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意诬陷他人可能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但被诬陷的人维权成本却很高。
随意诬陷他人可能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但被诬陷的人维权成本却很高。
如果法律不能给诬陷者应有的惩戒,可能会助长诬告的风气。
武大“性骚扰”诬陷案,已经给社会一个个大大的反思。
被诬陷的肖某身败名裂,学业前途尽毁,还患上创伤应激障碍。
而诬告者杨某媛却公开炫耀自己已经保研了,美美置身事外。
即便法院已经为肖同学正名了,可他人生被破坏者这两年,甚至是一辈子,谁来负责呢?
所以,诬告不是一件小事,真的该受到重视了。
7月28日,中纪委发文《向诬告者亮剑 为干事者撑腰 树立激浊扬清鲜明导向》。
要加强对诬告行为治理,对失实检举控告及时予以澄清,审慎稳妥推进澄清正名工作。
成都地铁偷拍诬陷案,虽然影响力没有武大诬陷案那么大。
但是事情的本质却是一样的。
2025年9月8日,“男子在成都地铁被评陷偷拍”案件二审开庭审理。
二审结束后,当事人何先生及代理律师接受了媒体的平访。
两名被告女生一审时没出庭,何先生再三呼吁她们站出来解决问题,所以这次二审两个女生都来了。
“这次她们愿意来面对这个事情,而不是避而不见。”
何先生表示,自己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相信会有一个公正的结果。
事情起因还要追溯到2023年6月11日,在成都工作的何先生搭乘地铁回家时,因鞋子上的金属饰品反光,被两名女子怀疑他暗藏偷拍摄像头,双方发生纠纷。
结果警方到场,证明何先生清白,对方却只敷衍地说了句“帅哥,对不起”。
事后何先生将自己被诬告的视频发到网上,警方正式立案。
随后何先生又将两人及成都地铁诉至法院,要求成都地铁刊登道歉声明。
并要求两女子连续十天在案涉地铁站宣读道歉声明。
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5万元的诉讼请求。
2023年12月12日一审宣判,判决两女子和成都地铁均不构成对何某某一般人格权的侵权。
一审判决认为事件闹得这么大,系男方责任,怪何先生自己发到了网上。
何先生对此说法很难接受。
在地铁这种公共场所,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要求脱鞋检查。
人眼和目光的传播,有时候比网络还快。
何先生说自己发到网上,也是为了找到目击证人,不然可能连案都立不上。
何先生表示不服一审判决,所以提出上诉。
这件事前前后后经历了6次调解,双方矛盾点主要集中在道歉措辞上。
这场长达两年的维权,几乎毁掉了何先生正常的生活。
他总觉得“有事情没解决挂在心头”,很难受,走路、吃饭、睡觉都在想着此事。
何先生原本有稳定的工作,因为这档子事儿,把工作丢了。
去找新工作,面试官问他为啥两年没上班,他实话实说,结果就“没有下文了”。
虽说后来他结了婚,但这事儿带来的伤害是实实在在的。
他靠兼职和以前的同事亲戚介绍活儿维持生计。
这种处境,一句轻飘飘的道歉能弥补吗?
何先生再发声二审结束后,何先生再发声,表示虽然没当庭宣判,但希望法院能给一个更公允的判决。
何先生说自己要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讨个说法,更是希望以后没人再像他一样遭遇这种无妄之灾。
“我很想对法律给出的定性是,公开诬陷就是构成名誉侵权,公开诬陷就是需要承担代价。”
如果诬陷别人没啥代价,那只会让想诬陷的人更肆无忌惮,让被诬陷的人维权更难。
何先生说这一路走来,质疑的声音很多,说他是过度维权,说这是一件小事,只是他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但是越是反对的声音越证明我做的事情有意义,一件持续3年的热点事件,大家能够一直不离不弃,持续关注,是你们的声音让我充满了斗志。”
是啊,如果诬陷没有成本,那么只会助长诬陷者的气焰。
两个女孩应该虔诚认错,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希望大家下次怀疑他人时,可以谨慎查证,但别轻易给人“定罪”。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你的言行可能对他人造成巨大伤害。
如果自己不幸被冤枉,要保持冷静,相信法律。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像何先生一样坚持用法律维权,是对的。
总之,这件事需要我们每个人换位思考,在维护自身权益时,也绝不轻易践踏他人的尊严。
信息来源:追风小叶、新黄河、极目新闻、北京日报等媒体
来源:小水看人间百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