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2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少人做完体检,拿到肝脏B超报告,看到一堆专业术语,第一反应是——“应该没事吧,医生也没说什么”。但你知道吗?有三个字眼一旦出现在报告上,很可能意味着你的肝脏已经悄悄亮起红灯。
问题是,这些字眼看起来并不吓人,甚至让人觉得“好像挺常见的”。但如果你没及时就医,拖上几个月,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可能会悄悄翻倍。
“光点增多”听起来像是B超成像的问题,很多人以为年纪大了都有。但医生提醒,这其实是脂肪在肝细胞里堆积的表现,是脂肪肝的重要影像学信号。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3亿人患有脂肪肝,而其中不少人是在“光点增多”阶段没引起重视,几年后直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甚至肝纤维化。
更可怕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一旦发展到肝硬化,肝癌风险会增长7—10倍。
所以,看到“肝脏光点增多”,请别再当成“B超师拍得不清楚”,而是赶紧查血脂、查肝酶,做肝功能检查。
“回声增强”是B超报告中常见的描述,很多人听到“增强”两个字,就误以为是好事。但在影像学中,“增强”往往意味着组织密度增加、弹性变差。
这背后的真实含义是:肝脏正在变硬。
造成“回声增强”的,通常是脂肪沉积、肝细胞坏死后结缔组织增生,属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表现。如果你既有高血压又有腹型肥胖,这个信号就更不能忽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肝纤维化是肝癌发生的关键前提,一旦出现,必须进行干预治疗。
正常肝脏在B超下边缘应当平整、线条清晰。但如果你看到报告中写着“边缘不光滑”“呈锯齿状”或“呈结节样改变”,那就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肝硬化的早期表现。
肝硬化并不都是喝酒喝出来的。近年来,代谢性肝病(如脂肪肝、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肝硬化发病率正快速上升,甚至超过了酒精性肝病。
更危险的是,早期肝硬化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无意发现,等出现食欲下降、腹胀、乏力等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失代偿期。
如果你在B超报告中看到“肝脏边缘不规则”这类描述,哪怕肝功能指标暂时正常,也要进一步做弹性成像或磁共振检查,以排除肝硬化风险。
有些人即使暂时没有不适,也更容易出现肝脏结构改变。医生建议,以下几类人群每年都应做一次肝脏B超:
· 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人;
· 长期饮酒(哪怕每天一两杯)的中年男性;
· 有乙肝病毒携带或家族肝癌史者;
· BMI超过27(即超重)的人群。
肝脏不像心脏,不会“疼”。它是最沉默的器官之一。等到它发出明显信号时,往往已经晚了。
很多人习惯性地轻视B超报告上的“异常描述”,但实际上,这些描述正是肝脏在默默求救。
一旦看到“光点增多”“回声增强”“边缘不规则”,一定要警惕,及时就诊,必要时做肝功能检查、纤维化评估,甚至肝脏弹性成像。
别再用“我感觉挺好”来安慰自己。肝病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你忽视每一个提醒的日子里,慢慢积累。
不是所有肝病都有症状,但几乎所有的严重肝病,在B超上都留下了线索。别让一纸报告,变成迟来的警告。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3] 《脂肪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解放军总医院肝病中心.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