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在“数字化”而在“转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9:58 2

摘要:作为信息化老兵,笔者在这个行当混迹了十多年,操盘或参与过大大小小十多个数字化转型项目,也给很多企业做过咨询,论证、评审过项目,坦率地说,成功的不多,烂尾的也不少。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讲,是老板将“数字化转型”等同于上一些如ERP、MES、PDM等信息系统,以为

作为信息化老兵,笔者在这个行当混迹了十多年,操盘或参与过大大小小十多个数字化转型项目,也给很多企业做过咨询,论证、评审过项目,坦率地说,成功的不多,烂尾的也不少。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讲,是老板将“数字化转型”等同于上一些如ERP、MES、PDM等信息系统,以为上了这些软件后管理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从小的方面讲,战略定位不够清晰,流程没有优化,绝大多数都是将线下流程搬到线上,数据的责任部门不明确,一堆假数据、伪数据在系统中流转,给老板和部门领导起不到决策的辅助作用。这些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弄明白“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意义、方法的转型项目,不烂尾才怪呢。

以笔者多年的经验教训,“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转型”而非“数字化”,毕竟,数字化只是工具和手段,真正的挑战和目标是组织深层次、系统性的变革。

老规矩,从四个方面阐释下这个问题。一是“数字化”是“转型”的基础,但绝非目的;二是“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全方位的变革;三是介绍下常见的“数字化转型”的误区;四是“转型”决定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第一,“数字化”是“转型”的基础,但绝非目的。

数字化的概念分为狭义数字化和广义的数字化。狭义的数字化,是指利用信息系统、各类传感器、机器视觉等信息通讯技术,将物理世界中复杂多变的数据、信息、知识,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形成可识别、可存储、可计算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相关的数据模型,进行统一处理、分析、应用,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广义上的数字化,则是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对组织的战略、架构、运营、管理、 生产、营销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变革,强调的是数字技术对整个组织的重塑,数字技术能力不再只是单纯的解决降本增效问题,而成为赋能模式创新和业务突破的核心力量。

数字化的概念,场景、语境不同,其含义也不同,对具体业务的数字化,多为狭义的数字化,对企业、组织整体的数字化变革,多为广义的数字化,广义的数字化概念,包含了狭义的数字化。

“数字化”是“转型”的必要条件和技术支撑,没有数字化,转型无从谈起。而单纯地购买软件,搭建系统,采集数据,并不等于转型成功,这只是在技术层面做了升级。就像给马车装上一个汽车轮子,这个轮子再好用,也是个马车,变不成汽车,更起不到汽车的作用。

第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场涉及到企业全方位的变革。

之所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因为它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或购买几个软件就能实现,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动态、长期且需要全局规划与协调的整体变革过程。具体来说,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一是战略目标的系统性。转型不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转型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业务战略紧密对齐。所以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蓝图,明确转型的范围、目标、方向、路径、优先级、预期投资和预期收益,并确保这个蓝图贯穿整个转型过程。

二是技术架构与集成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地上一堆系统,需要找不同的供应商来配合实施,这就会导致技术栈复杂,需要整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等多种技术,构建统一、灵活、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必要时,还要实现系统集成,使数据、应用和流程能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这需要强大的API管理和集成能力。当然,在这其中,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数据驱动的系统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驱动决策。而数据的来源是多样化的,所以必须开展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安全、合规、数据标准统一。同时,利用强大的数据平台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更好地辅助决策。

四是流程再造与协同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地进行端到端的流程重构,需要适应数字化的管理方式,重新涉及业务流程,以客户为中心,消除冗余,提升效率,打破部门的壁垒墙,实现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第三,常见的“数字化转型”的误区。

数字化转型搞了这么多年,总结一下,失败的项目都有几个特征:一是堆砌软件。投入巨资购买各种所谓的先进系统和工具,但没有思考如何用它们改变业务,系统之间不打通,数据孤岛依然存在,业务价值无法体现;二是表面功夫。只注重前端的数字化,而忽略了后端的流程梳理、供应链、数据治理等,也有很多是旧瓶装新酒,用数字技术去支撑旧的、低效的流程和模式,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结果只是提高了局部效率,未能创造新价值。三是文化冲突。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一个直观结果就是组织的扁平化,然而很多企业尽管实施了转型,但内部组织依然等级森严,规避风险、抗拒变化,导致很多系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员工抵触情绪很大。

第四,“转型”决定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转型”是目的,“数字化”是手段。“数字化”就好像给汽车装上了动力更强大的引擎,而“转型”才真正决定了这辆车要往那儿开,上省道还是国道,司机和乘客是否满意,是否能节约时间和成本。仅有强大的引擎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合适的路线图、合格的驾驶员和适应新速度的规则,这辆车要么原地轰鸣,要么迷失方向,甚至可能翻车。

所以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在“数字化”而在“转型”这句话,不是否定“数字化”的作用,而是提醒管理者,不要被技术的光环迷惑,真正的难点和价值在于利用技术作为催化剂,驱动组织全方位的、深刻的变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世界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须知,“数字化”是换工具,“转型”是换活法。

来源:长稔塬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