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系真实新闻案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部分内容来源官方媒体,因涉及隐私,人名部分为化名,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清希有话说
声明:本文系真实新闻案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部分内容来源官方媒体,因涉及隐私,人名部分为化名,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爸,你看见了什么?”林远的声音在狭小的客厅里回荡。窗外蝉鸣阵阵,六月的热浪几乎要将墙皮烤裂。
林海避开儿子执拗的目光,手指不住地颤抖,仿佛握着一个即将爆炸的定时炸弹。“什么都没有,就是……老天爷跟咱们开了个玩笑。”林海的喉结上下滚动,将那四个字咽回肚里...
01
六月的雨,一如既往地不讲情面。
高考那天,雨下得尤为放肆,像是要把攒了整个春天的水分一股脑儿倾倒在小城中学门前的柏油路上。
林海的出租车停在校门口五十米开外的地方,雨刮器左右摇摆,像两只焦虑的手臂。后视镜里,他看到儿子林远穿着那件深蓝色的校服外套,站在教学楼的檐下,正低头检查文具袋里的铅笔和橡皮。
林远个子很高,站在一群考生中间,像是高出了一截。他的脸上没有一丝慌张,那种沉着的神情,林海至今也学不来。
七点四十五分,林远走进考场,脚步一如平常。林海在车里将收音机的声音调大,播音员正用刻意放慢的语调讲述高考的注意事项。
林海听了一会儿,觉得索然无味,索性熄了火,走到校门外一家面馆里要了碗阳春面。
“您也是送孩子来考试的?”老板搓着手问。
林海点点头,说:“最后一科了,明天就结束了。”
“考得怎么样?有把握吗?”
“问这个还有什么意思,”林海吹了吹面前热气腾腾的面汤,“我儿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让我操过心。”
这话并不是夸张。林远从小就显露出异于常人的聪明劲儿。五岁认识两千多个汉字,七岁能背诵《论语》全文,九岁跳级直接上初中,十三岁拿下全国奥数金牌。林海至今记得,那年领奖,林远站在台上,灯光打在他单薄的身躯上,像是给他披了层金色的外衣。那一刻,林海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
妻子刚去世那会儿,林海几乎被悲痛压垮。是林远的懂事和天赋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林远很少像其他孩子那样哭闹,他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偶尔抬起头问爸爸要不要喝水。从那时起,林海就暗暗发誓,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上最好的大学。在这个小城里,能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足以让一个家庭扬眉吐气十几年。
阳春面很快见了底。林海把碗一推,掏出皱巴巴的纸币放在桌上,又回到了车里。雨势渐小,变成了细密的雨丝。林海从副驾驶拿过一本《考场外的家长》,这是老师发的,说是让家长们在等待时舒缓心情用的。林海翻了几页,觉得上面的内容离他太远,什么“尊重孩子选择”、“平常心对待高考”,全是假大空的套话。在林海看来,没有什么比上北大更重要的事。这个执念,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早已深深刻进了他的骨髓。
下午四点二十分,铃声响起,一队队考生从校门里鱼贯而出。林海一眼就看到了林远,他走在最前面,还不忘回头跟同学说笑。看到这一幕,林海的心放了下来。
“考得怎么样?”林海发动车子问道。
“挺顺利,”林远系好安全带,“最后一道大题有点小陷阱,不过我提前预判到了,不碍事。”
林海满意地笑了。他儿子从来不说大话,既然说顺利,那就一定没问题。
“叔叔家的烧烤摊子今天开业,我答应了要去捧场。”林海说,“你要不要一起?”
林远点点头:“行啊,正好放松一下。这几天绷得太紧了。”
烧烤摊在城西的一条老街上,老板姓赵,是林海的发小,人称赵胖子。赵胖子见到林远,一个劲地竖大拇指。
“这次考得怎么样?我看准了,你小子一定能上北大!”赵胖子一边给羊肉串刷油,一边大声说道。
林远笑着摇摇头:“叔叔,话不能这么说,万一考砸了,您这话不就成了诅咒了吗?”
“考砸?就你?”赵胖子咧嘴大笑,露出一口黄牙,“我认识你爸这么多年,就没见过比你更邪门的孩子。三岁背唐诗,五岁学奥数,你这脑袋瓜,那是老天爷赏饭吃啊!”
林海在一旁听着,脸上乐开了花。赵胖子这番话,他已经听过无数遍了,可每次听到,心里还是忍不住泛起一阵甜蜜。
夜幕降临,街上的灯次第亮起。林远吃完最后一串羊肉,用纸巾擦了擦嘴,说道:“爸,我先回去了,还有点东西要整理。”
林海知道儿子说的是高考后的资料整理,便没多问,掏出车钥匙:“我送你。”
“不用,我走走就到了,您跟赵叔叔聊吧。”
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林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赵胖子凑过来,压低声音问:“老林,你想好了没?万一……我是说万一,孩子考上了北大,你那店面是不是就卖了?”
