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市隆重召开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颁奖暨双拥工作模范单位和优秀退役军人表彰大会。会议对80个自治区双拥工作模范单位、80名双拥工作模范以及50名优秀退役军人予以表彰。其中,我市8个单位荣膺“广西壮族自治区双拥工作模范单位”、7人获
8月25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市隆重召开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颁奖暨双拥工作模范单位和优秀退役军人表彰大会。会议对80个自治区双拥工作模范单位、80名双拥工作模范以及50名优秀退役军人予以表彰。其中,我市8个单位荣膺“广西壮族自治区双拥工作模范单位”、7人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双拥工作模范”、5人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退役军人”称号。
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城市,桂林始终把双拥传统深植城市血脉,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已有38个军地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城连共建”“城舰共建”持续深化;更创新打造企业拥军联盟和“拥军街”,开展“百企千店齐拥军”活动,联合500多家拥军企业推出优待项目超千项。
这次获表彰的先进典型,来自全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是桂林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生动缩影。其中,有高瞻远瞩,为退役军人开拓成长空间的机关单位;有暖心细致,坚决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服务保障机构;有深耕国防教育,在孩子心中播撒崇军种子的学校;有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招录退役军人的优秀企业;有逆火而行,守护人民安全的“火焰蓝”英雄;还有退役后九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
这些先进典型生动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血肉联系,践行了“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铿锵誓言,共同绘就了桂林这座双拥之城最温暖的底色。
今天,我们发布获得殊荣的单位与个人的先进事迹,让社会大众一同感受他们的忠诚、担当与情怀。
双拥工作模范单位(8个)
桂林市发展改革委
该单位建立“主要领导+专业团队”工作机制,将军民融合纳入“十四五”规划。争取8000余万元支持40多个军民融合项目,促成多项技术转化落地。协调解决31635部队进出道路等问题,争取390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完成3名军转干部安置,军粮供应满意度达100%。开展国防潜力调查,推进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实现经济潜力向国防实力转化,为桂林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贡献重要力量。
桂林市司法局
该单位近三年安置转业军人2人、调入军属3名,现有退役军人干部22人,获市级以上荣誉8项。常态化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举办普法讲座10场,发放资料12000余份。建立24个涉军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专业律师团队,办理涉军案件14件,挽回损失38.5万元。开通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三优先”服务,化解涉军纠纷13件。为现役军人提供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便捷服务,创新委托代领、节假日颁证等暖心举措。
桂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和褒扬纪念科
该科出台《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实施措施》,组建6支专业保障队伍参与重大演训活动。创新“3小时”军供保障模式,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投入9400万元开展走访慰问,发放义务兵优待金3.3亿元,为1200名立功官兵送喜报。推动74条公交线路、500余家单位提供优待服务,推出措施近1000项。开展“百企千店齐拥军”等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宣传双拥事迹,更新维护双拥标识2万余张,营造浓厚崇军氛围。
桂林市秀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该单位解决驻军难题80余件,创新采用磨砂玻璃增高围墙保障军事安全,整修营区外道路方便官兵出行。2024年发放各类优抚资金680余万元,走访慰问投入30余万元,确保现役军人子女入学率100%,近三年转业军官、退役士官及随军家属安置率100%。举办招聘会提供600余个岗位,帮助4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与9家企业签订拥军协议,组建志愿服务队走访1500余人次,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困难退役军人,营造了浓厚的拥军优属氛围。
桂林市第八中学
该单位建成广西首个中学国防教育展馆,收藏展品245件,入选广西红色研学基地。开发8册国防教育校本教材,开设军事理论等特色课程,教师获全区教学竞赛二等奖。近五年100名学生考入军事院校,国防教育课题获省级奖项3项。实施军人子女优先入学等“三优工程”,接收军人子女5名、安置军属20名。与部队共建开展国防研学,组织学生寄送边海防书信144份。获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5项,办学案例入选教育部思政工作创新范例。
广西金凤凰电器有限公司
