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犹太教的轮回观念是一个深入且复杂的话题,它并非犹太教的主流或基础教义,而是主要存在于犹太神秘主义体系——卡巴拉(Kabbalah)——之中。
犹太教的轮回观念是一个深入且复杂的话题,它并非犹太教的主流或基础教义,而是主要存在于犹太神秘主义体系——卡巴拉(Kabbalah)——之中。
与佛教或印度教那种广为人知、体系化的轮回观念不同,犹太教的轮回观(称为 Gilgul Neshamot 或 Gilgul,גִּלְגּוּל הַנְּשָׁמוֹת,意为“灵魂的循环/转动”)有其独特的神学焦点和目的。
以下是犹太教轮回观念的几个核心特点:
1. 核心目的:修补与完成(Tikkun)
这是犹太教轮回观最根本、最独特的一点。灵魂轮回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承受业报惩罚,而是为了Tikkun(תיקון),即“修复”或“完善”。
· 修复自身的瑕疵:一个灵魂在前世可能未能遵守某条特定的诫命(Mitzvah),或犯了某种罪过,从而留下了灵性上的“瑕疵”。它需要返回世间,在一个新的生命和环境中,有机会去完成那条诫命或纠正那个错误。
· 修复世界的碎片:卡巴拉思想认为,创世之初发生了“容器破碎”(Shevirat HaKelim),神圣的光散落并被禁锢在物质世界之中。每个人的灵魂都带有特定的“火花”,其使命就是通过恪守律法和善行,解放这些火花,协助修复整个世界。如果一次生命无法完成这个特定任务,灵魂就可能需要返回。
2. 与“业报”(Karma)的区别
虽然都有轮回再生的概念,但Gilgul 与 Karma 有显著区别:
· 焦点不同:Karma 法则强调因果报应,前世的行为决定后世的处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 Gilgul 强调完成未竟的任务(Tikkun),机会多于惩罚。处境更多是完成特定修复使命所需的环境,而不纯粹是对前世行为的奖赏或惩罚。
· 终点不同:在犹太教观念中,轮回并非一个无限循环。一旦灵魂完成了它的 Tikkun,它就可以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永恒的灵性世界(Olam Ha-Ba)。
3. 轮回的形式与范围
· 仅限人类:灵魂只在人类之间转世,不会转生为动物或植物。
· 次数限制:传统认为,一个灵魂最多转世三次,以完成它的修复。如果三次之后仍未完成,它可能会与另一个“更新鲜”的灵魂结合以继续工作,或者被认为失去了机会。
· “烙印”与“前世的印记”:卡巴拉文学中认为,一个人身上的某些特征可能源自前世。例如,胎记可能是前世伤口的印记;对某些事物天生的恐惧或亲和力可能源于前世的经历。
4. 圣经与塔木德的根源
虽然完整的轮回理论是中世纪以后卡巴拉学者系统发展的,但其种子可以在更早的文献中找到:
· 《塔木德》中就有一些拉比暗示他们可能是古代人物(如摩西、该隐)的转世。
· 《圣经·旧约》中先知玛拉基的话“看啊,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拉基书》4:5),被解释为以利亚将再次归来。这在后来衍生出以利亚的灵魂会进入每一代圣贤之中来引导他们的观念,为轮回思想提供了依据。
5. 并非所有犹太人都接受
这一点至关重要。轮回观念绝对不是所有犹太教派都接受的普世信条。
· 接受者: primarily 正统派犹太教,尤其是其中深受哈西德主义(Hasidism)和卡巴拉影响的群体。这是他们信仰体系中一个鲜活的部分。
· 怀疑或拒绝者: 保守派和改革派犹太教大多对此持保留或否定态度。他们倾向于从隐喻或哲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些神秘主义文本,而不将其视为字面真理。对他们来说,犹太教的核心是此生此世的行为和伦理,而非前生或来世。
总结
犹太教的轮回观念(Gilgul)是一个深刻的神秘主义概念,其核心是:
1. 目的驱动:核心是 Tikkun(修复),而非业报惩罚。
2. 机会主义:给予灵魂多次机会来完成其使命,完善自身和世界。
3. 有限循环:轮回次数有限,最终目标是解脱。
4. 派系特定:主要是正统派犹太教,特别是神秘主义分支的信仰,并非全体犹太人的共识。
因此,当谈论犹太教的轮回时,它更像是一个专注于灵魂进化、完成使命和参与宇宙修复的神圣过程,与东方宗教中的轮回观念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
来源:海棠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