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报道·写作营 | 金桂窗前的永恒诗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1 20:58 1

摘要:教室后窗的老桂花树又开了,金黄的花簇压弯了枝丫,风一吹,细碎的花瓣便顺着窗沿落进来,在语文书的扉页上洒下点点金斑。冯老师抱着一本 《唐宋诗词选》 走近讲台,她的发间飘着桂花香,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这画面如同一帧被岁月定格的老照片,永远镶嵌在我记忆的深处。

9月11日《贵州教育报》6版

9月11日《贵州教育报》7版

金桂窗前的永恒诗行

贵阳市开阳县第四中学八年级(3)班 王子皓

教室后窗的老桂花树又开了,金黄的花簇压弯了枝丫,风一吹,细碎的花瓣便顺着窗沿落进来,在语文书的扉页上洒下点点金斑。冯老师抱着一本 《唐宋诗词选》 走近讲台,她的发间飘着桂花香,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这画面如同一帧被岁月定格的老照片,永远镶嵌在我记忆的深处。

冯老师在小学教语文,她的课堂总像一场与时光的对话。第一堂课,她站在窗前,指节轻叩玻璃:“你们闻,这桂花香里藏着多少古人的诗意?”她翻开语文书,指着王维的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短短五个字,便把静与动的意境写活了。”阳光透过花影洒在她脸上,映得她的眼睛像藏着千年的月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语文不是生硬的知识堆砌,而是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

最难忘那次诗词赏析课。我盯着课本上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怎么也想象不出月桂的神韵。冯老师看出我的困惑,她轻轻推开窗户,让桂花香漫进教室:“闭上眼睛,听。”风掠过树冠,花瓣簌簌坠落,像极了古人挥毫泼墨的声音。“这是桂花在说‘我曾见过嫦娥的广寒宫’。”她的声音像一片羽毛,轻轻落在我心上。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柔,把桂树的影子投在黑板上,也把“意象”这个词刻进了我的脑海。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诗意:春天的第一朵玉兰是“素面粉黛浓,玉盏擎碧空”,夏夜的流萤是“轻罗小扇扑流萤,卧看牵牛织女星”,秋日的稻田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冯老师教会我的不仅是诗词歌赋,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原来生活处处是诗,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如今我已初二,学习任务日益繁重,但冯老师的教诲依然如桂花香般萦绕在我心间。当我为一道难题绞尽脑汁时,她的声音会在耳边响起:“慢慢来,像品一首诗一样去思考。”当我因挫折而沮丧时,她的鼓励会如阳光般穿透阴霾:“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人生的风景。”

窗外的桂花香还在弥漫,冯老师的声音依然在教室里回荡。我望着她在讲台上的身影,突然觉得,所谓“心中的老师”,大概就是这样——她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能用一朵桂花的芬芳,教会我整个世界的温柔;她或许没有滔滔不绝的教诲,却能用一句诗词的力量,影响我的一生。

指导老师:顾海燕

藏在九月里的温暖

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二十一小学六(1)班 王梓童

九月的风已经捎来丝丝凉意,校园里的桂花树却偷偷挂满了米白色的小花。风儿一吹,那甜丝丝的香气就牵着上课铃,俏皮地溜进鼻腔。每到这时,我总会想起您,想起那些同样飘着桂花香的清晨,是敬爱的老师们,悄悄把温暖的光,照进了我们心里的小角落。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我们的英语老师再贴切不过啦! 她总爱穿着素雅的裙子,站得笔直,立在讲台前就像一幅温柔的画。最难忘是她读英语的声音,像春日里滑过石缝的清泉,又软又亮。那次我读不准“but-terfly”,急得脸通红,她轻轻走到我身边,手指点着课本上的音标,声音放得更柔:“你看,‘butter’像不像蝴蝶扇动的翅膀,‘fly’就是它飞走啦,跟着我再试试?”阳光透过窗户,轻轻落在她的发梢上,我跟着她的节奏读。读着读着,舌头就顺溜了——原来英语不是硬邦邦的字母,是能读出小电影的语言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老师总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五年级下学期,黑板上的数学公式像藤蔓一样缠绕,绕得我脑袋发晕。一天上课走神,可没逃过她的眼睛。她轻敲讲台,笑眯眯地说:“听说你特别喜欢观察植物? 来,帮大伙儿瞧瞧这个——”她指向窗外那棵老樟树:“假如新叶子每天长出原来长度的十分之一,十天后它的变化,能用今天学的折线图表示出来吗?”我一下子愣住了,赶紧收回目光。阳光透过嫩叶,叶脉清晰得像生命的算式。那一刻,数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它们有了心跳,像生命的脉搏在跃动。

