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高且控制率低,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血压管理领域取得了诸多新进展。
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高且控制率低,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血压管理领域取得了诸多新进展。
图 Marta Czesnikiewicz-Guzik教授分享中
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上,多项研究深入剖析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现状、未控制血压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探索有效的血压控制策略。其中Marta Czesnikiewicz-Guzik教授以“Oral health and blood pressurecontrol: insights from dentistry”为题,探讨牙周炎与高血压之间的因果关系。医学界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牙周炎,不可忽视的高血压风险因素!
Marta教授首先指出,牙周炎(PD)和高血压,看似没有联系的两者却实则紧密相关。早在2013年,J Clin Periodontol上的一项哥伦比亚大学牙科电子健康记录研究[1]就发现高血压是牙周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牙周炎与高血压之间究竟为什么紧密相关?
那为什么PD这种局限于口腔的疾病,能对血压调节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呢?
Marta教授指出,这可能源于PD的病理机制[3]。PD作为微生物斑块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隐匿的炎症面积可达手掌大小。这种局部炎症通过释放促炎细胞因子进入循环系统,影响血管功能、肾脏调节和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参与血压调控(图2)。而血压调节机制本身也涉及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激活,因此针对微生物菌斑的这种免疫反应可能是牙周炎影响血压调节机制的合理途径。图2 先天性-适应性免疫相互作用导致PD中的炎性组织损伤和骨丢失
且PD虽会出现刷牙出血等表现,但症状相对隐匿,患者常常要等到牙齿松动时才会寻求医疗帮助,而此时疾病往往已悄然进展了数年。加之牙周炎与高血压均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老年人群中与牙周炎相关的慢性炎症患病率高达17.70%[4]。因此,搞清楚牙周炎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明确PD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Marta教授研究团队采用了两项互补的设计方法开展了随机对照试验:
首先,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以来自UK Biobank和国际血压联盟(ICBP)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约75万人的数据为基础,选取了4个与牙周炎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来推断牙周炎对血压性状的因果效应。
其次,设计并实施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设盲的临床试验,将101名已确诊高血压且伴有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强化牙周治疗组(IPT)接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并配合使用氯己定凝胶;对照组(CPT)仅接受龈上洁治。主要终点是治疗2个月后24小时动态收缩压的变化。且所有受试者在基线和干预2个月后均接受了详细的牙周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管内皮功能评估(通过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以及血液采集,用于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表型(通过流式细胞术)。统计分析遵循意向治疗原则。
实验结果:
图4 CPT和IPT对血压的影响
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研究人员提取了所选SNP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的关联估计值,并采用了MR-PRESSO、逆方差加权法和中位数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因果推断,发现牙周炎相关的遗传倾向对更高的收缩压(IVW方法因果估计值0.177,p=0.013)和脉压有显著的因果效应。
在临床试验中,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强化牙周治疗组患者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显著降低了11.1mmHg(95% CI:6.5–15.8;p,舒张压降低了8.3mmHg。同时,该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如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并且循环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如IFN-γ、IL-6)和激活/免疫衰老的CD8+ T细胞亚群(如CD38+、CD57+CD28null)显著减少。此外,血压的降低幅度与牙周探诊深度的改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中介分析表明牙周健康的改善约中介了29%的降压效应。
因此,Marta教授表示治疗牙周炎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非药物辅助手段,用于高血压的管理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Marta教授在最后还分享到,她们团队对“牙周病非手术治疗与高血压关联”也做了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5],通过纳入治疗前后血压与牙周状况的研究(因牙周病若未控,难对血压起效)进行分析。但结果发现虽然IPT可改善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但对于成功接受牙周治疗后,血压正常的患者而言,并没有从这种治疗中获益,且相关随机临床试验较少。小结
从研究数据到临床指南,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牙周炎不是孤立的口腔问题,它通过慢性炎症影响全身血压调控;而积极治疗牙周炎、做好口腔卫生,不仅能护好牙齿,还能为高血压防治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1]Boland MR, Hripcsak G, Albers DJ, et al. Discovering medical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periodontitis using link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2013 May;40(5):474-482. DOI: 10.1111/jcpe.12086. PMID: 23495669; PMCID: PMC3690348.
[2]Muñoz Aguilera E, Suvan J, Buti J, et al. Periodontitis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rdiovasc Res. 2020;116(1):28-39. doi:10.1093/cvr/cvz201
[3]Hajishengallis G, Korostoff JM. Revisiting the Page & Schroeder model: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nknowns in the periodontal host response 40 years later. Periodontol 2000. 2017;75(1):116-151. doi:10.1111/prd.12181
[4]Eke PI, Thornton-Evans GO, et al. Periodontitis in US Adult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09-2014. J Am Dent Assoc. 2018;149(7):576-588.e6. doi:10.1016/j.adaj.2018.04.023
[5]Sharma S, Sridhar S, McIntosh A, et al. Periodontal therapy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alternative to the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harmacol Res. 2021;166:105511. doi:10.1016/j.phrs.2021.105511
[6]Del Pinto R, Monaco A, Ortu E, et al. Access to dental care and blood pressure profiles in adults with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J Periodontol. 2022;93(7):1060-1071. doi:10.1002/JPER.21-0439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