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社《思想殖民》报告看:认清敌我矛盾,筑牢思想舆论防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1 20:31 1

摘要:好多朋友私信让我也讲讲新华社智库揭露美国思想殖民的报告,很多老师已经详细解读过了。我作为一个长期深耕舆论战领域的创作者,今天就重点说说这篇报告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建立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边界认知,警惕敌我矛盾确实存在的现实。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系承叔记原创作品,同时提供文字版与视频版,本账号对相关文字及视频内容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好多朋友私信让我也讲讲新华社智库揭露美国思想殖民的报告,很多老师已经详细解读过了。我作为一个长期深耕舆论战领域的创作者,今天就重点说说这篇报告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建立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边界认知,警惕敌我矛盾确实存在的现实。

过去一年,我做了80多期舆论战相关的节目,一直提醒大家敌人就在身边。我的观点得到不少朋友认可,但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尤其是老年人,觉得是危言耸听甚至极力反对。

新华社发布《思 想 殖 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这次新华社智库发表的《思想殖民》报告,详细披露了美国长期对他国进行思想殖民的动机、策略、手法和影响,为我的观点提供了权威佐证,让我们从官方的角度看清了舆论战场的真实态势。简单说,个人观点你可以不信,但新华社权威发布你总该信吧。

这份报告用详实案例和深入分析,揭示了美国认知战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告诉我们舆论战、认知战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能伪装成一篇看似客观的社会评论,却在字里行间植入西方价值观念,比如那些大谈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的人;可能借助热点事件,放大社会矛盾,煽动对立情绪,像利用民生话题渲染社会不公、比如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等等;还可能通过短视频、社交互动,扭曲大众对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的认知,比如极端女权、LGBT 话题等。这些并不是遥远的“战场故事”,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舆论博弈,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参与过。

报告虽重点研究美国,但我们要知道反华势力中不止美国或者他国,还有“台独”“疆独”“藏独”和邪教等分裂组织,他们与我们同文同种,更熟悉我们的表达习惯,更能熟练利用舆论武器攻击我们的软肋,节奏带的飞起,迷惑性极大,这是我们的舆论战中的最大难点,这也印证了从古至今,汉奸伪军的可恨之处。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的边界。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社会制度,我们国家目前也存在部分无法马上解决的人民内部矛盾,如社会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差异以及个别不法分子以权谋私等,虽然党和国家从没有停止去治理、去纠正,但这需要通过系统性的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才能逐步化解,是需要时间和机遇的。

可这一现实就成了敌人肆意利用的漏洞,网络上大量舆论热点和争议话题实际上是敌人刻意制造或恶意利用的“舆论武器”。他们把这些武器包装成人民内部矛盾,用来挑起群体对立,破坏社会稳定,动摇大众对国家的信任,以此来实现“思想殖民”目标。比如,某些“贫富差距”讨论背后可能有境外势力支持,把正常的全人类都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扭曲为对我们的制度的否定;某些“民生政策”争议可能被刻意解读为“政府与民众对立”,来割裂党群关系。很多人甚至包括某些官方部门都容易把这些被恶意操控的舆论事件简单归为“人民内部矛盾”,而忽视这背后存在敌我博弈的可能。

这篇重磅报告的发表,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舆论事件的深层逻辑,给所有人或部门都敲响了警钟,让人们都能看清哪些是伪装成人民内部矛盾实际上却是进行舆论攻击的战武器。

面对隐蔽严峻的舆论战、认知战,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要绷紧“敌我矛盾”这根弦。一定要在心里提高识别敌我矛盾的优先级,在需要时间化解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真实存在的敌我矛盾中,哪个更重要更紧急是不言而喻的。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舆论战场的“参与者”和“守护者”。每一条被操控的信息、每一个被煽动的话题、每一次被带节奏,就藏在我们的朋友圈、评论区和话题讨论里。你的一次不经意的转发、一句未经思考的评论,甚至一个简单的点赞,都可能成为敌人传播认知战的“工具”;面对各种反华势力和花样翻新的误导话术,普通人识别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我给大家的建议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话题,首先分辨一下其明着或者暗着的观点是针对具体个人或者独立事件,还是针对党和国家,你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

警惕可疑信息、识别恶意话术、坚守正确价值观,就是对舆论阵地的守护。最后,我重复强调两个事实:一是敌人就在你我身边,二是舆论战会长期存在。唯有更多人认识到敌我矛盾的长期存在,我们才能在日常网络生活中提升媒介素养,辨别信息意图,不被恶意舆论带偏,不成为认知战的“牺牲品”,共同构筑抵御外部思想渗透的“人民防线”,不让“思想殖民”有可乘之机。

来源:严家武来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