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桃子真甜。汁水又多,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桃子。”在仪阳街道刘台村万亩桃园里,外地游客孙圣齐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硕大的肥桃,轻轻咬了一口,顿时汁水四溢,脸上写满惊喜。
金秋时节的肥城,空气里浮动着让人“桃”醉的甜香。圆润饱满的肥城桃压弯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红晕,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这桃子真甜。汁水又多,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桃子。”在仪阳街道刘台村万亩桃园里,外地游客孙圣齐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硕大的肥桃,轻轻咬了一口,顿时汁水四溢,脸上写满惊喜。
“天上蟠桃,人间肥桃”,这美誉从不是虚言。肥城桃以其鲜嫩多汁、香气浓郁的独特风味,被誉为“群桃之冠”,那么它究竟藏着怎样的“甜蜜密码”,能让人一尝便“醉”?
近日,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提供的一幅“肥城红里”桃基因图谱,率先揭开了密码的第一层,基因里的“香甜天赋”。
早在2023年,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张安宁团队就以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肥城红里”为研究对象,利用二代+三代的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完成组装。
“我们发现‘肥城红里’基因组具有8对染色体,总基因组大小为239.06Mb。”张安宁介绍道,“相比美国公布的参考基因组Love11 (227.4Mb)和现代栽培品种蟠桃124(全基因组只有206.1Mb),肥桃的基因组更大,保留了更多的遗传信息。”
这项突破性研究发现,扩张基因家族显著富集于倍半萜类和三萜类生物合成途径,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常以醇、酮、内酯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生物活性。这正是肥城桃独特香气的来源,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密码的第二层,藏在“守得住”的传承里。北京市农林科学林果所研究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介绍,桃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经过数千年的驯化和改良才成为现代的桃子,肥城桃就是被人们识别并保存下来的古老的“四大传统名桃”之一。肥城桃群体内有众多品种,它们都具有自花授粉特性,群体内互相授粉没有问题,但对外来花粉不亲和,有很强的选择性,其基因组被外源桃品种基因整合的概率低,这使得肥桃基因组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
密码的第三层,是大自然的“偏爱”。“我们这里的土壤是弱碱性砂壤土,pH值要在8至8.5之间肥桃才能长得好。加上肥城位于北纬35°至36°,处在世界公认的黄金水果带上,这气候、这土壤,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啊。”漫步在新城街道西尚里村中央桃行,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桃农李勇道出了另一个关键因素。
科技赋能更让传统的肥桃产业焕发新生。在桃园镇肥城桃数字农业产业园的智慧桃园里,种植管理平台的大屏实时跳动着环境数据,水肥一体机自动完成精准灌溉。
“以前浇地全凭经验,现在传感器说该浇水了,水肥一体机自动就把水和肥料送到树根下,连肥料配比都不用操心。”65岁的桃农韩兆银感慨道。这套数字管理系统使果园可随时“对症下药”,管理效率提升40%以上。
更令人欣喜的是,肥城桃还搭上了电商快车。当地政府联合多家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将新鲜的桃子迅速发往全国各地。线上销售的拓展不仅解决了果农的销路问题,更让肥城桃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
如今,肥城市扎实开展肥城桃传承保护培优工程,以品质铸品牌,以品牌促发展,稳面扩量、提质增效、推陈出新。目前,肥城桃品牌价值达41.12亿元,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突围,肥城桃产业转型升级印证了一个道理:唯有将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才能让古老的农产品焕发新的生机。枝头的肥桃沉甸甸,果农的笑靥比桃儿更甜。这颗藏着基因密码、守着传承智慧、借着自然馈赠、融着科技力量的肥城桃,正用它独有的甜香,续写着“桃”醉天下的新故事。
来源:肥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