林海点点头:“那是自然,卖了凑学费。这事我跟远远早就说好了。”
林海名下有一间小小的铺面,是当年妻子的陪嫁。这些年一直出租给人做服装店,每月有两千多的租金收入,是他除了开出租车之外的主要经济来源。卖了这间铺面,勉强够林远在北京四年的花销。
“唉,不容易啊,”赵胖子叹了口气,“咱们这种人家的孩子,上个好大学真是要榨干最后一滴血。”
林海抿了抿嘴唇,没有接话。他不愿意在这种时刻说丧气话。在他看来,只要林远能考上北大,再大的代价也值得。这十几年来,小区里的那些家长,背地里不知道多少次用羡慕嫉妒的眼光看着他和林远。等林远拿到北大通知书,他要把那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贴在小区公告栏上,让所有人看看,他林海的儿子,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的。
回到家,林远已经睡下了。林海轻手轻脚地推开儿子的房门,借着月光,他看到林远的书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科复习资料,每一本书的书脊上都贴着标签,分门别类。书桌一角放着一个小小的存钱罐,那是林远六岁时林海给他买的,罐子上印着北大的校徽。这些年,每当林远取得好成绩,林海就会往里面放一枚硬币。如今,那个小小的存钱罐已经满了,沉甸甸的,像是承载了父子俩所有的期望。
林海轻轻带上门,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旧皮箱,打开来,里面是一瓶尘封已久的茅台酒,那是他十年前花了小半个月工资买的,一直留着等林远考上北大那天开启。林海抚摸着酒瓶,仿佛已经看到了半个月后的场景:他和林远,父子俩对坐,举杯庆祝,然后开始畅想北京的生活。
六月二十三日,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
林海一大早就守在电脑前,手指不停地刷新着教育局的网页。林远反倒很淡定,坐在一旁看书,时不时抬头看看父亲焦虑的样子,微微一笑。
九点整,网页终于更新了。林海的手有些发抖,输入林远的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后六位,点击查询。
页面跳转的那几秒钟,林海感觉度秒如年。
然后,分数出现了。
林海的眼睛瞪大了,他使劲眨了眨眼,以为自己看错了。
“六百七十八分。”他喃喃道。
林远放下书,凑过来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了:“怎么可能?我估分至少六百九十。”
林海不知所措地看着儿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六百七十八分,按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离北大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还差一分。就一分!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林远的声音有些发颤,“我语文可能丢了十几分,数学最多丢两分,英语听力那道题我也有把握,物理……”
林海打断了儿子的自言自语:“先别急,咱们去学校问问。”
一路上,林远都很沉默。林海透过后视镜,看到儿子紧绷的下巴和通红的眼眶,心里一阵刺痛。他何曾见过儿子这副模样?从小到大,林远在他面前永远是那个胸有成竹、成竹在胸的天才少年。
学校里已经挤满了前来查询成绩的学生和家长。班主任刘老师站在教室门口,脸上的表情比往常还要严肃。看到林远,他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刘老师,”林海抢先开口,“远远的成绩是不是有问题?怎么会只有六百七十八分?”
刘老师叹了口气:“林海,成绩是电脑阅卷,不会有错的。林远确实发挥得不如平时,特别是语文作文,可能是太紧张了。”
“不可能,”林远摇头,“我检查过三遍,不会出那么大的偏差。”
“孩子,”刘老师拍了拍林远的肩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次差一点,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行。清华北大不是唯一的出路,复旦、人大也都是很好的学校。”
林远没有说话,只是倔强地站在那里,像一棵被暴风雨打折了却不肯倒下的小树。
林海看不下去了,拉着儿子往外走:“走,咱们去教育局问问,看能不能申请查分。”
教育局的答复很干脆:可以申请查分,但是电脑阅卷很少出错,而且即使申请查分,也要等三天才能知道结果。三天后就要开始填报志愿了,如果查分没有变化,耽误了填报时间,后果自负。
走出教育局大楼,林远的脸色苍白如纸。六月的阳光毒辣辣地照在父子俩头上,林海感觉自己的头皮在灼烧,心里更是一团乱麻。
“爸,”林远突然开口,声音很低,“您认识教育局的人吗?”
林海一愣:“什么意思?”
“我就想看看我的试卷,”林远的声音很平静,但林海听出了里面压抑的怒火,“我不相信我会差这一分。”
林海皱起眉头。在这个小城里,试卷是绝对保密的,除非有特殊关系,否则根本不可能看到。但是,看着儿子倔强的眼神,林海知道,如果不弄清楚这一分到底丢在哪里,林远这一关是过不去了。
“行,”林海点点头,“我试试看。”
回到家,林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都没出来。林海坐在客厅里,翻着电话本,思考着该找谁帮忙。突然,他想起了一个人——王德明,教育局的副局长,当年是他的高中同学。他们已经很多年没联系了,但这种时候,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林海拨通了王德明的电话。电话那头,王德明的声音比记忆中沙哑了许多。
“老王啊,是我,林海。”
“林海?”王德明的语气有些惊讶,“多少年没联系了?有什么事吗?”
林海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久到林海以为对方已经挂断了电话。
“老林,”王德明终于开口,“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查看高考试卷,这是违规的。”
“我知道,我知道,”林海压低声音,“但我儿子这次就差一分啊,一分!你知道这一分意味着什么吗?”
又是一阵沉默。
“试卷都密封保存在阅卷中心,我没有权限。”王德明说。
“老王,咱们是几十年的交情了,”林海几乎是在恳求,“就看一眼,我只想知道儿子到底在哪里丢了这一分。你帮帮忙,我……我一定会记住这个人情的。”
电话那头又是长久的沉默。最后,王德明叹了口气:“明天晚上七点,到阅卷中心后门等我。记住,只能看十分钟,而且你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是我帮的忙。”
林海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谢谢老王,谢谢!你放心,这事我烂在肚子里!”
挂了电话,林海犹豫了一下,决定先不告诉林远这个消息,免得万一有变,再让孩子失望一次。
在等待的一天里,林海心神不宁,手里的活计做了一半就忘了下文,接客时也总是心不在焉。赵胖子见状,拉着他到烧烤摊后面的小屋里喝酒。
“老林,”赵胖子给他倒了杯白酒,“我看你今天魂不守舍的,是不是远远的事?”
