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顺手一查,产地居然不是四川,也不是湖南,而是重庆秀山一个叫兰桥镇的小地方。
“十块一斤的辣椒,你吃过吗?
”
朋友圈刚有人晒图,底下全是“抢疯了”“在哪买”。
我顺手一查,产地居然不是四川,也不是湖南,而是重庆秀山一个叫兰桥镇的小地方。
这地方,今年把辣椒玩出了花,价格、产量、出口三线起飞,连“爱马仕辣椒”都整出来了。
到底怎么做到的?
先说最直观的:钱。
创锦农牧那300多亩地,今年平均亩产8000斤,地头批发价4块,碰上“爱马仕”品种直接飙到10块。
女工一天70,男工80,八小时半,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
去年暴雨把辣椒泡烂,今年政府直接上滴灌,水肥一体化,管子一插,旱涝都不怕。
品种才是狠活。
湘研55号系列,软香辣、鸡长椒、黄贡椒听着就馋,最离谱的是“爱马仕”辣椒——皮薄、味浓、颜值高,超市货架上一摆,旁边普通辣椒瞬间成陪衬。
海南鹏瑞兴的技术员张珂说,这玩意儿在东南亚试销,回头客直接翻倍。
地还是那块地,玩法变了。
2400亩辣椒只是冰山一角,兰桥镇把土地像乐高一样拼:土地流转给大户,散户跟着学,樟树港、石柱红八个品种轮着种,错峰上市,价格自然稳。
隔壁村干脆把油茶、中药材、茶叶一起塞进12000亩的山头,一年到头都有收成。
小院子也能赚大钱。
“小庭院、大经济”听着像口号,其实就是把猪圈改成羊肚菌棚,把老屋改成辣椒酱作坊。
太子参、白玉丝瓜、辣椒、粮油,一圈转下来,肥料互用,成本砍半。
副书记肖林业说,下一步准备把辣椒酱、辣椒粉做成礼盒,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辣椒文化节已经排期,村口广场直接变直播间。
数字农业也来凑热闹。
地里插上传感器,手机一刷就知道哪块地缺氮,哪片叶子招虫。
物联网+大数据,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让农民少打一遍药,多收几百斤椒。
出口欧美的那批货,全靠这玩意儿把农残压到最低。
最打动人的是细节。
创锦农牧的唐秀云说,去年辣椒烂在地里,几个大姐边捡边哭。
今年滴灌一通水,大姐们笑得比辣椒还红。
十块一斤的“爱马仕”,她们可能舍不得吃,但知道那是自家地里长出来的,心里就踏实。
辣椒红了,人也红了。
兰桥镇的故事说白了就一句:把土地当宝贝,把农民当主角。
剩下的,交给时间、技术和一点点野心。
下次逛超市,看到十块一斤的辣椒,别嫌贵,想想背后那个小镇,想想那些把辣椒当金子种的人。
你会买吗?
来源:太阳花一点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