该公司与驻军共建22年,累计捐赠物资超百万元,设立专项基金奖励立功官兵。创新推出“五优服务”拥军模式,惠及3000余军人家庭,减免费用200万元。建立退役军人“三优先”用人机制,提供就业发展平台。2024年捐赠物资4.2万元,为二等功臣家庭解决实际困难。20名员工参与无偿献血,践行军民鱼水情。公司双拥工作获市级表彰,成为桂林市企业拥军典范。
桂林市临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该单位创建“老兵讲堂”开展国防教育103场,创新“社工+义工+律师”服务模式,开展活动86场,链接社会资源13.8万元。打造2个退役军人研学基地,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四尊崇五关爱”活动。近三年安置退役军人502人,满意度100%,发放各类优抚金7151.66万元。办理退役军人创业贷款26笔,培育军创企业典型。组织6000人次开展烈士祭扫活动,营造浓厚尊军崇军氛围。
永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该单位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实现退役军人服务全覆盖。近三年发放优抚金3亿元,走访慰问1.56万人次,解决24名优抚对象实际困难。创新设立税务、金融拥军服务站,发展27家爱国拥军企业。投入75万元支持部队建设,开展18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6期就业培训,推荐就业4000人次,发放创业补助300万元。退役军人安置率100%,满意度持续提升。
双拥工作模范(7名)
蔡桂松:真抓实干 拥军优属的“老黄牛”
桂林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双拥专职副主任。该同志组建“党建+双拥”模式,组织重走长征路、烈士祭扫活动1000余场次。他主动作为,带领团队走访桂北六县86个村寨,历时近1年完成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任务。从事拥军优属工作15年来,他坚持每年春节、“八一”走访慰问驻地部队,累计走访65次,协调解决军地难题86件次。他牵头组织“光荣之家”挂牌行动,为全市12万户军属悬挂光荣牌,推动建立立功“喜报直达”机制,营造浓厚氛围。他帮助35名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军地共建、全民参与”双拥模式,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军人子女入学问题,牵头组建桂林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深化“城舰共建”。
文贤明:就业筑路 退役军人的引路人
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管理科科长。该同志强化退役军人权益保障,依法依规处置来信来访,做好政策解释和疏导教育。为促进退役士兵高质量就业,他协调安排100余个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士兵,帮助100余名退役士兵实现就业。2022年,桂林市出台《桂林市大学毕业生士兵征集激励办法》,每年安排一定比例事业单位编制,用于定向招聘应征入伍大学毕业生,实现“带编入伍”,激励大学生献身国防。2022年以来,共协调安排459个岗位,403名入伍大学毕业生获得“带编入伍”资格。为帮助随军家属稳定就业,2019年开始实施随军家属专场招聘措施,已为142名随军家属提供事业编制岗位,深受驻地官兵及家属欢迎。
姚秋兴:基层先锋 服务体系的建设者
平乐县阳安乡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该同志带领阳安乡退役军人服务站认真贯彻上级要求,深入群众,对全乡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家属进行走访排查,及时掌握情况。服务站坚持政治引领,每季度开展学习活动,推进退役军人系统学习。2019年9月,服务站在平乐县率先完成建设,打造工作机制,坚持每半月汇报工作,按照“五有”标准完善硬件设施。2022年12月成功申报并完成自治区百家红色服务站建设。
刘振昇:排忧解难 矛盾化解的调解员
灵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该同志在政法系统工作期间,牵头组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组,探索维稳应急协调联动体系,成功化解敏感问题185个、重大涉稳问题8起,获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批示认可。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后,他主动接访下访,提出“五心服务”工作法,2024年信访量显著下降,成功化解多起集体访事件。他协调乡镇为困难退役军人提供临时岗位,联系多方建立常态化帮扶,2024年帮助69人申请帮扶资金14.4万元。他还深挖灵川红色文化,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推动修缮改造项目。在就业方面,他首创就业交流点,组织7场招聘会,协调300余个岗位,推行“一人一岗”安置模式,实现100%满意度。
张九松:情系战友 优待服务的践行者
荔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该同志深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创新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推动荔浦市获评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并成为桂林市唯一获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县(市)。落实军地“双清单”机制,筹资6000余万元建设人武部营院,年均慰问驻军及军属2400余人次,解决军人子女入学等难题实现100%保障。率先推行优待证全域免费乘车等23项优待政策,发放“拥军贷”1500万元,帮扶120余个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子女就学,相关事迹获国家级媒体聚焦。打造双拥大道、红色驿站等宣传阵地,完成烈士陵园修缮工程,以“送子戍边”的实际行动诠释双拥情怀。
苏宗荣:统筹协调 双拥工作的推进者