林海点点头,一饮而尽:“差一分啊,就差一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赵胖子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不过,远远这孩子从小这么优秀,去哪个学校不是一样闯出一片天?非得是北大不可?”
“你不懂,”林海摇摇头,“这北大,是我和远远这么多年的梦想。他从小就立志要考上北大,我也一直这么告诉他:咱们林家的孩子,就是要上最好的学校。现在就差这一分,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赵胖子拍拍林海的肩膀:“我听说阅卷很严格,有没有可能是电脑系统出了问题?”
林海的眼睛一亮:“对啊!我明天就去看试卷,肯定能找出问题所在。”
“看试卷?”赵胖子惊讶地瞪大眼睛,“这可是违规的,谁会给你这个机会?”
林海凑过去,压低声音:“王德明,现在是教育局副局长,当年咱们一个学校的。他答应帮忙。”
赵胖子露出了然的神色:“那你可得小心点,这事要是传出去,老王的位置就不保了。”
林海点点头:“我知道分寸。”
回到家,林远已经坐在电脑前填报志愿。看到父亲回来,他勉强笑了笑:“爸,我想了想,还是把北大放第一志愿吧。虽然差一分,但万一他们今年招生名额多一点呢?”
林海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听你的。不过,复旦也填上,保险起见。”
林远点点头,继续低头操作电脑。林海看着儿子专注的侧脸,心里一阵阵刺痛。他多希望能早点看到试卷,找出那该死的一分到底丢在哪里。
第二天傍晚,林海借口去接朋友,独自驱车前往阅卷中心。天空中乌云密布,空气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林海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后背上,又黏又不舒服。
阅卷中心位于城郊,是一栋灰色的建筑物,外墙斑驳,显得有些老旧。林海把车停在远处的树荫下,步行到后门附近,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等待。六点五十分,天空开始飘起小雨,细密的雨丝打在林海脸上,凉丝丝的,却无法缓解他内心的焦躁。
七点整,王德明出现在后门。他比林海记忆中老了许多,头发花白,眼袋很重,整个人看起来疲惫不堪。他左右张望了几下,确认四下无人,才向林海招了招手。
“快点,”王德明紧张地低声说,“跟我来。”
他带着林海穿过一条昏暗的走廊,来到一间小会议室。桌子上已经放着一个密封的档案袋。
“林远的试卷,”王德明指着档案袋,“我只能给你十分钟,十分钟后,无论看没看完,你都必须离开。”
林海点点头,迫不及待地拆开档案袋。里面是四份试卷: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综。林海先翻开了语文试卷,仔细检查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林远的字迹工整清秀,每一个答案都写得很详细。作文部分,林远得了55分,满分60,这已经是很高的分数了。
林海又翻开数学试卷。这是林远最擅长的科目,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丢过分。试卷上,林远只丢了3分,全是小题的计算失误。英语试卷也是类似情况,听力部分满分,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丢了几分,但总体来说,表现优异。
最后是理综试卷。林海的手有些发抖,心跳加速。这是最后的希望了,如果这份试卷也没问题,那么林远的成绩确实就是678分,确实就是与北大失之交臂。
林海仔细检查着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物理部分,林远只丢了两分;化学部分,满分;生物部分,丢了一分。总的来说,理综的表现也很出色。
林海的眉头越皱越紧。按照这个得分情况,林远的总分应该在690分左右才对,怎么会只有678分呢?他回头翻看之前的试卷,重新计算每一科的分数,依然没有发现问题。
“老王,”林海抬起头,疑惑地问,“这分数怎么算的?我算下来,远远至少有690分啊。”
王德明皱了皱眉,凑过来看了看:“试卷上的分数没问题啊,每道题的得分都很清楚。”
“那为什么最后的总分只有678分?”林海追问。
王德明摇摇头:“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可能是统分的时候出了问题?”
林海不死心,再次翻看理综试卷,希望能找到线索。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试卷的背面。
那里有四个用红笔写的大字,当看清之后林海的心猛地一沉,如遭雷劈——
此卷无效。
“这……这是什么意思?”他结结巴巴地问王德明,手指颤抖着指向那四个刺眼的红字。
王德明凑过来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这……这我真不知道。试卷是密封的,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无效?为什么无效?”林海的声音开始发抖,“试卷上写得好好的,每道题都有分数,为什么会无效?”
王德明也一脸困惑:“这种情况,我在教育系统工作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可能……可能是有违规行为被发现了?”
“违规?”林海几乎要笑出声来,“我儿子从小到大,连考试时多带一支笔都不敢,怎么可能违规?
王德明摇摇头:“我也不清楚。但是既然试卷上标注了'此卷无效',那么这份试卷的分数很可能就没有计入总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林远的实际得分比预期低了那么多。”
林海感觉自己的脑子嗡嗡作响。如果理综试卷被判无效,那就不只是差一分的问题了,而是差了一大截。但为什么会无效?谁有权力做出这样的判断?
“老王,”林海抓住王德明的手臂,“你得帮我查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儿子不可能作弊,绝对不可能!”
王德明挣脱开林海的手:“老林,冷静点。我已经冒了很大风险让你看试卷了,再深入调查的话,我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那我找谁去?”林海的声音里带着绝望,“我儿子辛辛苦苦十几年,就为了这一天,现在却被莫名其妙地判了'无效',这公平吗?”
