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总是会刷到一些人在抖音、视频号、微信群上讲佛经传佛法,有的在线下为人“开示”,说什么“生命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宇宙本是一体,人类追源只有一个祖宗”,一些所谓的佛学论点听得让人云里雾里。有的人说只读一本《法华经》即可,理解了当下成佛,其他的佛经不值一看。说
最近总是会刷到一些人在抖音、视频号、微信群上讲佛经传佛法,有的在线下为人“开示”,说什么“生命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宇宙本是一体,人类追源只有一个祖宗”,一些所谓的佛学论点听得让人云里雾里。有的人说只读一本《法华经》即可,理解了当下成佛,其他的佛经不值一看。说老实话,我不是佛教徒,连居士都谈不上,《法华经》我囫囵吞枣也看过一遍,也许是慧根浅薄,字面是看得懂,但是不明其理,文字博大精深,义深理奥,一时难以理解。有些人说信法华便能成佛,其他的经比起来,不足道也。这武断的结论,不是被洗脑的就是别有用心。
一、短视频上、微信群里的“上师”可能是骗子。
我们现在能看到很多学佛修行的内容,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发现“上师”在直播间说法,不少人在把“上师”的话当成圣旨,评论区也常常为了一句话吵起来,还有些人,甚至于喊口号:“跟着这位师父就对了!”
学佛真的可以这么简单吗?普通人学佛首先是修行,修正自己的念头,一念不乱;修正自己的语言,好好说话,不造口业;修正自己的行为,举止端庄,行为得体。其二、遵守法律法规,做好本职工作。最后,当然是爱国爱家,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上,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照顾好家里人,孝敬父母,教育好子女,努力让家里人过上好生活。面对“上师”的高谈阔论,我们是不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人在哪座寺庙修行?证悟了吗?如果我预测没错,应该接下来要骗钱了。如果真的想学佛,到寺庙请一本自己喜欢的经书,勤加持诵,虔心参悟,假以时日,定有受益,比起听“上师”的话,应该更有益处,起码不会上当受骗。
二、佛陀早就提醒过我们要“四依”
佛陀讲过修行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这不是不尊重老师,而是提醒我们——真正的核心是法,不是某个人。当年提婆达多自称“新佛”,想吸引信众,佛陀只是淡淡地回应:“你若以我为师,就应按四圣谛去修行;你若认我为佛,就该明白‘诸法无我’。”
真正善知识,从来不会让自己变成被崇拜的偶像;他们更像一只指向月亮的手——希望你去看月亮,而不是一直盯着手指。佛本身就是觉悟的人。所谓“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离世觅菩提,尤如求兔角。”便是如此。
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比听“上师”讲话更重要。
现在网络视频里我们经常看到这些现象:有人为了抢“上师”的直播连麦,熬夜守着手机,不累不疲,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样所谓心虔诚人,可能从来没读完过一本《金刚经》或认真念过一遍《心经》。
有人把师父的生活片段做成“修行日历”,却忽略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基础教法;甚至还有人用法义来互相攻击:“我师父才是对的!”“你们都是外道!”佛法本来清净,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江湖的是非地?
四、现实生活中应该先学会做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南怀谨老师说,现代动不动就满嘴佛话的人多了,实修实证的人不多。虚云老和尚说过一句话特别好:“学道之人,不可随境迁流。”真正的修行,不是盲目追随某个人,而是以戒为师、以法为师,自己脚踏实地去实践。平时做人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维。
就像《法华经》里说的,佛法最终是引导我们走向“唯一佛乘”;就像禅宗祖师说的,“吃茶去”、“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些话,都不是用来崇拜的,而是让我们回到当下、回归自心。
我想,越是在流量满天飞的时代,我们越要记住“依法不依人”这个根本。与其在直播间刷“顶礼”……不如静下心来读一遍《心经》;与其争论“哪个师父更厉害”……不如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诸恶莫作”;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光环上……不如点亮自己心里那盏觉性的灯。
佛陀从来没有说“你们要相信我”,他说的是——“请你自己如实观察”。
只有当我们放下对“个人”的执着,才能真正看清“法”的光芒;
只有我们不把修行当成追星,才能在平常生活中,遇见那个本自具足的自己。所以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别只顾着追寻别人口中的佛,
你得自己去发现心中的那轮明月。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