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小菲又一次在台北街头上演情绪失控戏码甚至直冲警察局扬言举报前妻这事儿,乍一看跟过去几年他无数次在网上发疯没什么两样,无非是酒后冲动或者又一次想抢点头条,但这次的背景板,是那笔纠缠了近三年的七百五十万新台币欠款案情,似乎有了的眉目,这让他的嘶吼听起来不再是单纯
汪小菲又一次在台北街头上演情绪失控戏码甚至直冲警察局扬言举报前妻这事儿,乍一看跟过去几年他无数次在网上发疯没什么两样,无非是酒后冲动或者又一次想抢点头条,但这次的背景板,是那笔纠缠了近三年的七百五十万新台币欠款案情,似乎有了的眉目,这让他的嘶吼听起来不再是单纯的胡闹,反而充满了某种被冤屈已久的悲愤。
回看整个事件的起点其实非常安静,就是2021年底那份看起来好聚好散的离婚协议,里面关于信义区豪宅房贷由谁来付的条款,当时没人觉得会出问题,可谁能料到短短几个月后大S与具俊晔的闪婚直接让这份协议的性质变了味,汪小菲每月要付的钱从给前妻和孩子的安家费,瞬间变成了替一个睡在他买的房子里还用着他买的床垫的陌生男人养家糊口的冤枉钱,这口气搁谁身上都咽不下去,于是当大S在2022年底突然甩出法院强制执行的裁决,S妈黄春梅再对着媒体镜头轻飘飘补上一句“钱确实没收到”,汪小菲那根紧绷的神经彻底断了,他那通“我不想再为这个家付电费了”的咆哮,连带着床垫梗火遍全网,虽然姿态狼狈,却是第一次试图向公众解释自己愤怒的根源,可惜那时候没人信,大家只觉得他是个赖账还满地打滚的巨婴,直到最近汇款单据浮出水面,大家才恍然大悟,钱其实是付了,只是通过S Hotel转账没进大S指定的私人账户,一个程序上的“小聪明”让他背了近三年的黑锅,这口天大的锅才是压垮他让他冲进警局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对汪小菲这种核弹级别的反扑,两边的舆论场瞬间炸裂成了两个世界,支持汪小菲的人觉得他简直是当代窦娥,钱付了不说,名声被搞臭了三年,事业受影响,看孩子都可能受阻,换谁都得疯,他不是失控,他只是一个被逼到墙角的父亲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讨个公道,而另一边的人则完全不买账,他们认为成年人的世界规则第一,签了协议就得不折不扣地执行,汇错账户就是你的问题,不能成为你在网上肆意攻击前妻一家的理由,更何况你那套举报对方滥用药物的打法,已经完全超出了家庭纠纷的范畴,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昏招,无论如何都洗不白一个违约在先又网络暴力的形象。
这出横跨数年的家庭伦理大戏之所以能发酵到今天这个地步,绝不是简简单单谁对谁错四个字能概括的,首先就是那份从根上就埋着雷的离婚协议,双方律师在拟定时显然低估了人性在面对情感剧变时的复杂程度,只谈钱不谈情,结果就是情感一变天,钱就成了最大的矛盾,其次是汪小菲和大S背后两位母亲,张兰和黄春梅,她们简直就是这场战争的代理总指挥,一个在直播间里把儿子的委屈编成段子卖着酸辣粉,硬生生把家丑变成了泼天的富贵,另一个则总是在关键时刻对着媒体滴水不漏地发言,时而点火时而灭火,把舆论玩弄于股掌之间,再加上两岸司法程序上的时间差和信息不对等,让大S一方轻松获得了长达数年的舆论优势,汪小菲则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只能用最笨拙的社交媒体发泄来回应,性格上的冲动和对方公关策略上的沉稳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让一场本该在法庭内解决的财务纠纷,彻底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围观、谁也无法体面收场的网络狂欢。
来源:雨中漫步的惬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