王德明叹了口气:“老林,高考这种事,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每年全国那么多考生,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是难免的。你还是先回去吧,明天志愿填报开始了,让林远选个好学校,以他的分数,上个985大学还是没问题的。”
林海知道再说下去也没用,只好收拾好试卷,默默地离开了阅卷中心。
开车回家的路上,雨终于下了起来。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挡风玻璃上,雨刮器来回摆动,却怎么也刮不干净。林海的视线被雨水模糊,就像他此刻的思绪一样混乱不堪。
该怎么告诉林远呢?告诉他,他的理综试卷被莫名其妙地判了“无效”?告诉他,他这十几年的努力,就因为这莫名其妙的四个字而付诸东流?
林海的手紧紧握着方向盘,指节发白。不,他不能就这么算了。他一定要查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到家,林远正坐在电脑前填报志愿。看到父亲回来,他抬起头,眼神中充满期待:“爸,怎么样?”
林海强作镇定地笑了笑:“还在联系,老王说明天给我消息。”
林远点点头,又低下头继续填报志愿。林海走到他身后,看到屏幕上的志愿表,第一志愿填的是北京大学,后面依次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人民大学。
“远远,”林海犹豫了一下,“要不,把北大往后放一放?”
林远抬起头,不解地看着父亲:“为什么?”
“就是……按照你现在的分数,差一分,录取的可能性不大。”
“差一分也是有可能的,”林远倔强地说,“往年也有过同省同分数的考生,最后有的录取了,有的没录取。万一今年北大在咱们省的名额多一些呢?”
林海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不忍心打破儿子最后的希望,但又担心这样的希望最终会带来更大的失望。
“随你吧,”林海最终说道,“你想怎么填就怎么填。”
当晚,林海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一遍遍地回想着那四个红色的大字:此卷无效。为什么?谁有权力做出这样的判断?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02
第二天一早,林海就驱车前往高中。他要找刘老师问个清楚。刘老师是林远的班主任,也是理综的主科老师,如果有人知道林远的试卷为什么会被判无效,那一定是他。
刘老师正在办公室批改暑假作业。看到林海,他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表情,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林海,有什么事吗?”
林海直截了当地问:“刘老师,我想知道远远的理综试卷为什么会被判无效。”
刘老师的手顿了一下,钢笔在纸上洇出一团墨迹。他慢慢放下笔,抬起头看着林海:“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这不重要,”林海盯着刘老师的眼睛,“重要的是,为什么我儿子的试卷会被判无效?”
刘老师叹了口气:“林海,有些事情,知道了对你和林远都没有好处。”
“什么意思?”林海感觉心里一沉。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刘老师的语气变得生硬,“高考已经结束了,成绩也已经公布了,林远以他的分数,完全可以上一所很好的大学。何必纠结于一份试卷呢?”
林海的怒火一下子被点燃了:“刘老师,我儿子辛辛苦苦十几年,就为了考上北大。现在就差这一分,而这一分很可能是因为他的理综试卷被莫名其妙地判了无效。你让我怎么不纠结?”
刘老师的表情变得冷漠:“林海,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控制的。我建议你还是回去劝林远接受现实,填好志愿,准备上大学。至于其他的事情,就当没发生过。”
林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还是那个一直关心林远、鼓励林远的刘老师吗?为什么他会说出这种冷漠的话?
“刘老师,”林海压低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有人做了手脚?”
刘老师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林海,你这是什么意思?高考是国家大事,谁敢做手脚?”
“那为什么我儿子的试卷会被判无效?”
“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刘老师站起身,“如果没有其他事情,请你离开,我还有工作要做。”
林海知道再问下去也没用,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办公室。但他越想越不对劲。刘老师的反应太奇怪了,他明显知道些什么,却不愿意说。这背后一定有问题。
离开学校,林海直接去了教育局。他想再找王德明问个清楚。然而,前台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王德明请了病假,不在单位。
林海不死心,又去了王德明家。敲了半天门,却无人应答。邻居告诉他,王德明一大早就出门了,说是要去医院看病。
林海站在王德明的门前,感觉自己被一个无形的迷雾包围了。每个人都在回避,每个人都不愿意告诉他真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林海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喂,林海吗?”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的女声。
“我是,请问你是?”
“我是高中阅卷组的老师,我有些事情想跟你说。”女声压得很低,似乎害怕被人听到,“关于你儿子的试卷。”
林海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你知道些什么?”
“不是电话里能说清楚的,”女声很快说道,“我们见面谈吧。一个小时后,在城西公园的亭子里等我。记住,不要告诉任何人。”
还没等林海问清楚对方是谁,电话就被挂断了。
城西公园是小城最大的公园,平日里人不多,只有清晨和傍晚会有一些老人来散步。林海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约定的亭子,焦急地等待着神秘来电的人。
一个小时后,一个戴着墨镜的中年女子走进了亭子。她左右张望了一下,确定四下无人,才摘下墨镜,坐到林海对面。
“你是林海?”
林海点点头:“你是谁?你知道我儿子的试卷怎么回事?”
“我姓张,是高中的老师,也是今年高考的监考老师,”女子的声音很低,“我不应该告诉你这些的,但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你儿子的试卷,确实有问题。”
林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什么问题?”
“你知道李家的儿子吗?李铮?”
林海想了想:“知道一点,好像是你们学校的,跟我儿子一个考场。”
“对,就是他,”张老师环顾四周,压低声音说,“李铮的父亲是市里的大人物,在教育系统有很大影响力。李铮的成绩一直不好,但他父亲非要他上北大。今年高考,李铮的成绩比预期的还要差,估计连一本线都够呛。”
林海皱起眉头:“这跟我儿子有什么关系?”
张老师深吸一口气:“有传言说,李铮的父亲通过关系,让人调换了李铮和另一个高分考生的试卷。而那个高分考生,就是你儿子林远。”
林海感觉自己的血液瞬间凝固了:“什么?这怎么可能?”
