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8日晚,小米集团一则内部通报将王腾推至风口浪尖,后者是小米前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也是活跃在社交平台的kol、被业内视为REDMI(红米)品牌的一号位、潜在的接班候选人。
网友追问小米“泄密门”细节不是单纯的“八卦”、更非无端“窥私”,而是寻求一份“安心”。从公司的角度来讲,说清真相,是责任也是智慧。
2025年9月8日晚,小米集团一则内部通报将王腾推至风口浪尖,后者是小米前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也是活跃在社交平台的kol、被业内视为REDMI(红米)品牌的一号位、潜在的接班候选人。
当晚流出的小米内部通报邮件显示,王腾因“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及利益冲突”被解除职务。根据小米集团职业道德委员会的通报,王腾的违规行为触及《员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及《诚信廉洁守则》核心条款,决定给予辞退处分。当晚王腾也通过社交平台致歉,称:“过去犯了一些错误,接受该有的代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8日深夜,相关词条就被顶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由于通报内容“字少事大”、结论严重但细节缺失,一众网友只知“出事”却不知因何“出事”,一时引发各方讨论。
“泄露公司机密”和“利益冲突”引发网友联想,有人认为王腾绝非因“泄密”才被辞退,因为身为kol的他,“泄密”几乎成了他个人IP的“人设”之一,早已成了小米“内部梗”之一。所以,大多数网友、业内人士断言:若非其他重大错误,雷军不可能“挥泪斩王腾”。
各路猜测和谣言随之四起,相关词条也始终霸榜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单,引发不小舆论。直至9日上午,王腾才通过社交平台公开“辟谣”,称:“没有窃取公司机密出售,没有收人钱财。有失职行为,在深刻反省中。”
这一“辟谣”,许多网友更糊涂了:“那到底有没有泄密?”“到底是什么错误?倒是说清楚。”
真不是网友太“八卦”。严肃来看,小米“泄密门”事件不应“小事化了”、“哪说哪了”,确实有必要公开说清楚,消解公众疑虑。原因有三:
其一,商业竞争无小事。身为一家市值超万亿的上市公司,小米集团的利益不是两三人的利益,而是广大股东、投资人,以及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高管出现“利益冲突”行为,绝非单纯的内部事务。
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础是信息透明和信任。小米公司对如此重大的高管变动事件,仅以一纸模糊的内部通报对外,而未向投资者和公众提供更详尽、更具说服力的解释,难以体现一家成熟上市公司应有的担当。
其二,是要对用户有个交代。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是高度私密的个人设备,存储着大量用户敏感信息。小米通报中的“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一词含义宽泛,极易引发用户对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此次事件中,“泄密”内容是否涉及公司存储的用户数据?是否可能危及用户隐私?公司有责任向用户做出明确澄清,以安抚公众情绪,维护品牌信誉。
其三,是头部国产品牌的社会担当。小米是中国科技企业的头部代表之一,在全球市场享有盛誉。其产品和服务涉及亿万用户,一举一动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泄密”和“利益冲突”这类词汇,在当前的国际竞争环境和数据安全愈发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敏感性极高。在出现重大内部事件时,头部企业有责任以更开放、更坦诚的态度应对公众质疑,及时切断谣言传播链,避免造成社会层面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
总而言之,网友追问小米“泄密门”细节不是单纯的“八卦”、更非无端“窥私”,而是寻求一份“安心”。从公司的角度来讲,说清真相,是责任也是智慧。小米有责任,也有势必有能力在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向社会、用户和投资者提供更清晰的事实。
信息真空是谣言最好的培养皿。小米若希望真正践行其“构建值得信赖的产品和服务”的承诺,就应从此事件开始,用“坦诚和透明”来应对质疑。
评论员|韩小黄
来源:津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