桂林市政府办公室第三秘书科科长。该同志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期间,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精细服务助推双拥工作提质增效。高效办理涉军文电13件,优化活动方案,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军地双清单”制度,协调军地联席会议5次,协助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推动解决驻桂部队实际困难。精心筹办全国双拥办主任会议等重大活动,保障烈士公祭等仪式顺利开展,提升双拥工作影响力。全程参与春节、“八一”慰问活动筹备,服务保障市领导走访驻军及优抚对象,促进军地互动。助推光荣院、优抚医院等双拥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设施监管,确保资源高效利用,为桂林市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艾如钢:应急先锋 抢险救灾的排头兵
桂林市七星区七星街道办事处人民武装部部长。该同志倾力打造“军人之家”,升级服务站功能分区,建成多功能温馨家园。创新建立退役军人分类管理数据库,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累计为困难退役军人申请补助5万元。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兴安山火、特大洪灾等危急时刻,带领200余名退役军人冲锋在前。深挖红色资源,走访记录抗美援朝老兵事迹,制作红色教育纪录片,推动成立“红领巾宣讲团”,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过“点对点”服务和“面对面”关怀,切实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激发“退伍不褪色”的使命担当。
优秀退役军人(5名)
彭广兵:逆火英雄 急难险重的冲锋者
桂林市象山区消防救援大队象鼻山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该同志从军25年,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累计参与灭火救援5000余次,抢救群众287人。在桂林“6·19”洪灾、“10·17”森林火灾、冷饮厂氨气泄漏救援等重大任务中,他主动请缨,承担最危险任务,极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他累计培养了500余名退役军人消防救援队员,并助力他们在比武和救援中屡获佳绩。他带领队伍多次在总队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所在消防站连续5年在练兵竞赛中创佳绩。
陈丁祥:刑侦利剑 破案攻坚的突击手
桂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该同志在部队多次立功,转业后在公安岗位上屡创佳绩,他冲锋在打击犯罪的一线,侦破多起重大案件。2019年除夕夜,他带队破获高额诈骗案;2021—2024年组织侦破65起命案积案,助力桂林市追逃工作绩效全区第一。他创新“军事化训练+实战化演练”模式,带领团队获“集体二等功”及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三连冠。他帮助了68个家庭实现团圆,成功化解公安部交办的信访难题。该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黄振明:创业典范 产业振兴的带头人
桂林平乐阳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同志从部队退役后,创立桂林平乐阳发茶业有限公司,将公司发展为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产品获多项认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被评为桂林市扶贫龙头企业。他投资新建的厂房,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达4亿元。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叶,助力乡亲致富。他心系教育、热心公益,创办了留守儿童学校,捐款捐物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该同志于2023年荣获“桂林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称号。
朱京祥:脱贫先锋 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桂林市档案馆电子档案信息科科长。该同志转业后扎根基层,累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近9年,所在单位和个人多次荣获脱贫攻坚考核一等奖。他抓党建促振兴,推动红色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了服务群众工作。他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茶叶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增收。他面对自身家庭困难时,依然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诠释了退役军人的使命担当。该同志于2021年6月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积极贡献”荣誉。
涂光照:业务标杆 司法公正的维护者
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该同志转业到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来,工作表现突出,多次获得表彰。他从事审判工作15年来,审理或参与指导审理各类刑事案件过千件,涉省部级、厅局级多件多人,其他重大敏感案件多件多人,勇于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多次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和自治区高级法院的肯定与好评,所办案件多次获评自治区级精品案件,所写裁判文书多次获评精品文书。曾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全区法院办案标兵”“全区优秀法官”。
来源:桂林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