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同学,十年阔别,甚是想念。我提议,下下周六,咱们在凯悦酒店办一场十年同学聚会,重温旧梦,共话未来!」
手机屏幕亮起,微信同学群里弹出一条新消息。
是沉寂了许久的老班长,赵鹏。
「各位同学,十年阔别,甚是想念。我提议,下下周六,咱们在凯悦酒店办一场十年同学聚会,重温旧梦,共话未来!」
消息下面,是一张制作精美的电子邀请函,烫金大字,背景是我们高中时的毕业照,只是照片被调成了柔光色,透着一股浓浓的怀旧风。
群里立刻热闹起来。
一连串的「支持班长!」「太好了!」「必须到场!」刷了屏。
我笑了笑,指尖在屏幕上划过,也准备跟风发个表情。
十年了,确实该聚聚了。
还没等我找到合适的表情包,赵鹏又发了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像一块冰,瞬间把群里火热的气氛给冻住了。
「为了保证聚会的品质,给大家最好的体验,本次聚会采用AA制,费用暂定为每人3600元。费用包含:凯悦酒店宴会厅包场费、晚宴(米其林星级标准)、特邀乐队表演、伴手礼(知名品牌定制纪念品)及后续活动安排。请大家于本周五前转账给我,以便统计人数和预定。」
3600元。
我看着这个数字,以为自己眼花了。
我把手机拿近了些,又看了一遍。
没错,是3600。
我下意识地算了一笔账。我们班当时有52个同学,就算只来一半,26个人,那也是九万多的总费用。
一场同学聚会,花将近十万块?
我的手指停在屏幕上,原本准备发送的笑脸表情,此刻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群里刚刚还热闹非凡,现在却一片寂静。
过了足足两分钟,才有人小心翼翼地打破了沉默。
「班长,这个……是不是有点太隆重了?」
是学习委员,现在在一所中学当老师的张静。她说话一向很委婉。
赵鹏几乎是秒回。
「静,十年就这么一次,必须隆重!我们现在都不是当年的穷学生了,难道还要像过去一样,在路边摊撸串吗?格局要打开!」
他后面还跟了个“奋斗”的表情。
紧接着,几个当年就和赵鹏走得近的同学立刻出来附和。
「班长说得对!十年了,必须高规格!」
「3600而已,一顿饭钱,主要是图个开心,见见老同学。」
「就是,现在谁还差这点钱啊?别那么小家子气。」
看着这些话,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我不是出不起这3600块钱。我做自由设计师,收入虽然不稳定,但还算可观。可这钱,花得让我觉得莫名其妙。
同学聚会的意义,难道是用钱来衡量的吗?
我没说话,继续看着群里的讨论。
又有人提出了疑问:「班长,能把费用的明细发一下吗?大家心里好有个数。」
赵鹏这次回得慢了些。
「明细很复杂,酒店、餐饮、策划都是打包的,我也没法一项项列出来。大家相信我就行了,我还能坑同学不成?」
他发了一个“摊手”的表情,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这种模糊其辞的说法,反而让我心里更不踏实了。
我点开赵鹏的头像,翻了翻他的朋友圈。最新的几条,都是各种高端商务会议、海外旅游、名车名表的照片,配的文字也总是“感恩”“奋斗”“格局”“认知”这类词汇。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这或许不是一场单纯的同学聚会。
这更像是一场……赵鹏个人成功展示会。
而我们这些同学,就是他请来观礼的嘉宾,只不过,门票需要自费。
我深吸一口气,在聊天框里敲下了一行字。
「班长,不好意思,这次聚会我就不参加了。」
我没有说钱的事,只是简单地表明了我的态度。
我觉得,成年人之间,这样直接的拒绝,已经足够体面。
没想到,我的这条消息,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赵鹏直接在群里@了我。
「林薇,怎么了?是有什么困难吗?十年同学会,多难得啊。你要是手头不方便,跟我说,我先帮你垫上。」
他的话看起来是在关心我,但我却读出了一股居高临下的味道。
仿佛我拒绝,就一定是因为“穷”。
群里其他人的目光,似乎也瞬间聚焦到了我的身上。
我能想象到,屏幕那头的他们,正在如何揣测我的经济状况。
我感觉脸颊有点发烫。