“我也不敢相信,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张老师的声音有些发抖,“我是李铮那个考场的监考老师之一。考试结束后,我清点试卷时,发现李铮的那份试卷和预期的不太一样。当时我也没多想,毕竟高考试卷都是密封的。但是后来,我无意中听到李铮的父亲在电话里说,'事情都安排好了,铮铮的北大稳了'。再联想到你儿子的情况,我就明白了。”
林海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了:“所以,我儿子的试卷被调换了,而那四个字'此卷无效',是有人故意写上去的?”
张老师点点头:“很可能是这样。但是这只是我的猜测,我没有直接证据。”
“那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林海盯着张老师的眼睛。
“因为我觉得这太不公平了,”张老师叹了口气,“你儿子是个好学生,我看过他的成绩单,几乎全是满分。就因为他不是官二代,就要被这样对待,我实在于心不忍。”
林海感觉自己的胸口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有没有办法证明这件事?”
张老师摇摇头:“几乎不可能。高考试卷都是保密的,即使有人调换了试卷,也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况且,李家在市里的势力很大,谁敢得罪他们?”
“那我该怎么办?”林海的声音里带着绝望。
“我不知道,”张老师站起身,重新戴上墨镜,“我只是觉得你有权知道真相。至于接下来怎么做,是你自己的决定。记住,我们今天的谈话从未发生过。”
说完,她匆匆离开了亭子,很快消失在公园的小路上。
林海独自坐在亭子里,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崩塌。他的儿子,那个从小就被誉为天才的林远,竟然因为一场卑鄙的阴谋,失去了进入北大的机会。这公平吗?这就是他们辛辛苦苦十几年换来的结果吗?
回到家,林远正在厨房准备晚饭。看到父亲回来,他笑着说:“爸,我做了您最爱吃的红烧肉。志愿我已经填好了,第一志愿还是北大。虽然差一分,但我不想放弃最后的希望。”
看着儿子阳光般的笑容,林海感觉心如刀绞。他该不该把真相告诉林远?告诉他,他的梦想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破灭,而是因为一场肮脏的阴谋?
“爸,您怎么了?”林远察觉到父亲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林海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事,就是有点累。对了,老王那边有消息了,说是试卷没有问题,可能是电脑阅卷时出了点小差错。”
“那就好,”林远松了口气,“我就说嘛,我不可能考得那么差。”
林海看着儿子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神,心中的愤怒与不甘越发强烈。不,他不能就这么算了。即使对手是权势滔天的李家,他也要为儿子讨回公道。
03
接下来的几天,林海开始了自己的调查。他打听到李铮在高考后不久就出国了,据说是去美国读大学。这更加证实了张老师的说法——李铮根本没打算通过正常途径上大学。
林海还去找了同一考场的其他考生,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线索。然而,大多数考生都沉浸在自己的喜悦或失落中,根本没注意到考场上的异常情况。
就在林海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王亮,学校的保安。王亮是林海的远房亲戚,平时负责学校的安保工作,包括监控室的管理。如果有人在考试期间做了手脚,监控录像一定会有所记录。
林海找到王亮,道明来意。王亮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答应帮忙。
“不过,”王亮压低声音说,“监控录像都是保密的,我只能趁夜班的时候偷偷看一下。而且,录像保存期只有一个月,再过几天就要被覆盖了。”
林海点点头:“麻烦你了,越快越好。”
两天后,王亮约林海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饭馆见面。王亮的脸色很不好,眼睛里布满血丝,似乎一夜没睡。
“怎么了?”林海紧张地问。
王亮环顾四周,确定没人注意他们,才小声说:“我查了监控,林远考场的录像,高考当天下午的部分,被人为删除了。”
林海的心一沉:“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王亮叹了口气,“那天下午两点到四点的录像,完全没有了。系统显示是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但是我查了维修记录,那天根本没有报修。”
林海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所以,有人故意删除了监控录像?”
王亮点点头:“很可能是这样。而且,我还发现一件怪事。那天下午,监控室的值班记录本上,记录员的签名不是应该值班的李师傅,而是换成了另一个保安,叫张山的。”
“张山?他是谁?”
“一个新来的保安,据说是有关系进来的。平时很少见他值班,那天却突然顶替了李师傅。”
林海的眼睛眯了起来:“你能找到这个张山吗?”
王亮摇摇头:“这就是最奇怪的地方。高考结束后,张山就辞职了,再也没人见过他。我问了人事部的朋友,说张山的档案也莫名其妙地丢失了。”
林海感觉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但同时也越来越远。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事实:有人精心策划了这一切,目的就是让李铮替代林远,进入北大。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李铮的父亲——李志刚,市教育局的副局长。
“林海,”王亮的声音打断了林海的思绪,“我劝你还是算了吧。李家在市里的势力太大了,就算你查到了真相,又能怎样?得罪了他们,对你和林远都没好处。”
林海沉默了。王亮说的没错,李家确实权势滔天。李志刚不仅是教育局的副局长,还是市委常委的亲戚。在这个小城里,几乎没有人敢得罪他。
但是,林海看着王亮,坚定地说:“不,我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儿子辛辛苦苦十几年,就为了这一天。我不能让他的梦想就这样被人无情地摧毁。”
王亮叹了口气:“那你打算怎么做?”
