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台常收到景区人的留言,字里行间满是焦虑“去年人工涨了12%,门票不敢涨”“游客骂服务慢,可我已经加了5个客服”“想做智慧升级,又怕钱打了水漂”……
作者/木夕
图源/摄图网
后台常收到景区人的留言,字里行间满是焦虑“去年人工涨了12%,门票不敢涨”“游客骂服务慢,可我已经加了5个客服”“想做智慧升级,又怕钱打了水漂”……
这些焦虑不是“人不够”,而是没找到“用AI省力”的破局点。
当2025年大阅兵的无人作战方阵划破长空,全网惊叹AI重塑军事格局时,文旅行业的AI革命早已落地生根。
庐山风景区的AI客服“庐小悠”日均服务1.8万人次,直接让人工客服压力下降近50%,游客满意度同比提升 27%;而登山骨骼辅助设备早已成为游客登顶庐山的巧劲;拈花湾依托AI技术打造的“拈花一指点塔”“蓝莲花开”等场景,吸引大量游客观看。
图源:庐山风景区
可这些“科技感爆棚”的场景背后,是行业的集体困境。
据迈点研究院发布的《2025上半年文旅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62家重点文旅集团中近六成(37家)营收下滑,仅25家实现增长。
有意思的是,依托于影视、数字文旅等新业务和新赛道的拓展,北京文化上半年营收暴增逾19倍,天府文旅涨了86.75%,大丰实业也有52.16%的增幅。
一冷一热间,答案已然清晰,各个景区和文旅之间差的从来不是努力,而是“用AI破局”的思路。
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落地 AI应用已经成为头部景区的基本操作,从千元级的AI导览器到百万级的数字人系统,技术渗透速率远超预期。
但这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景区在“营收下滑压力”与“消费需求升级”双重挤压下的理性选择。
现在的游客要的是 “不用排队、不用做攻略” 的省心旅行,景区要的是 “少花钱、多赚钱” 的运营模式,而 AI 恰好能同时满足这两点。
图源:摄图网(ID:700309322)
当传统门票经济增长乏力,数字文旅成了打开增量空间的核心路径。
以拈花湾为例,融入科技的演出有效延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并带动单场活动门票预售和拉高周边民宿周末入住率。
而为西江千户苗寨大力缓解检票压力的“AI游西江”小程序,截至8月底,已为超过14.5万名游客提供入园操作及相关游览服务。
图源:摄图网(ID:500708056)
阿幼民族文化博物馆主理人李文芳表示,得益于“AI游西江”小程序,慕名而来的散客越来越多。“体验—停留—消费”,AI通过对这三者的优化,进一步促进营收的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端的“协同增量”。文旅产业链上的企业也跟着尝到了甜头。比如大丰实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净利润同比增长56.81%。
AI 正在让整个文旅产业链都活起来。
很多景区觉得“AI是高科技,离自己太远”,但上文的案例证明,AI的价值从来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解决“游客体验差、营收增长难、成本降不下”的实际问题,且每个维度都有可落地的路径。
主动适配游客体验,
AI让旅行更省心
庐山风景区“庐小悠”的迭代史,就是一部“宠游客”的进化史。
2024年11月刚上线时,它还只能机械回复 “门票怎么买”“观光车几点开”,游客问 “含鄱口日出在哪看”,它只会推个地图链接;但2025年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突然像 “开了窍”,不仅能推荐含鄱口日出最佳机位,还能支持查看含鄱口日出观测点、实时气候提醒,量身规划最佳旅游线路;今年6月升级成古风数字人,更是能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给外国游客讲白鹿洞书院的故事。
图源:庐山风景区
有上海游客晒朋友圈:“以前来庐山要做5000字攻略,现在跟着‘小悠’走,连母婴室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带娃旅行终于不糟心了。”
西江千户苗寨的“AI游西江”小程序,更是把“排队检票”这个老大难问题给治好了。以前游客拿着身份证、学生证排队,人工核验3分钟一个人;现在提前上传证件,刷脸10秒就能入园,优惠证件AI自动识别,人工抽检只需要15%,游客投诉率大幅下降。
图源:科大讯飞
更贴心的是AI对特殊群体的照顾。成都卧龙熊猫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的科大讯飞多语种AI透明屏,既能帮外国游客翻译,还能给听障人士做“手语转文字”;“庐小悠”专门给老年游客调慢语速,问“怎么去牯岭街”,会连“观光车在哪买票”“下车往哪拐”都说得明明白白。
这些细节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让游客觉得“被在乎”的关键,也是景区口碑传播的隐形抓手。
营收增长别再只盯门票
AI让文化变成“摇钱树”
多数景区还在靠门票 “过日子”,但聪明的景区已经用 AI 把 “静态文化” 变成 “可消费的体验”,赚起了 “文化钱”。
底层逻辑很简单,游客愿意为 “难忘的感受” 买单,而 AI 能让文化从 “看得见” 变成 “玩得到”。
图源:摄图网(ID:501294182)
拈花湾的AI塔演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个以“禅意”为卖点的景区,以前游客来了拍拍照就走,但现在通过技术手段将“禅意”这一抽象文化符号,转化为“无人机拼字+雾森投影”的沉浸式体验,最终实现“演出带动二次消费”的商业闭环。
图源:庐山风景区
而庐山风景区的“庐小悠”则把 “文化变现” 做得很巧妙。它不只是客服,还是文化向导,深度融合本地文化,将文化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的讲解白鹿洞书院的由来、诠释东林大佛的内涵、仙人洞的前世今生,传播“儒释道一统” 的精神内核,为海外游客精准传递庐山世界遗产价值。
此外,湖南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操作更有趣,直接为人型机器人穿上土家织锦,为游客提供检票、文化推介和便捷服务。而恩施大峡谷景区,憨态可的机器狗不仅与传统非遗舞狮共同表演,还能为游客背负行李,陪伴游客爬山。
图源:云深处
