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如何根治?睡眠科医生:先学会不在意,安眠药该吃就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0 19:00 4

摘要:人们常说“睡不着是因为想太多”,但失眠根本不是“想多了”这么简单的事。它是身体和神经系统长期绷紧之后的“打滑”,就像车刹不住了,而不是方向盘没打对。强行控制,只会更失控。

说到失眠,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两个字:“扛着”。总觉得睡不好,是自己不够放松、不够自律、不够强大。可真相往往正好相反。

越在意,越睡不着。那种一边盯着天花板,一边焦虑地计算“还剩多少小时能睡”的感觉,谁经历过谁知道。

人们常说“睡不着是因为想太多”,但失眠根本不是“想多了”这么简单的事。它是身体和神经系统长期绷紧之后的“打滑”,就像车刹不住了,而不是方向盘没打对。强行控制,只会更失控

大多数人熬过几天,就开始在网上搜偏方,听说喝莲子汤、泡脚、冥想有用,就一样不落地试。结果呢?越治越焦虑

本来只是睡不好,现在连白天都开始紧张。怕晚上又失眠,怕身体垮掉,怕药物依赖,怕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

失眠最怕的不是晚睡,而是你对它的“过度关注”。

睡眠不是一场比赛,睡着,不是靠意志力赢来的。它更像呼吸,越自然越好。可很多人把它看成任务,一到晚上。

脑子就自动开启“监控模式”:“我是不是又开始清醒了?”、“怎么还没困?”、“完了,明天又毁了”。这种持续的自我监视,本身就是失眠的根本诱因

睡眠科门诊里,最常见的一类人,白天状态很好,查不出器质性问题,晚上却躺下就清醒。他们的问题从来不是身体不好,而是对“必须睡着”的执念太深。一个词形容:睡眠焦虑。

这种焦虑,不是凭空来的。它背后往往有个共性:对“失控”的极度排斥。太多人把一个晚上没睡好,当成全盘失败的信号。他们从不允许自己“偶尔失常”,也不接受“顺其自然”。

可偏偏,睡眠就是最不能强求的事之一。就像你越用力去控制呼吸,反而越喘不过气。神经系统也是这样,越被逼着“放松”,越兴奋。

失眠就像你越是想把一只猫关进笼子,它越不进去。你越急,猫越跑。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把门打开,离得远一点,别盯着它。等它自己慢慢进来。

很多人听到这儿会反问:那我到底要怎么办?就放着不管吗?不是不管,而是别指望每晚都完美达标。睡觉不是打卡,不是每晚8小时就能换来好身体。规律的生物钟,比总时长更重要。

再来说说安眠药。它一直被误解,甚至妖魔化。有人视它为洪水猛兽,吃一颗都觉得“人生失败”。可医学上,安眠药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过渡期间的“拐杖”。

人受伤了拄拐,是为了不让骨头错位、肌肉萎缩。失眠时服药,同理,是为了帮神经系统“重新找回节奏”。关键在于——用得合适,量得合适,不是依赖,而是协助

其实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药物本身,而是用药时的心态。有些人吃药的同时,心里却更慌了:“我是不是离不开它了?”、“我是不是病得很重?”这些想法,才是持续失眠的隐形推手。

现在的主流安眠药,比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地西泮类,短期使用在专业指导下是安全的。关键是别偷偷吃、别自己加量、别长期混用。让医生评估,量身定制,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药物不是万能的。它能帮你短时间入睡,却不能解决你对“必须睡着”的执念。想真正改善睡眠,得从生活节奏、情绪管理、认知方式这些“幕后黑手”下手。

有些人把睡前仪式搞得像祭天:香薰、褪黑素、泡脚、拉窗帘、冥想APP……全套不落。可一旦哪一步没做,就焦虑到不行。这些“必须步骤”反过来成了负担,一点不像放松,更像考试前的准备。

睡前最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大脑有没有收到“该关机了”的信号。这信号来自节律,而不是仪式。比如每天同一时间关灯,不论是否困;每天同一时间起床,不管前晚睡多久。

睡眠节律就像一辆公交车,按点发车,错过了,就得等下一班。很多人失眠,其实是错过了“困意”这班车,结果硬撑,反而越熬越清醒。困是有窗口期的,不是随时都能来的。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白天过得太紧绷,晚上就难松下来。那种“白天像弹簧压着,晚上才放开”的人,最容易失眠。因为神经系统没有预热,直接从高压跳到放松,是不现实的。

这时候,白天释放压力比晚上放松更重要。不是让你去做瑜伽或练呼吸,而是把节奏放慢一点。比如中午吃饭别刷手机,走路别总想着下一件事,让大脑习惯“非高效状态”。

还有人说,白天没时间,晚上才是“自己的时间”。于是刷剧、玩手机、看八卦,一拖就是凌晨。这种人为制造的“报复性熬夜”,其实是一种心理补偿,但代价是破坏了身体的昼夜节律。

真正的休息,不是“累了歇一歇”,而是有计划地给大脑安排“放空时间”。就像田地要轮作,神经系统也需要“空档期”。不然一直高负荷,晚上再想关机,也关不了。

说到底,失眠不是敌人,它是身体在提醒你:你的生活方式、情绪处理、思维方式,该换了。它不是“病”,而是“信号”

最难的,不是吃药、调作息,而是学会“接受”。接受偶尔睡不着,接受自己控制不了一切,接受身体有时会出状况。这种接纳,是打破失眠循环的关键

最后再强调一次:不是所有失眠都要吃药,但该吃的时候,别抗拒。在专业指导下,短期用药,是治愈过程的一部分,不是失败的象征。

睡眠不是靠努力争取的,而是靠放下控制换来的。你不需要成为完美的睡眠者,只需要成为一个对失眠不过度反应的人

参考文献:

[1]刘江丽,李建军,刘晓燕.失眠障碍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3,49(03):182-186.

[2]王文杰,林志宏.常见安眠药的使用现状及风险管理[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29(02):137-142.

[3]陈晓芳,施贵武.现代社会节律紊乱与睡眠障碍关系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4,33(04):312-316.

声明: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