我不想在群里和他就这个问题纠缠,于是切换到私聊界面。
「班长,谢谢你的好意。我不是因为钱的问题,只是觉得这个形式我不太喜欢,也觉得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心意到了就好。」
我以为私下沟通,能让这件事和平解决。
可赵鹏的回复,却让我彻底愣住了。
「林薇,你这就没意思了。你不来,是不是看不起我组织的活动?还是觉得我们这些老同学不值得你花这点钱?」
一顶“看不起同学”的帽子,就这么扣了上来。
我看着他的质问,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这是在进行道德绑架。
我还没想好怎么措辞,他又发来一条。
「我知道你现在是自由职业,可能收入不太稳定,有顾虑也正常。但人要往前看,多出来走动走动,拓展一下人脉,对你以后有好处。这次聚会,来的同学里有不少现在都混得不错的,有做老板的,有当高管的。你来认识认识,没坏处。」
他的语气,像一个人生导师在指点一个不谙世事的晚辈。
我看着这段话,忽然就觉得有点可笑。
同学情谊,在他这里,已经变成了“人脉”和“资源”。
他不是在组织一场回忆青春的聚会,他是在组一个局,一个资源置换的社交场。
而我,因为拒绝入场,就被贴上了“穷”、“没格局”、“不懂人情世通”的标签。
我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我打字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赵鹏,第一,我的工作和收入很稳定,不需要你操心。第二,我来参加同学会,是为了见见老朋友,聊聊过去,不是为了拓展人脉。如果一场同学聚会需要用钱来衡量价值,那我觉得它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道不同,不相为谋。」
发完这段话,我直接把手机扔到了一边。
我不想再看了。
我知道,这段话说出去,肯定会得罪他。
但有些话,我必须说。
过了大概半小时,我拿起手机,发现同学群里已经炸开了锅。
赵鹏把我俩的私聊截图,发到了群里。
当然,他只发了我回复他的那段话,把他自己说的那些话,都“体贴”地删掉了。
于是,在不明真相的同学眼里,我成了一个清高、孤傲,还公开顶撞班长的人。
「林薇这是什么意思?班长好心组织,她怎么这么说话?」
「就是啊,什么叫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家不都是同学吗?」
「可能现在做了设计师,眼光高了,看不上我们这些普通人了吧。」
各种议论和揣测,扑面而来。
赵鹏在群里发了个“无奈”的表情。
「算了算了,大家别说了。可能林薇确实有自己的想法。人各有志,不强求。想参加的同学,咱们周五前把费用转给我。为了方便沟通,我会把交了费的同学拉到一个新的小群里。」
这一手玩得真漂亮。
既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宽宏大量的受害者,又顺理成章地把我,以及其他所有对费用有异议却不敢出声的同学,都排除在外。
果然,没过多久,我就看到群成员人数在减少。
那些交了钱的,都被拉进了所谓的“十年精英同学会”小群。
原本热闹的大群,瞬间冷清下来,只剩下我们这些“局外人”。
我看着那个群名,心里五味杂陈。
我最好的朋友陈凯,给我发来了私信。
他是我高中同桌,现在是一名程序员,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薇薇,别理他。赵鹏现在就这样,掉钱眼儿里了。3600块,够我加一个月班了,我去酒店吃自助餐,是去吃饭的,不是去吃“格局”的。」
看到他的话,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心里的那点不快,也消散了不少。
「你也没交钱?」我问他。
「交个鬼。我直接在群里说我那天要带孩子去上辅导班,去不了。他总不能让我为了同学会,耽误祖国的花朵吧?」
陈凯发来一个“狗头”表情。
我俩在微信上吐槽了赵鹏半天,心情好了很多。
挂了电话,我看着那个冷清的大群,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凭什么同学聚会要由他赵鹏来定义?
