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超220的华裔科学家,研究经费被断,无奈:对美国失去信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15:52 1

摘要:前不久,外媒报道华裔顶尖科学家陶哲轩因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科研资金,无奈停下研究项目,全力筹款,还曾写信批评该政府。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人们不禁好奇,陶哲轩究竟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前不久,外媒报道华裔顶尖科学家陶哲轩因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科研资金,无奈停下研究项目,全力筹款,还曾写信批评该政府。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人们不禁好奇,陶哲轩究竟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陶哲轩1975年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父母陶象国和梁蕙兰均毕业于香港大学,父亲后来成了儿科医生,母亲曾是中学数学教师,1972年,夫妇俩从香港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陶哲轩幼时便展现出对数字的浓厚兴趣与天赋,3岁半进入私立小学后,因智力远超同学且不知如何与大两岁的孩子相处,几周后退学。7岁时,他开始自学微积分,小学校长还帮他联系中学,让他去听数学课。8岁时,陶哲轩升入中学,之后部分时间在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一年后,陶象国夫妇面临陶哲轩何时升入大学的抉择。格罗斯教授在论文中写道,陶哲轩智商介于220至230之间,百万人中才有一个,他完全有能力在12岁生日前读完大学课程,打破当时最年轻大学毕业生的记录。后来,陶哲轩20岁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被洛杉矶加州大学聘为正教授。据《探索》报道,33岁的他是美国研究成果最多、最受尊敬的数学家之一。

很多人问陶象国,陶哲轩为何不会中文。陶象国解释,他和妻子发现二弟陶哲渊有自闭症后,担心同时讲英文和中文不利于哲渊成长,在家就只说英文了。陶哲轩在自己网页上说,他喜欢澳大利亚的肉馅饼、板球以及随和、坦诚、无拘无束的文化。由于不会中文,他无法直接了解中国文化,但父母的中国背景对他有间接影响。陶象国则提到,陶哲轩从中国文化里学到保持谦逊,从不自大。

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任教后,陶哲轩认识了听他课的韩裔女孩劳拉,她主修工程,比他小三岁,后来两人交往并结婚,生有一子,劳拉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参与了火星探测计划。

陶哲轩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有更多精力扑在研究上。作为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等近十个数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他在2004年与格林合作证明“格林-陶定理”,明确质数集合中存在任意长度的等差数列,攻克了有着2300年历史的质数分布核心难题。

这些年,他热衷于探索人工智能(AI)在数学上的应用。然而,这样一位天才科学家,却遭遇了研究经费被断的困境。研究资金耗尽后,陶哲轩认为必须站出来反对美国政府不加区分的科研经费削减行动,这种做法对他的研究领域乃至更广泛的学术科学构成了生存威胁。

由于资金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和博士后选择离开美国寻找机会。历史上曾有过一些时期,其他国家经历了巨大的动荡或战争,导致许多人才逃往美国寻求庇护。讽刺的是,现在可能出现了一个相反的过程,其他国家可能会开始吸纳目前在美国的人才。

“现在充满了不确定性。12个月前,如果你问我会不会离开,我根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他说,“我很想留下,也希望一切能回到接近正常的状态。但最难恢复的,是那种可预测性与稳定感。”

陶哲轩直言,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他将失去留在美国的信心。他透露,自己已经收到数份邀约,“我以前没想过要搬家,甚至从未有过这个念头。可现在,无论结果好坏,每一种可能性都被纳入考虑。”港媒《南华早报》早前报道提到,陶哲轩性格温和,向来不爱争辩,更倾向以合作而非指责的方式与人相处。如今,连他这样的人都成为批评特朗普政府削减科研资金政策的核心人士之一,在学术界引发强烈回响。

面对汹涌的批评浪潮,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Desai)当时回应称:“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科研资助国,本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巩固美国在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但需明确的是,获得联邦科研资助并非宪法赋予的权利。政府有责任确保纳税人出资的研究项目,符合美国民众的优先利益。”

未来,这场席卷美国科学界的“寒潮”恐将加剧。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特朗普政府2026年预算提案对科研领域支出进行了“灾难性”的削减,要求将国家卫生研究院支出削减37%,国家科学基金会支出削减超50%,还试图取消对气候和生态研究的大部分资助,并将美国航天局的科学预算也大幅削减,取消部分行星探测任务。

中国网民听说陶哲轩这一消息后,纷纷表示希望他能来中国发展。中国近年来在科研领域投入不断加大,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也有着众多优秀的科研平台和团队,相信若陶哲轩来到中国,能在更稳定的环境中继续他的数学研究,为数学界带来更多成果。

来源:兴衰五千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