“严师出高徒,慈师暖人心”,语文老师正是这样的老师。那天,我攥紧着衣角悄悄走进教室,后脑勺那块刚剃光的头发,像块刺眼的小补丁。前几天在贵阳做了手术,最怕的就是同学们的目光。果然,刚坐下,身后就传来噗嗤的笑声,还有人故意凑过来小声嘀咕:“喂,你头发怎么缺了一块呀?像个小和尚!”我的脸唰地烧起来,头埋得低低的,手指把课本边角都捏皱了。就在这时,她的脚步声轻轻停在我身边。她弯下腰,用温热的手掌轻轻摸了摸我的后脑勺,声音像浸了温水的棉花,暖暖的:“这可不是普通的印记哦,这是医生爷爷给你盖的‘勇敢勋章’呢。做手术多疼啊,咱们能咬牙挺过来,多棒呀!”那天的阳光特别好,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她的影子轻轻覆在我的桌边,像一片暖暖的云。

又是一年教师节来临,校园里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像一封封写满敬意的小信笺。这九月的阳光,不刺眼,却总能轻轻点亮每一个渴望温暖的角落。老师,你们送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双发现世间美好的眼睛,一颗温柔感知万物的心。你们的教诲,像春风一样和煦,像夏雨一样及时,像秋阳一样温暖,自然又熨帖。在这个感恩的节日里,时光是最好的礼物,而你们,是时光里最温暖的存在与馈赠。

指导老师:龙姣玉

我的老师是文字的“炼金师”

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二十一小学六(2)班 林苏剑

教师节前夕,我独坐书房,闲翻旧籍。目光掠过上学期那本语文课本时,手指不由一顿。时光恍如倒流,那位将作文课化为魔法课堂的“炼金师”——李老师,仿佛又一次站在讲台前,以语言为炉火,以文字为金石,为我们施展语文的魅力。

李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学校的副校长。他既有校长的威严,又具长者般的仁厚,宛若从古书中走来的君子,温润而坚定。

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惊喜。记得有一次讲解《牧场之国》,他突然停下朗读,轻声问我们:“你们听,这一段有没有听到从牧场远方传来隐约的汽笛声?”我们静下心来,随着他细腻的解读,果然在字里行间听到了晚霞中的汽笛,嗅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从那以后,每读一篇课文,我们都学会了用全部的感官去体会文字背后的世界。

最让我钦佩的,是他对待学生的耐心与智慧。班里曾有一位自暴自弃的文同学,作文始终难以下笔。李老师不仅多次找他谈心,更特意创设“每日一句”的练习,让他从写一个好句子开始建立信心。每次文同学写出精彩的句子,李老师都会用红笔细细圈出,在旁边画上一个闪闪发光的五角星。渐渐地,文同学的作业本上星光璀璨,他也找回了学习的勇气。

而李老师真正的“炼金术”,体现在他对作文的独到见解。他告诉我们:“好的文字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他教我们将作文视为可拆解、可重组的积木:开头可以调整,中间能够重构,同一素材经他点拨,竟可从写景巧妙转为叙事。他常常牺牲午休时间,为每个同学面对面批改作文,细致到每个词语的推敲。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班的写作水平整体提升,连最害怕作文的同学也能写出流畅动人的文字。

暮色渐沉,暖黄色的余晖漫入窗台。我心有所感: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生命中的一束光。他们以智慧镀亮我们的心灵,以关怀塑造我们的品格。正如李老师教会我们的,最美的文字不仅存在于书中,更存在于被爱点亮的心灵里。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来临之际,愿借此文,祝愿天下所有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师泽润四方。

指导老师:李光福

老师的调色盘

遵义市桐梓县海校街道虎峰小学 李金昌

那年,我似一张白纸

期待,好奇,外加彷徨!

是您,手扶七彩画笔

小心的,一笔一笔地

给我绘上斑斓!

您说“每个字都是一颗种子”

于是握着我的手

在田字格里种下春天,

铅笔尖颤抖着发芽时

您睫毛上的阳光

比窗台上的绿萝更暖。

数学课总飘着苹果香!

您把减法题切成小块

分给咬着橡皮的我,

“三减二等于星星眨眼”。

您在黑板画的辅助线

至今还牵着我的目光

在知识的迷宫里转弯。

那次我把墨水打翻在作业本

您却笑着用蓝墨水滴了朵云

“错误也是会开花的!”

您指甲缝里还嵌着粉笔灰

像藏着整个银河的碎屑

轻轻掸在我肩头。

现在我的画纸渐渐丰盈,

有您教的彩虹调色公式,

有您折的纸船在课间航行,

日历上圈住的九月十日

正用金色蜡笔慢慢显形!

老师,您看呀——

当年那支颤抖的画笔

如今想为您画一幅肖像!

画您鬓角新添的粉笔灰,

画您眼里永不褪色的光,

画我把“谢谢您”三个字

种在操场的桂花树下

等它长出会唱歌的翅膀!

