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初我以为种菜很简单,只要把种子埋进土里按时浇水就能成活。那年三月末,天气刚转暖我就急忙撒下种子。苗是长出来了,但长得很慢。到了四月底,气温突然升高,才十厘米高的莴笋就开始抽薹开花。
种了三年莴笋,前两年总是失败。终于明白,成功的关键其实在于选择合适的种植时机,而不是单纯的浇水和施肥。
起初我以为种菜很简单,只要把种子埋进土里按时浇水就能成活。那年三月末,天气刚转暖我就急忙撒下种子。苗是长出来了,但长得很慢。到了四月底,气温突然升高,才十厘米高的莴笋就开始抽薹开花。
我不甘心,秋天又试种了一次。八月初播种,幼苗被高温晒得发黄;九月底再试,又因为温度太低停止了生长。后来我领悟到,莴笋对温度极为敏感。其生长环境温度以15 - 20℃为宜,在此区间内,它方能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当环境温度超过25℃,植株易抽薹;若降至10℃以下,生长基本停滞。这般温度范围,对植株生长态势影响深刻,所以温度条件对植株生长起关键作用。
历经反复尝试与探索,我成功探寻出契合华中地区的种植时间。
春季最适合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播种。这时期气温适宜。今年我在2月28日播种,选了"金牌香莴笋"品种。播种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泡4小时,然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催芽一天半,等到种子露出小白点才下种。
秋季种植最好在8月25日至9月5日之间。这时天气开始转凉。去年我是在9月1日播种的,到11月中旬就收获了新鲜的莴笋。
需要注意的是,南方地区可以比这个时间晚半个月左右,北方则要提前半个月。最重要的是观察当地气温,建议使用温度计,当地温稳定在10-15℃时即可播种。
1.莴笋根系娇弱,对土壤条件颇为挑剔。疏松的土壤对其生长至关重要,能为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在栽种莴笋时,务必确保土壤疏松。我使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按2:1:1的比例混合,并添加少量蚯蚓粪。
2. 保持合理间距:幼苗不能太密集。精心把控每棵莴笋的种植间距,使其保持在约20厘米。如此细致安排,旨在确保每一株莴笋都能拥有充裕的生长空间,得以茁壮成长。
3. 科学浇水:莴笋怕积水,我通常在表土发白时才浇水,每次都要浇透。采用手指测土法——将手指插入土中,感到干燥时才浇水。
4. 适时施肥:一般在移栽后10天施一次稀薄的有机液肥,封垄前再追施一次。注意不要偏施氮肥,否则叶片茂盛但茎秆不够粗壮。
去年春秋两季我都成功种出了莴笋。最大的体会是:种植需要细心观察和科学管理。我现在会记录每年的种植时间、气温变化和生长情况,积累的经验一年比一年丰富。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种植谚语需要根据当前的气候条件灵活调整。我会参考当地气象局的气温数据,结合天气预报来决定播种时间。
种植什么样的蔬菜,对每一个生长节点,都要悉心观察,如此方能在耕耘中收获美好,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种植经验基于华中地区气候条件,其他地区请根据当地气温调整。文中种植方法均为本人实践总结,仅供参考。
来源:《《惊爆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