凭什么不参加他那个昂贵的局,我们就不配怀念青春了?
我点开陈凯的对话框。
「陈凯,我们自己也组织一个聚会吧。」
「啊?跟赵鹏对着干?」
「不,不是对着干。我们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和想见的人,一起聚一聚。」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
不收钱,不搞排场,就约在高中旁边那条老街。
那里有我们当年最爱吃的烤串店,有承载了无数青春记忆的奶茶铺,还有那家我们逃课去打游戏的游戏厅。
「我们就发个消息,在那个还剩下我们这些‘穷鬼’的大群里。想来的,就自己过来。大家AA,吃多少算多少,花不了几个钱。」
陈凯听完,沉默了几秒。
「薇薇,你这个想法……太棒了!」
「就这么干!让赵鹏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同学会!」
说干就干。
我花了几分钟,写了一段简单的文案。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主题,只有最朴实的话。
「各位老同学,下下周六,有空吗?高中旁边那条老街,‘胖子烧烤’,还记得吗?老板说,只要我们去,给我们打八折。没有米其林,但有我们当年的味道。没有乐队,但我们可以自己唱歌。不收门票,只为相见。下午三点,不见不散。」
我把这段话发在了那个冷清的大群里。
然后,静静地等待着。
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回应。
或许,只有我和陈凯两个人。
但没关系。
哪怕只有我们俩,那也是一场值得期待的聚会。
消息发出去后,群里依旧很安静。
我有点失落,但也在意料之中。
毕竟,大部分活跃的人都去赵鹏那个“精英群”了。
剩下的,大多是常年潜水,或者是不好意思公开反对赵鹏的人。
我放下手机,准备去给自己冲杯咖啡。
刚站起来,手机就“叮咚”响了一声。
是张静,那个当老师的学习委员。
「林薇,我……我能去吗?」
她的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
我笑了。
「当然!欢迎至极!」
紧接着,又有几个人陆续发来了消息。
「胖子烧烤!天呐,那家店还在开吗?我高三一年,起码在他家吃了五十顿!」
「算我一个!我早就想回老街看看了!」
「我也去!不过我可能要晚点到,要先送孩子去上兴趣班。」
看着一条条回复,我的眼睛有点湿润。
原来,和我一样想法的人,并不少。
他们只是缺少一个站出来的契机。
短短一个小时,表示要来参加我们这个“烧烤局”的,就有七八个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我已经心满意足。
赵鹏那边,似乎也知道了我们的动静。
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凯悦酒店的照片,配文是:「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有些人,注定只能在路边摊仰望星空。」
那条朋友圈下面,点赞的,都是要去参加他那个聚会的同学。
我看着那句话,没有生气,反而觉得有些好笑。
他越是这样,越是证明了他的心虚。
陈凯给我发来一个截图,是赵鹏在他们那个“精英群”里的讲话。
「有些人,自己没本事,还见不得别人好,在背后搞小动作,拉帮结派。大家别理他们,咱们的聚会,是高端社交,不是过家家。到时候大家记得穿正装出席,我已经请了专业的摄影师跟拍。」
陈凯附上了一串“呕吐”的表情。
「他是不是觉得自己是霸道总裁?」
我回了个“笑哭”的表情。
「随他去吧。我们玩我们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这个小小的“烧烤局”队伍,又壮大了一些。
陆陆续续又有几个同学,私下联系了我或者陈凯,表示想来参加。
他们大多是和我们一样,对赵鹏的做法不认同,但又不想公开撕破脸。
到了聚会前一天,我们这边统计了一下,竟然有15个人。
这个数字,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
而赵鹏那边,据“卧底”陈凯打探到的消息,最终交钱的,有20个人。
比我们多,但远没有他预想的那么踊跃。
毕竟,3600块,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都不是一笔可以随手扔掉的小钱。
聚会当天,我特意穿了一身休闲装,T恤,牛仔裤,帆布鞋。
这是我最舒服的状态。
我提前半小时到了老街。
十年了,这里变化很大,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街口的奶茶店换了招牌,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甜腻的香气。
