕小事也不敢懈怠。不管是当年的教学目标,还是如今上级交办的任务,我一直竭尽全力、不折不扣地完成,只要是属于自己的职责任务,我从不退缩、一往直前。
虽说从警时间不算长,但职业生涯里也发生了不少让我难忘的事情。只记得在一个深秋夜里,一位女士情绪激动地报警,称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从早上就出门未归。当时夜间气温很低,搜寻的时间越久,老人的危险越大。我和同事当即出警,沿途搜寻,终于在船厂附近的草垛处发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老人,并将她安全带回家人面前。
母女相见后瞬间爆发的哭声和不断感谢的话语,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身上的职责之重。“耐心、贴心、暖心”是贯彻我职业生涯的“三心”,不管是面对学生还是面对群众,我将继续用“三心”服务,守好一身担当。
杜子睿
交管支队海州二大队见习警员
在穿上警服前,我曾做了1年对外汉语教师,那段时光满是温暖。我的学生里,有来自日本、泰国、越南等国际友人,也有西藏、新疆等地少数民族同胞。教学对我而言,不只是教拼音、汉字和日常对话,更是搭建文化与情感的桥梁。为了让知识更生动,我会用“筷子夹球”的小游戏讲“精准”,借中秋赏月的习俗聊“思念”……看着不同地域、不同国籍的学员,从磕磕绊绊说“你好”,到能笑着分享“昨天吃了担担面”,我心里满是成就感。
如今成为一名交警,这份教学经历成了我工作里的“小助力”。前几天早高峰,我在路口发现一位少数民族同胞骑着电动三轮车,因看不懂导航绕了好几圈,差点闯了红灯,脸上满是焦急。我立刻上前引导他到安全区域,突然想起教少数民族学员时“双语辅助+耐心拆解”的方法——我先用放慢语速的简单普通话,问清他要去的菜市场,再用手机地图标出路线,还特意在纸上画了“左转→直行”的箭头,把沿途显眼的公交站标出来作为参照。他看懂后连连道谢,临走前还笑着说:“警察同志,你比导航还清楚!”
从“教中文”到“护交通”,我的身份变了,但“耐心沟通、帮人解决难题”的初心,始终没变。
一身藏蓝,是他们跨界后的新铠甲;守护平安,是他们卸下粉笔后的新课堂。感谢他们以另一种身份继续为我们的岁月静好保驾护航!
文/仁行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