林海思考了一会儿:“我需要更多的证据。特别是能证明林远的试卷被调换的直接证据。”
“这几乎不可能,”王亮摇头,“高考试卷都是密封的,除非有内部人员作证,否则很难证明试卷被调换了。”
林海想起了之前那个神秘的张老师:“或许,我可以找到愿意作证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林海一直在寻找那个神秘的张老师。他打听到,那年高考的监考老师中,姓张的一共有三位:张丽、张凯和张敏。林海挨个找到他们,希望能确认哪一位是那天在公园与他见面的人。
然而,三位张老师都矢口否认曾与林海见面谈话。林海几乎要怀疑那天的谈话是自己的幻觉,直到他在学校的公告栏上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上学期的教师表彰大会,其中一位女教师,虽然没戴墨镜,但那张脸林海一眼就认出来了——就是那天在公园里的神秘人。
照片下方的名字是:张敏,高三(4)班语文老师。
林海立刻去找张敏,但学校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张敏已经调到了城东的另一所学校。林海不死心,驱车前往城东。然而,那所学校的人事部门却告诉他,没有张敏这个老师,他们今年也没有从城西调来任何老师。
线索又一次中断了。林海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迷宫中,每当他以为找到了出口,却发现只是另一条死路。
就在林海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林海,是我,张敏。”电话那头的声音很低,似乎害怕被人听到。
“张老师!我找你好几天了!”林海激动地说。
“我知道,”张敏的声音里带着疲惫,“但我不能见你。李家的人一直在监视我。我被迫调离了原来的学校,现在在一个偏远的乡镇中学任教。”
林海的心一沉:“他们知道你告诉了我真相?”
“我不确定,但他们一定怀疑了。李志刚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人。”
“张老师,我需要你的帮助,”林海恳求道,“我需要证据,证明我儿子的试卷被调换了。否则,我无法为他讨回公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张敏叹了口气:“林海,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这事真的很难。高考试卷都是密封的,从考场到阅卷中心,全程都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如果有人要调换试卷,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动手脚。而这个环节,最有可能的就是在阅卷中心。”
“阅卷中心?”林海回想起王德明带他去看试卷的场景,“你是说,有人在试卷被送到阅卷中心后,调换了林远和李铮的试卷?”
“很可能是这样。而且,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一定在阅卷中心有很大的权力。”
林海想了想:“那个在试卷上写'此卷无效'的人,会不会就是调换试卷的人?”
“很有可能。他这么做,是为了确保林远的分数比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低,这样李铮就能顺理成章地替代林远,进入北大。”
林海的手紧紧握着电话:“张老师,你能作证吗?如果我去举报这件事,你愿意出来作证吗?”
电话那头又是长久的沉默。最后,张敏的声音几乎是在颤抖:“林海,我真的很想帮你,但是我不能。我有家庭,有孩子,我不能冒这个险。李家的势力太大了,他们能轻易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林海知道,自己不能强求别人拿前途和家庭冒险。他叹了口气:“我理解。不过,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林海,我劝你也放弃吧,”张敏的声音里带着关切,“为了林远的未来着想。以他的分数,上个好大学并不难。何必为了这一分,得罪那么强大的对手呢?”
林海没有立即回答。他知道张敏说的有道理,但是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他儿子辛辛苦苦十几年,凭什么就这样被人无情地抢走梦想?
“我会考虑的,”林海最终说道,“谢谢你,张老师。”
挂了电话,林海坐在车里,陷入了深思。他现在几乎可以确定,林远的试卷被人调换了,而背后的主使就是李志刚。但是,没有直接证据,他拿什么去举报?就算举报了,以李家在市里的势力,又有谁敢彻查此事?
就在林海陷入绝望的时候,他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林远。
“爸,您在哪呢?”林远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
“我在外面办点事,怎么了?”
“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林远的声音很平静,但林海能听出里面压抑的失望,“我没被录取。”
林海的心一沉:“我马上回来。”
回到家,林远正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发呆。电脑上显示的是北京大学的录取名单,林远的名字赫然在列,但状态显示的是“未录取”,原因是“分数未达录取线”。
林海走到儿子身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远远,没关系,复旦也是很好的学校。”
林远苦笑了一下:“爸,我知道您这些天一直在调查我的试卷的事。您查到什么了吗?”
林海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王叔叔告诉我的,”林远转过身,看着父亲,“他说您一直在调查我的试卷为什么会被判无效。是真的吗?我的试卷真的被人动了手脚?”
林海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很可能是这样。但是我没有直接证据。”
林远的眼睛瞬间变得通红:“所以,我这十几年的努力,就这样被人偷走了?”
林海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儿子。是啊,十几年的汗水和泪水,就这样被人无情地抹杀了。这公平吗?
“爸,”林远突然站起身,“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林海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里既骄傲又心疼:“远远,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没有证据,我们拿什么去告李家?更何况,李家在市里的势力那么大,就算我们有证据,又有谁敢彻查此事?”
“那就去找更大的势力,”林远的眼睛里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我们可以向省教育厅举报,或者直接向教育部反映。这是关系到高考公平的大事,他们不会不管的。”
林海被儿子的决心感染了。是啊,为什么要在这里认输?就算对手强大,也不代表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们就应该为公平和正义而战。
“好,”林海点点头,“我们一起去省城,向省教育厅举报这件事。”
第二天一早,林海和林远就驱车前往省城。路上,林远一直很沉默,眼神却异常坚定。林海知道,儿子心里的那把火,比他的还要旺盛。
省教育厅坐落在省城的中心地带,是一栋十几层的办公楼。林海和林远来到信访办公室,工作人员让他们填写了举报表,详细说明情况。然后,他们被告知需要等待调查结果,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走出教育厅大楼,林远抬头看着蓝天,深吸一口气:“爸,您觉得他们会认真调查吗?”
