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5月,巴奴毛肚火锅在郑州搞了个“寻鲜市集”,这事儿从一开始就跳出了传统餐饮营销的框!不搞满减、不搞打折,直接设了5个主题摊位,把云南牛肝菌、四川花椒这些实打实的好食材摆到顾客面前,后来还巡到了上海、北京、深圳、武汉,一直到8月中才收尾。
2024年5月,巴奴毛肚火锅在郑州搞了个“寻鲜市集”,这事儿从一开始就跳出了传统餐饮营销的框!不搞满减、不搞打折,直接设了5个主题摊位,把云南牛肝菌、四川花椒这些实打实的好食材摆到顾客面前,后来还巡到了上海、北京、深圳、武汉,一直到8月中才收尾。
你以为就是让你尝两口?格局小了!每个摊位都按食材原产地的风格布置,站在那儿就跟钻进云南山林、四川椒田似的,这哪是逛市集,明明是沉浸式文化体验!现场还有人手把手讲:这牛肝菌怎么长的、花椒怎么摘的、煮毛肚要涮几秒才最嫩,连食材背后的农户故事都给你说透。
这波操作的核心是什么?是把“产品主义”落到了实处——顾客不光吃到了好东西,还打心底里认巴奴这个牌子。更绝的是,巴奴还跟原产地农户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既赚了口碑,又拔高了品牌格局,给同行指了条明路:别只盯着“卖货”,搞“体验式消费”才是真本事!
2024年7月21日,四川眉山那场“申唐全球火锅底料节”,估计圈里人都忘不了——人家直接亮出“全球第一锅”,还拿了沙利文认证的“全球火锅底料单体生产工厂规模第一”!
这事儿绝不是瞎热闹。首先,“全球第一”这四个字一出来,媒体、公众的目光全被吸引过来了,申唐的名字一下子就传开了,市场认知度直接拉满。其次,这波操作还向合作伙伴和消费者证明:申唐的生产能力、行业地位都是顶尖的,你跟它合作、买它的货,绝对靠谱。
更长远的是,申唐借着这事儿把中国火锅底料文化推到了国际上,跟全球的餐饮品牌、美食爱好者打交道,既赚了曝光,又摸清了国际市场的需求——这哪是办个活动,明明是为未来的国际化铺路!
自媒体时代,谁都想靠直播蹭热度,但能像朱光玉火锅馆这么玩的,真没几个。人家四周年庆典,直接把直播场地定在了长城——这地方自带文化buff,一出手就赢了一半。
直播里也没光卖火锅,先是推了非遗新品,又请了50多位艺术家演国粹歌舞、舞狮,把文化氛围拉满。结果呢?曝光量超3亿次,精准触达450万人,光两小时GMV就破了1000万!
这波操作的关键在哪?一是选对了场景(长城+传统文化),让品牌有了深度,不只是个“卖火锅的”;二是把“直播卖货”变成了“文化+消费”的盛宴,顾客买的不只是火锅券,还有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既赚了钱,又立了品牌,这才是直播营销的天花板!
2024年短剧有多火?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直接抓住了这个风口,拍了部《怦然星动TSN》,一下子就把品牌知名度提上去了。
人家不是硬植入,而是把谭三娘的品牌故事、鲜切牛肉的卖点揉进剧情里——男女主互动里藏着用餐场景,镜头特写里全是新鲜的牛肉,既不生硬,又让顾客记住了“谭三娘=鲜切牛肉”。更妙的是,短剧中的情感线还让顾客有了代入感,觉得“去谭三娘吃火锅,是件有温度的事”。
这波操作给同行提了个醒:餐饮营销不一定非得搞线下活动,线上短剧也是条好路。把“视觉刺激”和“情感共鸣”结合起来,再配合线上线下推广,形成一体化营销,受众范围广了,营销效果也翻了倍——谭三娘这步棋,走得太准了!
都说“好的营销是让顾客自发传播”,海底捞2024年10月那波“画牛送牛”,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推新品呼伦贝尔草原牛肉,人家不搞硬广,反而搞了个绘画比赛——你画牛,就有机会免费吃牛肉。
通告一出来,网友全疯了,纷纷晒自己的画,朋友圈、微博全是“海底捞画牛”的话题。这波操作绝在哪?一是把“新品推广”变成了“用户创作”,顾客参与感拉满;二是通过画作,呼伦贝尔草原牛肉的“新鲜、优质”形象也跟着传出去了,顾客在创作和分享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这个新品。
最后结果也很实在:不光品牌形象更亲民了,呼伦贝尔草原牛肉的销量也涨了一大截——你看,不用自己吆喝,顾客帮你传,这才是最高级的营销!
