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谚语叩开“薪”门,一场听证点亮希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08:45 1

摘要:如何让法治的光芒平等照耀,让特定群体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近日,带着这份关切,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巡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媒体采访团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检察院,聆听这里用检察履职书写的两个暖心故事。

如何让法治的光芒平等照耀,让特定群体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近日,带着这份关切,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巡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媒体采访团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检察院,聆听这里用检察履职书写的两个暖心故事。

第一个故事来自于该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哈斯亚·哈银扎儿。

哈斯亚·哈银扎儿是哈萨克族人。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大概意思是:做人要忠诚,讲信用。这句谚语,也成为了帮助12名农民工讨薪的“金钥匙”。

“2023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向我们移送线索,说有12名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的少数民族农民工因拿不到欠薪来访。”即便已经过去很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哈斯亚·哈银扎儿依旧记忆犹新,“这几个人不懂汉语,我就用维语跟他们沟通,得知他们2020年在奇台县某镇打工时,被拖欠了2.65万元劳务费。因为和老板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证据,一直要不到工资。”

2.65万元对12名农民工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春节期间,他们身上除了回程的车票钱,也再无多余的财物。见此情景,奇台县检察院高度重视。为了让农民工尽快拿到血汗钱,哈斯亚·哈银扎儿与同事立即通过电话询问、实地走访等方式核查案件线索,并采用远程双语视频的方式,召开线上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参与,围绕欠薪事实、数额及化解方案展开讨论。

与此同时,哈斯亚·哈银扎儿多次通过电话联系老板阿某。“阿某承认用工事实,但对欠薪数额不认可。我就给他讲我们哈萨克族的谚语,‘做人要忠诚,讲信用’,希望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哈斯亚·哈银扎儿告诉记者,经过她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阿某认可了欠薪金额,并承诺分期支付。最终,农民工们拿到了他们应有的报酬。

第二个故事的讲述者是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佳。她故事的主角是32岁的肢体残疾姑娘小娟(化名)。2024年,丧失劳动能力的小娟,在外祖母因年迈无力抚养她后,生活难以为继。更让她心寒的是,母亲生下她即去世,此后小娟一直与外祖母相依为命,而父亲从未支付过抚养费。无奈之下,她申请了法律援助,要求父亲支付抚养费及土地承包费共计34万余元,并向奇台县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小娟是否有独立生活能力。”杨佳告诉记者,“因为成年残疾人索要抚养费的前提条件是要确定其是否具有独立生活能力。”

经细致审查,检察机关认定小娟确无劳动能力,属于诉讼能力薄弱的特定群体,符合支持起诉的条件。随后,检察人员走访了民政、残联等部门,深入了解小娟的生活状况及她父亲的经济能力。“因为双方存在亲情关系,我们就邀请民政局、残联、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并召开了一场直播听证会。”杨佳介绍说,听证会上,检察机关从法理情多维度对小娟父亲释法说理。最终,双方达成抚养费支付协议,小娟未来的生活有了着落。

这两个跨越不同群体的暖心故事,都与一个名字紧密相连——“方荣工作室”。方荣是奇台县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她热心、细致,办理案件用心用情,因工作出色,被评为2017—202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为此,院里决定成立以方荣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个成立于2021年、整合全院精干力量的工作室,始终聚焦农民工、妇女、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的痛点难点。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参与办理各类民事行政监督案件800余件,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民事监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多元方式,构建起“专业化办案+人性化服务”的权益保障体系,成为为特定群体遮风蔽雨的“法治保护伞”。

来源:安徽淮南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