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芳菲之歌》是《青春之歌》的姊妹篇,1986年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初版。小说以“七七事变”为背景,讲述了北平医学院女大学生柳明与清室后裔白士吾青梅竹马,白士吾凭借家庭财力,想让她一同与自己去日本留学并结婚。然而,日军侵华的炮声打破了柳明的医学梦,中共地下党员曹鸿远
自嘲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家喻户晓,实际还有续篇《英华之歌》,姊妹篇《芳菲之歌》,共称《青春之歌》三部曲。
《芳菲之歌》是《青春之歌》的姊妹篇,1986年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初版。小说以“七七事变”为背景,讲述了北平医学院女大学生柳明与清室后裔白士吾青梅竹马,白士吾凭借家庭财力,想让她一同与自己去日本留学并结婚。然而,日军侵华的炮声打破了柳明的医学梦,中共地下党员曹鸿远的爱国行为感染了她,使她产生了抗日意愿。柳明经过痛苦抉择,放弃留学,投身抗日洪流。她在敌后根据地经受了考验,后与曹鸿远在敌占区以假夫妻身份从事地下工作,并产生爱情,却因工作变动而分开。与此同时,白士吾因恋爱失败和被侵略者利用,沦为日寇帮凶。
《英华之歌》也创作于 20 世纪 80 年代,由花城出版社 1990 年出版,为《青春之歌》的续篇。小说以 1939 年至 1942 年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林道静、卢嘉川、江华先后来到冀中敌后根据地十三分区开展工作的经历。在那里,抗日军民正与频繁进行扫荡、围攻、蚕食的敌人展开殊死斗争,同时党内也在清查托派,作品围绕着严酷的抗日斗争和党内斗争,细腻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变化,林道静、卢嘉川、江华以及柳明、曹鸿远等人物的爱情和命运也在小说中得到了比前两部作品更充分的呈现。
杨沫,女,原名杨成业,1914年8月25日生于湖南湘阴,曾任河北省安国县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冀中十分区抗日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妇女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编辑、人民日报社编辑、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委、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31年,杨沫为抗婚离家出走,走上社会。1936年,杨沫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她在冀中一带参加抗日战争。1951年8月,杨沫明确了以女主人公的成长来建构长篇半自传体小说的想法,这就是《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林道静,后由自己改编为电影剧本《青春之歌》。1955年4月底,长篇小说《烧不尽的野火》完成,后更名《青春之歌》。1963年1月,调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78年1月,杨沫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1981年4月,参加了在美国波土顿威斯理大学举行的国际女作家讨论会。而后出版《东方欲晓》、《风雨十年家国事》、《芳菲之歌》、《英华之歌》等一系列作品。1995年12月11日,杨沫辞世,享年81岁。
杨沫可不是一般人家出身,父亲杨震华是清末举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商科。1912 年他创办了新华商业讲习所,1914 年将其改名为京师新华商业学校,随后又创建了北京新华大学,并自任校长。该校是国内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于 1930 年解散。
杨沫共有三姊妹,二妹杨成亮被公认为三人中颜值与智慧最突出者,但因性格倔强而未能成就事业。三妹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演员白杨,以《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等影片闻名。
来源:青冈自嘲历史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