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统计,2025年1-7月,人间狂犬病报告发病数115例,较2024年同期76例上升了51%[1],创下近年新高。虽然,我国已形成由政府主导、多部门紧密配合的狂犬病防控机制,但2024年的“首次反弹”,加上2025年的“再度抬头”,打破了我国人间狂犬病发病数多年持续下降的良好局面。由于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接近100%的疾病,因此决不能对其潜在危险掉以轻心。摘要: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统计,2025年1-7月,人间狂犬病报告发病数115例,较2024年同期76例上升了51%
人类是如何感染狂犬病病毒的?
常见的感染方式是被发病动物咬伤、抓伤,或破损的皮肤接触发病动物的唾液和分泌物;对狂犬病动物解剖、宰杀、剥皮偶尔也会造成感染[2]。病毒进入伤口后,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随后侵入外周神经系统,沿轴突“向心性”移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人类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一般不会立即发作,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1-3个月,短则可少于1周,长则可达1年以上。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哪些动物致伤会引发狂犬病?
我国90%以上狂犬病由犬所致[3],其次为猫,流浪和家养均需注意。其他致病动物还包括牛、马、猪、羊等家畜以及蝙蝠。兔、鼠等啮齿类动物感染并传播狂犬病的风险极低,但咬伤后需注意预防其他感染。禽类、鱼类、爬行类等非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但被这些动物抓咬后需考虑感染其他病原体的可能性。万一被动物抓咬,应如何预防狂犬病?
预防狂犬病的策略,视暴露程度不同而异,但是只要皮肤有破损,哪怕无明显出血,也要及时接种疫苗。具体如下[4]:狂犬病疫苗应该怎么打?
首次暴露: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推荐的免疫程序包括5针免疫程序及2-1-1免疫程序。
再次暴露: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哪些人需要考虑暴露前免疫?
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工作人员、兽医、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 员、猎人等。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也可进行暴露前免疫。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当然,单纯对人群开展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无法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作为犬只饲养的主人,还应尽到以下责任:
1.每年定期给犬接种正规合格的兽用狂犬病疫苗。
2.善待犬只,不随意弃养,避免遗弃犬、流浪犬成为传播狂犬病的源头。
3.带犬出行时,佩戴好嘴套和牵引绳,避免伤害或惊扰他人,也降低家犬被病犬伤害的风险。
生命无价,预防为先,
科学预防狂犬病,
为了自己的健康,
更是为了家庭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
[2]殷文武,王传林,陈秋兰,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7):668-679.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年版).
[4]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大话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