游客称赞道:“原本只是来看风景的,没想到机器人让旅程更有趣。”
通过“人机互动+文化场景”的结合,AI不仅丰富了景区服务形式,还拓展了游客与景区的情感连接。
破解“人力依赖症”
AI比你想的还厉害
在文旅行业,人力成本始终居高不下,是仅次于场地运营的第二大支出,而AI正在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变量。
对景区管理者来说,“省钱”比“赚钱”更实在,AI在这方面的表现远超预期,用技术替代低效人力,释放隐性成本,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服务里。
图源:云深处
垃圾运输一直山岳型景区的“老大难” 问题 。就此,泰山景区就借力机器狗和无人机进行运输。这有效弥补了景区运力的不足,降本增效。
而在郴州宜章莽山旅游区五指峰景区,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机器人和机器狗,可实现景区自主巡逻、路线引导、信息播报,甚至协助日常运营管理,逐步成为景区的“智慧管家”。
此外,客服成本也能大幅压缩。以前庐山风景区节假日的人工客服满负荷工作。“庐小悠”上线后,情况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AI会把游客诉求分类整理,进而帮景区精准提升运营效率。
现在还有景区犹豫“要不要做AI”,但看看那先增长的企业就知道,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未来3年,这3条路最值得走,中小景区也能快速切入。
1
借政策红利,从小场景起步
最近,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2027年AI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这个大战略部署下,“人工智能+”聚焦于六大行动,即AI+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不论是消费体质,还是民生福祉,甚至于产业发展,作为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文旅行业都赫然在列。
而文旅部早在2024年就发布了《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并明确提出,2027年智慧旅游服务覆盖率需超过80%;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人工智能+”列为重点行动,强调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借势政策红利选择“轻量化场景”切入,是文旅景区发力AI的降低试错成本、快速见效的最优路径。对中小景区来说,更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最优解。
2
打通数据让AI更懂游客,提升消费转化率
很多景区的 AI 是 “信息孤岛”。票务系统不知道游客买了什么纪念品,导览服务不知道游客去过哪些景点。这样的 AI 没办法精准服务,自然也带不动营收。
未来,“数据打通”将成为文旅AI的核心方向,通过整合“票务-消费-行为-服务”全链路数据,让 AI 能预判游客需求,精准推荐。
图源:庐山风景区
以庐山风景区的“庐小悠”为例,游客不仅能清晰知道景点的位置,更独特的是将景区优质餐馆制作成美食地图,让游客直接跟着导航走。
迈点了解到,整合 “AI 一键购票”、酒店推荐、即时打车、导游预约等功能,庐山风景区已经实现 “一机游” 全流程覆盖;通过分析游客在文创店的停留时长与浏览记录,推送个性化折扣券、文旅消费券。
图源:庐山风景区
这种“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已在电商行业验证其价值,既能让游客觉得 “贴心”,又能帮景区增加营收,是妥妥的“双赢”。未来,这将成为文旅景区提升消费转化率的关键。
3
“文化+AI”打造专属IP,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文旅融合”是行业发展的长期主线,而AI正在成为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最佳载体”。通过数字孪生、虚拟交互等技术,AI 能帮景区把 “独有的文化” 变成 “专属 IP”,让游客记住你,甚至愿意为了这个 IP 再来一次。毕竟现在游客不缺 “看风景” 的地方,缺的是 “难忘的体验”。
未来,游客或许能在庐山风景区通过AI还原“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场景,与虚拟诗人对话探讨创作背景;在故宫借助AI技术“参与”清代皇帝早朝仪式,感受宫廷文化的细节;在敦煌能 “看壁画动起来”,沉浸式领略飞天的美……
这种体验不仅能提升游客停留时间与消费意愿,更能推动文化IP的长效传播,如同大丰实业通过AI互动剧场将地方文化转化为可复制的装备产品,实现“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的双重变现。这种“文化+AI”的体验,才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当大阅兵的无人机展示AI的“硬实力”时,庐山“庐小悠”、拈花湾的演出正在证明,AI对文旅行业的价值,就是让游客更开心、让景区更赚钱、让文化更鲜活。
60%文旅集团营收下滑,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没跟上时代,因为已经有人用AI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北京文化、天府文旅、大丰实业的增长说明,AI能解决游客的“糟心事”,能盘活文化资源,能帮景区省钱。对景区来说,现在不是“要不要做AI”,而是“再不做就晚了”。
图源:摄图网(ID:500725423)
就像庐山文旅团队说的:“AI不是万能的,但没有AI的景区,未来可能会很被动。”
在文旅转型升级的关键期,AI就是那把打开未来的钥匙——抓住了,就能活下去、活得好;抓不住,就可能被淘汰。
毕竟,文旅行业的竞争,早已经从 “比风景” 变成了 “比体验”,而 AI,就是提升体验的最好武器。
Q
和迈点聊聊
你所在的景区开始运用AI了吗?正用AI解决哪些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非迈点网立场
来源:迈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