林海看着儿子的侧脸,心里一阵酸楚:“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已经尽力了。接下来,就看天意吧。”
回到小城,林海和林远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正轨。林远开始为去复旦大学做准备,林海也继续他的出租车生意。表面上看,一切如常,但父子俩的心里都明白,他们正在等待一个可能永远不会来的答复。
一个月后,省教育厅的回复如期而至。林海拆开信封,里面只有简短的一段话:“经调查,未发现考生林远的高考试卷存在异常情况。建议考生安心准备大学生活,不要被不实传言干扰。”
林海将信纸递给林远。林远看完后,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只是默默地将信纸叠好,放进抽屉里。
“爸,”林远平静地说,“我想我们该接受现实了。”
林海点点头,心里却不甘心。他知道,这种官方回复,很可能只是走个过场。以李家在省里的关系网,想让调查不了了之,简直轻而易举。
就在林海以为这件事将永远成为一个未解之谜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王德明。
“林海,我有事要告诉你,”王德明的声音很急促,“能不能现在来我家一趟?”
林海有些意外:“出什么事了?”
“电话里说不清楚,你来了就知道了。”
04
半小时后,林海来到王德明家。王德明的妻子刚好出门买菜,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王德明看起来很憔悴,眼睛里布满血丝,似乎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老王,怎么了?”林海关切地问。
王德明示意林海坐下,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U盘:“林海,这里面有你想要的证据。”
林海一愣:“什么证据?”
“证明林远试卷被调换的证据,”王德明的声音很低,“我一直在暗中调查这件事。前几天,我在阅卷中心的内部系统里,发现了一些异常记录。有人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修改了林远和李铮的试卷编号。也就是说,系统里显示的林远的试卷,实际上是李铮的,而李铮的试卷,则变成了林远的。”
林海的心跳加速了:“你确定吗?”
“千真万确,”王德明点点头,“而且,我还发现了更重要的证据。那四个字'此卷无效',是李志刚亲自写的。他利用自己副局长的身份,进入了阅卷中心的保密室,在林远的试卷上做了手脚。”
林海的手紧紧握成拳头:“你有证据证明这一点吗?”
王德明指了指U盘:“这里面有阅卷中心的监控录像,清清楚楚地记录了李志刚进入保密室的画面。虽然没有直接拍到他写字的场景,但是时间点完全吻合。”
林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直在寻找的证据,终于出现了。但同时,他也感到一丝不安:“老王,你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险帮我?”
王德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叹了口气:“因为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林海,你知道吗,这些年来,李志刚利用职权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情。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还为了那些有钱有势的家庭,动过多少次手脚。而我,作为他的下属,虽然不是直接参与者,但也是间接的帮凶。这次的事情,是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不能再这样昧着良心生活下去了。”
林海被王德明的坦诚所感动:“老王,谢谢你。但是,你这么做,会不会有危险?”
王德明苦笑了一下:“肯定会有。不过,我已经想好了。这些证据交给你后,我就会提前退休,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我妻子的妹妹在南方有个小店,我们打算去那里帮忙,过点清静日子。”
林海紧紧握住王德明的手:“老王,真的谢谢你。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
“不用报答,”王德明摇摇头,“我只是做了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不过,林海,我要提醒你,这些证据虽然重要,但是李家的势力很大。你要小心行事。”
林海点点头:“我明白。”
回到家,林海迫不及待地打开了U盘。里面的内容正如王德明所说,有阅卷中心的内部记录,清楚地显示了林远和李铮的试卷编号被调换的证据;还有监控录像,记录了李志刚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进入阅卷中心保密室的画面。
林海立刻把这些证据给林远看。林远看完后,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爸,我们有证据了!”
林海点点头:“是的,但是我们要想好怎么用这些证据。李家的势力很大,即使有这些证据,也不一定能赢。”
林远思考了一会儿:“我们不能再走正常渠道了。既然省教育厅不作为,我们就直接向中央举报。同时,我们可以把这些证据交给媒体,让社会各界都知道这件事。”
林海有些担忧:“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一旦惹怒了李家,他们可能会报复我们。”
“爸,”林远坚定地说,“我们别无选择。如果不这么做,那么这种不公正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那些和我一样的学生,我们必须站出来揭露这个真相。”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林海感到一阵骄傲。他的儿子不仅聪明,还有一颗正义的心。这一刻,林海突然明白,无论林远最终能不能上北大,他都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了。
“好,”林海点点头,“我们就这么做。”
然而,就在事态发展到最关键的时刻,林海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林海,”电话那头的声音很低沉,“我是李志刚。”
林海的心一紧:“你有什么事?”
“林海,我知道是你举报了我,”李志刚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我不怪你,换做是我,我也会这么做。但是,我想和你谈谈。”
林海冷笑一声:“现在还有什么好谈的?证据确凿,你们做的事情,已经无法洗白了。”
“我不是要洗白,”李志刚叹了口气,“我只是想告诉你,这件事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做的。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如果你一意孤行,可能会给你和林远带来危险。”
林海的声音冷了下来:“这是威胁吗?”
“不,是忠告,”李志刚的声音变得急促,“林海,你不了解这个圈子的水有多深。我已经被停职了,很可能会坐牢。但是,那些比我更有权力的人,他们不会允许这件事继续发酵下去。他们会用各种手段压制这个事件,包括对你和林远不利。”
林海握紧了拳头:“那又怎样?难道我们就该屈服吗?”
“我不是让你屈服,”李志刚停顿了一下,“我是希望你能接受一个交换条件。”
“什么条件?”
“撤回举报,停止向媒体提供证据。作为交换,省教育厅会重新审核林远的高考成绩,恢复他的真实分数,并安排他进入北大就读。”
林海愣住了:“你有这个权力吗?”