旁边的书店,变成了文具店,但门口挂着的风铃,还是当年的那个。
我走到“胖子烧烤”门口,老板胖子叔正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摇着一把蒲扇。
他看到我,愣了一下,随即咧嘴笑了。
「是……是林家那丫头?」
「胖子叔,你还记得我啊!」我惊喜地走过去。
「那哪能忘啊!你当年可是我们这儿的常客,每次都点烤鸡翅,还非得让我烤得焦一点。」
胖子叔的记忆力好得惊人。
我们俩站在门口,聊起了过去。
很快,陈凯也到了。
他一来就给了胖子叔一个大大的熊抱。
「胖子叔,想死我了!你这肚子,比以前更圆了啊!」
「你小子,嘴还是那么贫!」
陆陆续续地,同学们都到了。
大家看到彼此,都有些感慨。
有些人胖了,有些人秃了,有些人脸上多了几道皱纹。
但当大家坐在一起,聊起当年的糗事时,那些隔阂和陌生感,瞬间就消失了。
我们没有排座次,没有领导致辞,大家随便坐,随便聊。
桌子上摆满了烤串、毛豆、花生,还有冰镇的啤酒和饮料。
胖子叔的手艺还是那么好。
烤得焦香的鸡翅,滋滋冒油的五花肉,还有撒满了孜然和辣椒粉的烤茄子。
每一口,都是青春的味道。
我们聊着高中的老师,哪个最严厉,哪个最幽默。
聊着当年的暗恋对象,谁给谁写过情书,谁为谁哭过鼻子。
聊着高考前那段紧张又充实的日子,大家一起刷题,一起熬夜,一起互相加油打气。
气氛热烈又轻松。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最真诚的笑容。
就在我们聊得正嗨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
是张静。
她小声地问我:「林薇,你们……还在胖子烧烤吗?」
我听出她那边很安静,背景音里有轻柔的音乐声。
「在啊!我们正吃到兴头上呢!你那边结束了?」
我记得她说过,她老公的一个亲戚是赵鹏的生意伙伴,她拗不过,还是去参加了赵鹏的聚会。
「没……没有。」张静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犹豫,「我……我能现在过去找你们吗?」
「当然可以啊!快来快来!我们给你留着烤鸡翅呢!」
挂了电话,我有些纳闷。
赵鹏的聚会不是晚上六点才开始吗?这才七点多,怎么就想溜了?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张静就到了。
她还穿着一身精致的连衣裙,化着淡妆,和我们这群穿着T恤牛仔裤的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她一看到我们,眼睛就红了。
「我真不该去那边。」她带着哭腔说。
我们赶紧拉她坐下,给她递上纸巾和饮料。
在我们的追问下,张静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她在凯悦酒店的经历。
那根本不是一场同学聚会。
一进宴会厅,门口就摆着一个巨大的签到板,上面是赵鹏公司的logo。
每个人都要在上面签名,然后由专业的摄影师拍照。
宴会厅里,循环播放着赵鹏这些年“奋斗历程”的PPT,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赵鹏穿着一身高定西装,端着红酒杯,在人群中穿梭,像个主人翁。
他不是在和大家叙旧,而是在进行商务社交。
「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总,这是我的名片。」
「久仰久仰,我是XX集团的李总监,以后多合作。」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职业化的微笑,嘴里说的都是项目、资源、融资。
张静说,她坐在那里,感觉自己像个误入名利场的局外人。
她想和旁边的一个女同学聊聊孩子,对方却兴致勃勃地向她推销起了自己公司的理财产品。
晚宴的菜品确实很精致,每一道都像艺术品。
但大家似乎都无心品尝,要么在低头玩手机,要么在交换名片。
特邀的乐队在台上卖力地演唱着英文歌曲,但台下几乎没人听。
整个宴会厅,都弥漫着一种尴尬、浮躁又功利的气氛。
「我感觉,我们不是去参加同学会的,我们是去给他当背景板,衬托他的成功的。」张静委屈地说。
「他还在台上发表了半个多小时的演讲,主题是‘选择大于努力’,一直在讲他的创业经。我真的……一分钟都待不下去了。」
听完张静的讲述,我们都沉默了。
我能想象出那个画面。
那该是多么的令人窒息。
陈凯拍了拍张静的肩膀。
「别想了,都过去了。来,吃串!胖子叔的烤串,专治各种不开心!」
我们纷纷举起杯子。
「来,为我们逝去的青春干杯!」
「也为我们现在拥有的真实干杯!」
张静破涕为笑,端起饮料,和我们碰了一下。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烧烤店门口。
