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军核潜艇的隐匿行动与中国反潜力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较量中,夜间水下对抗从来都是双方海军高度重视的层面:中国、美国都积极发展反潜/潜艇力量、辅助反潜设备等,尤其是固定住反潜飞机,中国借助后发技术优势取得佳绩……
美军核潜艇的隐匿行动与中国反潜力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较量中,夜间水下对抗从来都是双方海军高度重视的层面:中国、美国都积极发展反潜/潜艇力量、辅助反潜设备等,尤其是固定住反潜飞机,中国借助后发技术优势取得佳绩……
美国核潜艇狼群,尤其是“弗吉尼亚级”和“海狼级”这类攻击型核潜艇,凭借其极低的噪音水平(接近海洋背景噪音) 和先进的传感器,在夜间拥有显著优势:它们也是美军干预中国内政的王牌!同时,美国海军借助它们经常性对中国海区进行侦察、间谍特种作战、布设侦察装备等,威胁极大—除了潜艇之外,固定翼反潜机群是制衡它们的重要武器!
目前,美国攻击核潜艇(如“弗吉尼亚级”)采用新型泵喷推进系统、艇体敷设消音瓦、以及对所有运动机械进行降噪设计等多种技术,使其水下噪音降至100分贝以下。它们在嘈杂的海洋背景噪音掩护下,夜间航行很难被常规声呐发现:美军核潜艇主要依靠被动/主动声呐系统接收水下各种声音,识别并跟踪舰船噪音,夜间海面船只活动可能减少,反而更有利于潜艇声呐捕捉目标;传统的光学潜望镜已被非穿透式光电桅杆取代,它们集成高清红外热成像仪、低光照级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能在夜间对海面目标进行无声侦察、成像和测距—美军的核潜艇则采用这种技术;美军核潜艇的电子支援系统很先进(ESM),它们多用于侦测、识别和定位水面舰艇或飞机发射的雷达波,一旦发现反潜机或舰艇的搜索雷达信号,可提前规避;
美军核潜艇的武器(如鱼雷、巡航导弹)的制导多采用声导、线导或基于地形/GPS匹配,不依赖光学瞄准,因此,夜间打击能力与昼间并无显著差异,搭载的先进MK 48型鱼雷等武器自身也具有强大的声学搜索和识别能力;美军核潜艇还拥有极强的特种作战支援(典型战术应用)能力,例如,“弗吉尼亚级”是搭载和输送“海豹突击队”等特种部队进行夜间秘密渗透的理想平台:它们通常采用“干甲板遮蔽舱”(DDS)来秘密释放和回收特种部队乘坐的微型潜航器(SDV),利用夜色掩护在敌国海岸线进行侦察、破坏或引导打击等任务;
中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速度快、视野广、设备先进、载弹量大,被认为是我军效率最高的反潜方式:中国当前主力是运-9改装的固定翼反潜机,它们已经解决运-8反潜机的诸多缺陷,为中国海军反潜带来革命性的夜间反潜能力!首先,空潜-200反潜机机尾装备有长约7米的磁异探测仪,通过探测地球磁场中因潜艇金属壳体引起的异常变化来发现水下目标,并精确定位。这是一种被动探测手段,非常适合夜间安静状态的潜艇—它的长度比运-8反潜机缩短,有利于降低被探测几率;
运-9反潜机机头下方配备大型对海搜索雷达,能够在高海况下进行全方位搜索,对潜艇潜望镜或通气管的探测距离50-150公里左右,夜间潮湿空气有时反而能增强雷达波的传播;运-9反潜机在可疑海域投掷一次性无线电声呐浮标,它们落水后组成阵列,将水下声音信号传回飞机—空潜-200可以携带上百枚声呐浮标,通过布设不同阵型,在夜间大范围搜索水下目标;机腹下部的光电转塔集成红外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可用于夜间辅助确认海面状态或小型目标;
为了克服夜间搜索核狼群的困难,中国反潜机发展双机甚至多机协同战术:两架空潜-200可以划分高度层和搜索区域,构建更严密的反潜网络。一架飞机发现可疑信号,可引导另一架前往确认和定位,提高搜索效率和成功率。一旦锁定目标,空潜-200可以使用其武器舱内的鱼雷、深水制导炸弹、制导弹药等对潜艇实施攻击。
在中国大阅兵上,中国展出了先进鱼雷和反潜导弹,其中,新反潜导弹可以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说明空潜-200经过改装可以搭载它们;
除了反潜固定翼飞机,中国已经在周边海区大规模布设海底声呐阵列、水下机器人等先进反潜设备,同时发展了更加先进的反潜探测设备—为美国、北约核狼群量身打造了精密的“渔网”。但是,美国核潜艇技术和装备也在不断更新:追求更极致的静音(如无轴泵推技术)、更先进的声学涂层以及更大潜深。
为了反制美国核潜艇,中国也在发展更具革命性的探测技术(如量子磁探测、激光探测等),构建体系化反潜网络(整合空基、水面舰艇、海底声呐阵列等多种平台),以及使用智能水雷和无人潜航器(UUV) 来封锁关键水道;
美国核潜艇力图凭借其出色的静音性能和先进的传感器,利用夜色作为额外的掩护进行隐蔽行动。而中国的反潜机则通过空基平台的机动优势和多种探潜设备的综合运用,并发展出多机协同等战术,努力撕开潜艇的伪装,尤其是在夜间海况下,有时反而更有利于反潜作业。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来源:熊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