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返乡养竹鸡:从300只到年入15万,这6个土方法真管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06:00 1

摘要:2022年从电子厂辞职时,村里人都说我疯了——放着稳定工资不要,跑回山坳里捣鼓"野鸡"。其实选竹鸡不是拍脑袋:当时镇上餐馆收竹鸡120元/只,宠物市场更卖到150元,而本地养殖户不超过3家。最关键是它好养活,抗病力比土鸡强,4个月就能出栏,正好填补秋冬餐饮旺季

2022年从电子厂辞职时,村里人都说我疯了——放着稳定工资不要,跑回山坳里捣鼓"野鸡"。其实选竹鸡不是拍脑袋:当时镇上餐馆收竹鸡120元/只,宠物市场更卖到150元,而本地养殖户不超过3家。最关键是它好养活,抗病力比土鸡强,4个月就能出栏,正好填补秋冬餐饮旺季的空窗期。

启动前我蹲了半个月菜市场,发现活禽摊的竹鸡总断货,跟老板打听才知道:城里农家乐点名要"山林散养竹鸡",说比普通肉鸡鲜。回来一算账:300只种苗+搭建棚子+饲料,2万块就能起步,就算全赔了也比打工一年攒下的多,这才咬牙干起来。

1. 场地没花一分钱:把老家废弃的牛棚翻新,屋顶铺石棉瓦(防雨),四周用渔网围起来(防飞逃),地面垫30公分厚的沙土(方便清粪)。棚子分3块:雏鸡保温区(挂2个200瓦灯泡控温)、中鸡活动区(搭横杆让它们练飞)、产蛋区(铺干草做窝),总共30平米,自己动手3天搞定。

2. 饲料成本砍半:雏鸡前30天喂专用颗粒料(1.8元/斤),之后掺30%的玉米粉+20%的豆腐渣(跟镇上豆腐坊订,1毛钱/斤),每天再撒一把野菜(灰灰菜、马齿苋都行)。一只竹鸡从苗到出栏吃12斤料,成本控制在20元内,比全喂商品料省一半。

3. 人工自己扛:每天早上6点喂料、捡蛋,中午翻晒棚里的沙土(防潮湿),傍晚观察有没有打架受伤的。刚开始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比起工厂流水线,至少能随时照顾生病的老爹——这才是我回村的真正原因。

1. 先抓本地餐馆"保底":第一批竹鸡养到3斤重时,我杀了2只送到镇上最大的农家乐,老板尝完当场拍板:"活鸡110元/只,每周要20只,杀好的给130!" 签了供货协议才敢扩大规模,后来又谈下3家餐馆,每月稳定走货80只,收入近万元。

2. 宠物市场"溢价"卖:竹鸡羽毛鲜艳,有城里人当观赏鸟买。我挑了20只羽毛最亮的,带到县城宠物市场,挂个"山林野养竹鸡"的牌子,150元/只,半天就被抢光。现在固定给2家宠物店供货,种蛋还能卖5元/个(比普通鸡蛋贵3倍)。

3. 抖音直播"零成本拓客":去年学着拍短视频,早上拍竹鸡抢食的画面,配文"农村散养竹鸡,明天杀好送县城",没想到有人私信要买。现在每周三、六直播抓鸡、打包,上个月通过抖音卖了42只,快递发顺丰(泡沫箱+冰袋,运费到付),最远卖到广东。

坑1:雏鸡保温没做好:第一批苗买回家,以为春天暖和,结果晚上温度降到15度,3天死了40只。后来买了个温控器(120元),把雏鸡区温度稳定在30-32度,成活率从60%提到90%。坑2:饲料瞎混搭:试过全喂玉米,竹鸡长得慢还掉毛;掺多了豆腐渣又拉稀。现在严格按"颗粒料50%+玉米20%+豆粕15%+野菜15%"配,粪便成型不臭,长得也快。坑3:公母没分开养:公鸡打架能把对方啄死,后来按1:3的公母比例分棚,不仅打架少了,母鸡产蛋率还提高了(现在每天能捡30多个蛋)。坑4:盲目扩群:看卖得好,一下子加到500只,结果饲料跟不上,病死100多只。现在固定养300只,每月出栏50只,反而稳赚不赔。坑5:等客上门:刚开始守着鸡棚等收购,价格被压得低。现在主动加了20个餐饮老板微信,每周发"竹鸡生长视频",别人涨价我不涨,客源反而更稳。先找销路再引种:去当地最大的农贸市场、宠物市场转3天,跟老板聊需求(比如餐馆要多大重量的,宠物市场喜欢什么毛色),拿到2家以上的意向订单再动手。小规模试错:第一次别超过200只,重点练温度控制、饲料配比这两个技术活。我前6个月没赚钱,全在摸经验,第7个月才开始盈利。别贪多求全:竹鸡、鸡蛋、种苗,先把一样做精。我现在主要靠卖活鸡(占60%收入),鸡蛋和种苗当补充,反而比啥都卖轻松得多。

去年算下来,卖竹鸡收入12万,鸡蛋和种苗3万,刚好15万。比起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我赚得不算多,但能守着家、照顾老人,心里踏实。其实农村赚钱不难,难的是耐住性子把一件事做透——就像竹鸡,你对它上心,它就给你"下金蛋"。

(注:以上数据为2023年实际经营情况,2024年因饲料涨价,利润略有下降,但通过提高产蛋率补回来了。)

如果你们那儿山林多、餐馆多,不妨试试——记住,农村创业,稳比快重要。

来源:农人马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