是刘悦,当年的班花,也是赵鹏的“铁杆粉丝”。
她也穿着一身华丽的晚礼服,看起来刚从某个高级宴会上下来。
她站在门口,看着我们这一桌的热闹,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我们都愣住了。
还是陈凯反应快。
「哟,这不是班花大人吗?怎么?凯悦的米其林,不合您的胃口?」
陈凯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调侃。
刘悦的脸白了一下,但她还是走了进来。
「我……我能坐下吗?」她小声问。
我拉开了旁边的一张空椅子。
「坐吧。」
刘悦坐下后,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们也没人说话,气氛一度有些尴尬。
最后,还是她自己先开了口。
「对不起。」
她看着我,很认真地说。
「林薇,之前在群里,我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我向你道歉。」
我没想到她会这么说。
我摇了摇头:「都过去了。」
刘悦苦笑了一下。
「我今天才发现,你当初说的是对的。那真的不是同学会,那是一个……秀场。」
她说,她本来对这场聚会充满了期待。
她以为能见到很多老朋友,聊聊过去,分享现在。
可她看到的,只有攀比和炫耀。
谁的车更好,谁的职位更高,谁的老公更有钱。
大家都在努力扮演着一个成功的角色,没有人愿意卸下伪装,坦诚相待。
「赵鹏甚至安排了一个‘资源对接’环节,让大家轮流上台做自我介绍,讲自己的业务和需求。我当时就觉得,我像是在参加一个招商会。」
刘悦的声音里,充满了失望。
「我看到张静偷偷溜了,我也找了个借口出来了。我本来想直接回家的,但鬼使神差地,就走到了这里。」
她看着我们桌上那些普通的烤串和啤酒,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向往。
「我闻到这边的香味了。真香。」
我把一盘刚烤好的鸡翅推到她面前。
「吃吧,还热着。」
刘悦拿起一串,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然后,眼泪就掉了下来。
那天晚上,我们聊到了很晚。
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三四个从凯悦酒店“逃”出来的同学。
他们每个人,都和张静、刘悦一样,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失望。
我们小小的烧烤摊,竟然成了他们的“避难所”。
胖子叔的店里,桌子都快坐不下了。
我们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大家挤在一起,肩并着肩。
虽然拥挤,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的。
最后,我们拍了一张大合照。
照片里,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精致的妆容。
只有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和被油烟熏得亮晶晶的眼睛。
陈凯把这张照片发到了那个冷清许久的大群里。
配文是:「最好的我们,在老地方。」
照片发出去后,群里像被引爆了一样。
赵鹏那个“精英群”里的人,大部分也都在这个大群里。
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合照。
我能想象到,当他们在那边端着高脚杯,进行着言不由衷的社交时,看到我们这边如此真实、热烈的场面,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很快,就有人在我们的照片下面点了赞。
一个,两个,三个……
越来越多。
甚至有一些正在凯悦酒店现场的人,也点了赞。
赵鹏一直没有出现。
我想,他此刻的脸色,一定很难看。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在群里发了一张凯悦酒店现场的照片。
照片里,长长的餐桌旁,只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人。
大部分座位都空着。
台上,乐队还在卖力地演唱。
台下,却是一片人走茶凉的萧瑟。
那张照片,和我们的合照,形成了无比鲜明,又无比讽刺的对比。
不需要任何语言。
所有人都明白了。
那场花费了近十万的“高端”聚会,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而我们这场人均消费不到一百块的“烧烤局”,却意外地收获了所有人的向往。