“我个人没有,但是那些真正有权力的人有。他们希望这件事能尽快平息下来,不要继续发酵。对他们来说,一个学生的去向,远没有整个教育系统的声誉重要。”
林海沉默了。这个交换条件,对林远来说确实很诱人。但是,如果接受了这个条件,那么那些做假见不得人的事情,岂不是又可以继续下去?
“我需要和我儿子商量一下,”林海最终说道。
“明白,”李志刚说,“不过,请尽快给我答复。时间不等人。”
挂了电话,林海将李志刚的话转告给了林远。林远听完后,陷入了沉思。
“爸,”林远最终开口,“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条件。”
林海有些惊讶:“为什么?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吗?”
林远摇摇头:“是的,我一直想上北大。但是,如果以这种方式获得入学资格,那和李铮有什么区别?而且,如果我们就此罢手,那么以后还会有多少像我一样的学生,因为没有权势,而被无情地抢走梦想?”
林海看着儿子,心中充满了敬意。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已经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了。
“你说得对,”林海点点头,“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条件。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坚持到底。”
林远笑了笑:“爸,其实北大不上也罢。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上了哪所大学,而在于你是否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林海感动地看着儿子,眼眶有些湿润。他突然明白,这些年来,他一直担心的是儿子能不能上一个好大学,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儿子是否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原则的人。而现在,看着林远坚定的眼神,林海知道,他的儿子已经做到了。
05
第二天,林海给李志刚回了电话,坚决拒绝了他的条件。李志刚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你们会后悔的。”
就在节目即将播出的前一天,林海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刘老师。
“林海,”刘老师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我有事要告诉你和林远。能不能来我家一趟?”
林海有些意外:“现在吗?”
“是的,越快越好。我怕再晚就来不及了。”
林海和林远立刻驱车前往刘老师家。刘老师一个人住在学校附近的一栋老旧小区里。开门的刘老师看起来比林海记忆中老了十岁,眼睛深陷,头发花白,整个人似乎瞬间苍老了。
“林远,林海,”刘老师让他们进屋,关好门,“我有事要向你们坦白。”
林海和林远对视一眼,心中有了隐约的预感。
刘老师深吸一口气:“关于林远的试卷被调换的事情,我是知情者之一。”
尽管已经有所预感,林海和林远还是感到一阵震惊。刘老师,这个一直被林远尊敬的班主任,竟然是这个阴谋的参与者?
“为什么?”林远的声音有些发抖,“刘老师,为什么是您?”
刘老师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痛苦:“因为我别无选择。李志刚威胁我,如果不配合他,就会让我的儿子失去公务员的资格。我儿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公务员,我不能让他的前途毁在我手里。”
林海的眼神变得冰冷:“所以,你就牺牲了林远的前途?”
“我知道这是不对的,”刘老师的声音哽咽了,“这些天来,我一直生活在巨大的内疚和自责中。我本来想鼓起勇气站出来作证,但是我害怕李家的报复。直到今天,我看到中央台的记者来调查这件事,我才知道,我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林远看着这个曾经在他心目中高大的老师,心中百感交集:“刘老师,您具体做了什么?”
刘老师叹了口气:“我的角色很小,只是在监考时,按照李志刚的指示,没有阻止他安排的人调换试卷。具体的调换工作,是由一个叫张山的人完成的。他假扮成保安,在考试结束后,趁着收卷的混乱,调换了你和李铮的试卷。”
林海追问道:“那四个字'此卷无效',是谁写的?”
“是李志刚本人,”刘老师点点头,“他利用自己副局长的身份,进入了阅卷中心,在你的试卷上写下了这四个字,目的就是确保你的分数不够上北大。”
林远的拳头紧紧握着:“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要针对我?”
刘老师摇摇头:“不是针对你,而是你刚好是李铮所在考场的最高分。李志刚需要一个高分考生的试卷来替换李铮的,而你正好符合条件。”
林海感到一阵心寒:所以,林远只是一个随机的受害者,仅仅因为他足够优秀,足够出色,才成为了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刘老师,”林海的声音很平静,“你愿意向媒体讲述这些吗?”
刘老师犹豫了一下,但最终点了点头:“我会的。我不能再这样活在谎言中了。无论后果如何,我都会说出真相。”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省委不得不重新启动调查。这一次,调查组直接由中央派人领导,确保公正透明。很快,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李志刚和多名涉案人员被逮捕;教育系统内的多名官员被停职接受调查;甚至连一些更高级别的官员也被牵连其中。
同时,教育部宣布,将对林远的高考成绩进行重新认定。经过专家组的评审,林远的真实成绩被确认为692分,远远超过了北大当年在该省的录取分数线。教育部特别批准,林远可以直接进入北京大学就读。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林远婉拒了这个机会。
“我已经接受了复旦大学的录取,”林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不想因为特殊原因而改变这个决定。而且,我相信,无论在哪所大学,只要努力学习,都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林远的决定引起了更多的赞誉。人们敬佩他的坚持和原则,称赞他是“真正的北大材料”。
与此同时,教育部宣布,将对高考评卷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增加更多的监督机制,确保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这场风波,最终促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
对于林海和林远来说,虽然他们经历了巨大的波折,但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真相大白于天下。更重要的是,父子俩在这场风波中,收获了比北大录取通知书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勇气和信念。
秋天,林远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开始了他在复旦大学的新生活。站台上,林海看着儿子高大的背影,眼里满是骄傲和欣慰。
“儿子,”林海在林远耳边轻声说,“无论你去哪里,做什么,爸爸都为你感到骄傲。”
林远笑了笑,点点头:“爸,谢谢您一直支持我。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