现在搞IP联名的不少,但能像刘一手重庆火锅这么玩出花样的,真不多。人家121品牌节,直接跟《仙剑奇侠传》联名——这可是多少人的青春回忆,一官宣就吸引了大批仙侠粉。
刘一手没只停留在“贴个logo”上:先是搞了“一手热爱,逍遥世界”全国直播,直接卖爆,GMV破千万,全网曝光数亿次;再推出“刘派九绝”联名产品,连器皿都做成洪崖洞的层叠设计,改变了传统火锅的吃法,仪式感拉满;最后还搭了仙剑主题门店,让粉丝进店就像穿越到仙侠世界。
这波操作的核心是“情怀落地”——不只是借IP的热度,而是把IP元素融入到产品、门店、体验里,让仙侠粉觉得“吃刘一手火锅,就是圆我的仙侠梦”,最后心甘情愿变成回头客。
2024年10月25日,德庄在重庆搞了个大动作:推出“全辣度火锅”,这可是重庆火锅行业第一个辣度标准化产品!人家花了7年研究,不光定了辣度等级,还搞出了换算公式,直接实现了辣度标准化生产。
这事儿绝不是“没事找事”。首先,德庄一下子就立住了“专业、创新”的形象——能花7年研究辣度,说明人家是真懂火锅,顾客自然更信任。其次,6个辣度等级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不能吃辣的选微辣,能吃辣的选特辣,消费群体一下子就扩大了,比那些“只有一种辣度”的品牌有优势多了。
更重要的是,德庄这波操作还推动了整个火锅行业的标准化——从“谁辣谁有理”到“有标准可依”,行业水平都跟着提上去了。德庄也因此成了行业标杆,以后提到“辣度火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德庄——这才是长久的品牌竞争力!
2024年12月,抖音生活服务跟时尚芭莎搞的“请吃火锅涮我请客”主题大片,直接打破了“火锅=接地气”的固有印象。人家邀请了7家火锅品牌的创始人出镜,穿中式服饰,拍时尚大片,把火锅跟“新中式时尚”绑在了一起。
这波操作的妙处在哪?一是跨界反差大——谁能想到时尚芭莎会跟火锅品牌合作?这种反差感一下子就吸引了眼球,不光火锅圈的人关注,时尚圈的人也跟着好奇。二是拔高了火锅的文化调性——通过时尚大片的镜头,火锅不再是“街边小吃”,而是承载中式文化的美食符号,让更多人觉得“吃火锅是件有格调的事”。
最后效果也很明显:7个品牌都借这波热度涨了曝光,消费者对中式火锅文化的兴趣也更浓了——异业联合不是简单“凑一起”,而是要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互相拔高,这才是双赢!
元旦期间,百事可乐跟电影频道拍的《百事火锅》短片,估计不少人都看哭了。片子以跨年夜为背景,讲主人公小玉跟着父亲体验重庆火锅文化的故事,把百事可乐和火锅绑在了一起。
对百事可乐来说,这波操作是“品牌+文化”的双赢——既借火锅的国民度提升了品牌曝光,又通过“家庭团聚”的剧情,让品牌有了温度,不再是冷冰冰的饮料。对火锅行业来说,这短片更是一次文化输出:把重庆火锅的历史、吃法、承载的亲情都讲透了,让更多人懂火锅、爱火锅。
这事儿告诉我们:饮食类的合作,别只盯着“买一送一”,用情感故事打动顾客,才是长久之计——毕竟,顾客吃的不只是火锅、喝的不只是可乐,还有背后的温情。
2024年7月17日,郑州那场“第二届中国火锅领潮峰会”,光是“1000+火锅品牌参与”就足以说明分量。峰会主题定的“定心生长,聚力前行”,更是说到了很多餐饮人的心里。
人家没搞虚的,全是干货:有上市公司董事长、品牌创始人分享行业趋势,有资深专家解读消费者行为,还有权威数据报告发布。火锅餐见创始人孙岩岩提的“选择、竞争、分化、流量”四个关键词,更是给很多迷茫的从业者指了方向。
更重要的是,这峰会还成了中小品牌的“跳板”——大家在这儿交流合作,互相学习,一起推动火锅行业发展。这种“既讲趋势,又给方法”的峰会,才是真能帮到行业的!
很多人觉得营销就是搞噱头、砸钱,但看完这10个案例你就懂了:真正的好营销,首先得“新”——别人没做过的,你敢做;其次得“奇”——别人想不到的,你能想到;但最核心的,是“贴人心”。
巴奴的“寻鲜”是贴顾客对“好食材”的需求,海底捞的“画牛”是贴顾客对“参与感”的渴望,刘一手的仙剑联名是贴顾客对“情怀”的追求……所有能成的营销,本质都是“抓住顾客想要的,再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给出去”。
所以别再纠结“怎么搞营销”了,先想清楚“你的顾客是谁,他们想要什么”。把这点想透了,再结合趋势玩创新,品牌才能既被看见,又被记住,最后还能被一直喜欢!
来源:阿蓝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