聚会结束后,我收到了很多同学的私信。
有道歉的,有感谢的,有感慨的。
刘悦给我发了一段很长的话。
她说:「林薇,谢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朋友,不是看你飞得高不高,而是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真正的同学情,也和金钱、地位无关,它就藏在那些一起吃过的苦,一起犯过的傻,一起笑过的日子里。」
看着她的信息,我心里也颇多感慨。
我当初的拒绝,只是源于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没想到,会引发后续这么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我也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小坚持,竟然能唤醒那么多人心中对于纯粹情谊的渴望。
赵鹏从那天起,就再也没有在同学群里说过话。
听说,他为了办那场聚会,自己垫付了不少钱,因为最后到场的人数,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他想搭建的“人脉圈子”,也成了一个泡影。
那些冲着他的资源去的同学,看到他失势,也纷纷与他划清了界限。
他精心策划的一场大戏,最终以一种狼狈的方式,草草收场。
而我们那个“烧烤局”,却成了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大家纷纷表示,以后同学聚会,就按这个标准来。
找个舒服的地方,吃点想吃的东西,聊点想聊的天。
简简单单,挺好。
后来,我们又组织过几次小规模的聚会。
有时是去某个同学新开的咖啡馆,有时是约着一起去爬山,有时干脆就在公园的草坪上野餐。
每一次,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我们不再刻意去回忆过去,而是更多地分享现在。
聊工作的烦恼,聊家庭的琐事,聊对未来的规划。
我们像家人一样,互相倾听,互相鼓励。
我渐渐发现,同学聚会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是怀旧。
它更像是一个人生的中转站。
让我们在奔波忙碌的旅途中,有机会停下来,看一看身边的同行者,确认一下自己是否还走在当初想走的路上。
而维系这份情谊的,从来都不是金钱和排场。
而是那份经历过共同岁月,沉淀下来的,最朴素、最真诚的懂得和陪伴。
那次聚会风波过去很久之后,有一次,我在一家书店,偶然遇到了赵鹏。
他看起来憔ें了许多,没有了朋友圈里那种意气风发的样子。
穿着简单的白衬衫,神情有些落寞。
我们四目相对,都有些尴尬。
最后,还是他先开口。
「林薇。」
「好久不见。」我点了点头。
我们沉默地站了一会儿。
他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自嘲。
「那天,是我错了。」
他说。
「我太想证明自己了,想让所有人都看到我混得有多好。结果,却把最珍贵的东西,给弄丢了。」
我看着他,没有说话。
「其实我挺羡慕你们的。」他低声说,「简简单单,热热闹闹,那才是同学会该有的样子。」
那一刻,我心里的那点芥蒂,也彻底烟消云散了。
或许,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迷失的时候。
会用一些外在的东西,去武装自己,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最终会发现,能让你真正感到内心富足的,永远是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
比如,一份真诚的情感,一段纯粹的回忆,一个温暖的拥抱。
我们简单地聊了几句,就各自告别了。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想起了高中毕业时,他在同学录上给我写下的一句话。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如何回答这个命题。
而真正的少年感,或许无关年龄,无关外貌。
它是一种内心的纯粹和坦荡。
是敢于拒绝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是勇于守护自己珍视的情感。
是不畏惧世俗的眼光,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有一颗真诚而柔软的心。
来源:飞瀑的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