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直播间那些被操纵的眼泪!谁在靠“卖惨”年赚百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7:09 2

摘要:老人眼眶泛红,举着一块手写纸板,沉默地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评论区不断弹出:“爷爷快去睡吧,我下单了。”

凌晨一点,屏幕微光映着一张苍老的脸。

老人眼眶泛红,举着一块手写纸板,沉默地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评论区不断弹出:“爷爷快去睡吧,我下单了。”

可他没有睡。他不能睡。

因为他,正是某些MCN机构眼中“最好的流量工具”。

一、凌晨的直播间,成了“卖惨剧本”的重灾区

今年下半年,国家层面刚刚启动“养老服务消费季”,鼓励企业通过直播等方式惠老助老。

谁曾想,政策的暖风还未吹远,某些机构就已把老人推到了流量博弈的最前线。

他们打着“助农”“养老”的旗号,编写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悲情剧本:

重病缠身、儿女不孝、果园滞销、残疾自强……

老人不需要说话,只需露出疲惫的眼神、打一个哈欠、揉一揉通红的眼睛,就足以让无数人心疼下单。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直播往往集中在深夜。

有业内人士直言:“凌晨流量好,人更容易冲动消费。”

于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被迫直播到凌晨三四点,镜头之外,是年轻运营冷冰冰的指令:“笑一下”“打招呼”“说谢谢”。

二、“已下单,让爷爷早点休息”

你的善意,正在被谁收割?

你以为你是在帮助一位辛苦务农的老人?

可能你只是养肥了一个远离镜头的MCN团队。

有记者调查发现,某些账号30天销售额竟高达上百万元,但真正能分到老人手中的,往往不足十分之一。

更多时候,老人只是被签下一纸合作协议,成为被操控的“演员”。

他们卖的产品,也未必如描述那般“现摘现发”“天然无添加”。

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日用品、水果,瞄准的是城市年轻女性——这一最具同情心、也最容易为情绪买单的群体。

你留言“爷爷早点休息”,屏幕那头的运营可能正笑着跟同事说:“这波又爆了。”

三、平台沉默、监管起步

消费者的觉醒是第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

为什么这类直播间屡禁不止?

说到底,还是成本太低、收益太高。

封一个号,隔天换个ID、改个名字,照样开播。

2025年初,网信办新规草案已明确禁止MCN机构编造虚假人设、恶意营销。

但这把剑,何时真正落下?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观众正在醒来。

在记者深夜探访的多个直播间,开始出现这样的评论:

“正常时间播,我一定买”“拒绝消费老人,拒绝剧本卖惨”……

消费者的抵抗,是一种力量。

但单靠用户自觉,远远不够。

平台必须出手:

建立“技术+人工”的双重监控机制,提高卖惨直播的识别和处理效率;

设置更严格的老人出镜直播审核机制,禁止明显违背生活常理的深夜直播行为;

公开处罚典型账号,形成威慑。

四、我们不是反对老人直播

直播本身没有错,老年人参与数字经济也值得鼓励。

但我们拒绝的是:

把老人当道具,熬到双眼通红、体力不支;

编造悲情身世,消费大众善意;

把人的尊严,压缩成流量和数据。

我们期待的是一个真正“惠老助老”的直播环境:

老人能够自主、体面地分享真实生活;

产品是靠谱的,故事是真实的,直播是适时的;

流量不为猎奇和悲情服务,而为品质和诚信买单。

夜很深,但人心不该变暗。

别让你们的深夜善意,成了别人剧本里的“流量金币”。

下单之前,不妨多想一秒:

你是在帮助一位老人,还是在养活一个团队?

来源:直播最前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