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肿瘤提前“关在笼子里”?院士专家“敲黑板划重点”

摘要:如何把肿瘤提前“关在笼子里”?院士专家为市民“敲黑板划重点”!近日在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举行的上海市民健康知识读本发放活动现场,“癌症防治‘三早’”科普讲座同时举办,人民城市健康科普讲师团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与《上

如何把肿瘤提前“关在笼子里”?院士专家为市民“敲黑板划重点”!近日在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举行的上海市民健康知识读本发放活动现场,“癌症防治‘三早’”科普讲座同时举办,人民城市健康科普讲师团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与《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编写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所长施燕主任医师分享肿瘤防治相关知识。
专家“敲黑板”:三级预防策略降低癌症负担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通常由致癌因素长期作用造成,可逐步影响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损害健康,甚至导致死亡。肿瘤有良恶性之分,恶性肿瘤又称“癌症”,因发病隐匿、晚期患者病死率高和生存期短、诊疗费用高等原因,令人产生普遍的恐惧心理。目前,癌症是上海市民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位死因。上海最新癌症流行状况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本市新发癌症病例8.50万,发病率为576/10万;因癌症而死亡3.86万人,死亡率为262/10万。值得一提的是,癌症五年相对生存率为59%,十多年来稳步增长。

“相信很多人都有恐癌心理。实际上,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通常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治愈,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存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施燕介绍,“随着医学进步,上海卫生健康服务和保障体系完善,癌症预防控制效果显著提升,强化筛查,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进一步提前把肿瘤‘关在笼子里’,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为一类可防可控的慢性病,通过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可有效降低癌症的疾病负担。“一级预防是指病因预防,尽量避免或减少致癌或和促癌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发病风险;二级预防指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癌症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癌症死亡率;三级预防指通过合理治疗和康复,缓解癌症患者症状,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施燕介绍,“由于大多数癌症在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没有症状,癌症二级预防(主要是筛查)就显得更具优势,它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最重要途径,包括无症状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特定人群进行周期性体检,出现相关症状后及时就诊。此次发放的手册就囊括肺癌、大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本市居民常见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筛查方法。”

院士“划重点”:胃肠道肿瘤谨记早防早筛

此次讲座中,李兆申院士为胃肠道肿瘤的预防和筛查划重点。他介绍:“胃肠道肿瘤早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症状。许多人觉得自己胃肠功能很好,能吃能喝、不痛不胀,消化道应该没什么毛病,不需要检查。殊不知,正是因为没有症状而麻痹了许多人,等出现症状时为时已晚。在筛查胃肠道肿瘤方式中,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检查方法可以替代胃肠镜,建议大家定期接受胃肠镜检查。”

与众多癌症一样,胃癌、结直肠癌是由慢性炎症逐渐转变而来,因此,早诊早治的窗口期长达数年。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李兆申强调,对于年龄超过40岁者,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就应接受胃镜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人群,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恶性贫血等,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者,有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高盐饮食、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对于肠镜,建议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以及年龄在40-50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应做一次肠镜检查:有排便习惯改变,如无明显诱因出现便秘或腹泻症状;有便血,大便隐血呈阳性,黏液便及腹痛者等;不明原因贫血或体重下降;有结直肠癌病史者;有结直肠癌前疾病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

李兆申提醒,“幽门螺杆菌感染(Hp)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胃癌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首要前驱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胃癌,使人群胃癌发病率降低39%。我国是Hp高感染率和胃癌高发生率的双高国家,家庭内传染危害大,希望大家培养健康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公筷分餐,预防Hp传播。有相关消化道症状者,可以前往医院接受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人宜及早服药进行根除治疗。”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