指导老师:郑维海

照亮我童年的那盏灯

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尹珍中学七(2)班 韦锶奕

小学的前三年,我的世界是班主任传林红老师带来的明媚春光——她活泼、开朗,像一阵无忧无虑的风,她总是严中带慈,既像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关爱我们。升入四年级,我又遇见了一位截然不同的数学老师。她话不多,嘴角常挂着一丝近乎神秘的微笑,她严肃又幽默。

她不是班主任,却以一种近乎固执的严格,为我们看似平淡的成长,刻下了最深沉的印记。

她的严格首先落在纸上。对于书写,她有着艺术品鉴赏家般的苛求。每一个数字的圆润、等号的平行、算式的间距,都需经得起尺规的衡量。当时不解,以为只是师者的刻板。多年后才恍然,她是在我们用稚嫩双手涂抹的草稿纸上,预先勾勒了关于秩序、严谨与敬畏的蓝图。那整洁的作业本,是我们在年少时就懂得了什么是严谨。

而她的关怀,却远远越过了数学簿的横线,精准地落在我——一个因体型肥胖而暗自羞愧的男孩身上。她不曾当众点破我的敏感,却用一种沉默而坚决的行动介入我的人生:她开始给我奶奶打电话。几周一次,雷打不动,温和而坚定地叮嘱她监督我锻炼,控制饮食。记忆里,黄昏的电话铃声总是不定时响起,那头是她清

亮而不容置疑的声音,这头是奶奶连连的应允和我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她甚至来了我家好多回。那不是程序化的家访,而像一位沉静的工匠,来查看她另一件作品的进度。她坐在旧沙发上,与奶奶聊我的饮食、睡眠、运动,性格,语气平和,仿佛在探讨一道难度极高的数学题的多种解法。我躲在门后,从最初的脸红耳赤,到后来竟隐隐期待。她让我觉得,这份额外的关注,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因为我“值得”。

她的作业很少,我们的成绩却非常很好。这成了年级里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如今我才明白,她吝啬地布置作业,却慷慨地赠予了我们更重要的东西:自律的习惯、清晰的思维,以及被郑重对待所带来的自重感。

教师节又至,那位活泼如春风的老师我自然记得,而这位静水深流的数学老师,我却会用一生的时光去回味。她用心调整着我们人生的航向,在一丝不苟的严厉与不动声色的深情中默默守护每个学生。她的爱是藏在的书写里的工整,是藏在每周一次电话里的牵挂中,是藏在静默脚步里最深沉的守望。

指导老师:涂欢

您就像那束盛夏的光

黔东南州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九年级(2)班 吴麒祺

盛夏的风,卷着槐花的甜,漫进窗沿。我伏在案前,指尖摩挲着那张鲜红的“144”分试卷,刘老师倚在槐树下的身影,与阳光一同,在记忆里铺展开,鎏金般灿烂。

初遇刘老师,是小升初的转折点。彼时的我,总觉得英语是枯燥的符号堆砌,成绩在中等线徘徊,像艘迷失的船,寻不到方向。第一次见她,是在新班级的英语课。她踩着清脆的高跟鞋声走进来,身形高挑,如一株挺拔的白杨。阳光从窗棂漏下,在她乌黑的发梢跳跃,她的眼睛像浸在溪水里的黑曜石,亮得惊人。我慌忙收回飘飞的视线,心却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Class be-gin.”她的声音清亮,似山涧清泉,瞬间抚平了教室里的慌乱。

后来知晓她是班主任,我心里竟莫名生出些怯意,总觉她会铁面无私、十分严格。可现实却截然相反。课堂上,她讲题时声音笃定有力,读课文时发音清晰婉转,像在演绎一场精妙的话剧,让我这个“英语困难户”都听得入了迷。她身上那股独特的魅力,像磁石,牢牢吸住了我涣散的注意力。

课下,她也总在“偷袭”我。走廊上撞见,她会笑着拍拍我的肩:“不会就多问啊!”起初,我对英语兴致缺缺,也鲜少主动请教。是周围同学的鼓励,更是她那句温柔又带着期许的话,推着我往前。终于,我攥着打满红叉的练习册,脸涨得像熟透的番茄,挪进了她的办公室。“报告!”我声音发颤。她接过练习册,目光落在错题上,随即抬眼,眼里满是笑意:“这个知识点,咱们再理一理。”她的声音很耐心,讲题时,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侧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我原本紧绷的心,竟一点点松弛下来,心里那扇名为“英语”的门,“吱呀”一声,悄然开了条缝。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听她的话,课上紧盯她的板书,生怕漏过一个知识点;课间追着她问问题,哪怕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疑惑;放学路上,也会捧着单词本,念念有词。对英语的兴趣,像破土的芽,在我心底疯长。听说她出过国,我对外面的世界也愈发好奇,那本曾让我头疼的英语书,suddenly(突然) 成了通往新世界的钥匙。

那天下午,天气燥热,蝉鸣聒噪得人心烦。教室里异常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刷刷”声。忽然,一名同学冲进教室大喊:“出成绩啦!”我心里一紧,跟着人群往办公室涌。挤在攒动的人潮里,我一 眼就瞥见了 那张写着“144”的试卷。心脏狂跳起来,我颤抖着手拿起它,反复看了又看,那鲜红的数字,像一团火,在我眼里灼灼燃烧。她站在一旁,逆着光,脸上是欣慰的笑,那笑容,比窗外的阳光还耀眼。她朝我伸出手,掌心温热,“很棒,继续加油。”那一刻,我觉得,她就是穿破我英语学习阴霾的那束光,亮得让我眼眶发热。

拿着试卷回到教室,正逢英语课。当她公布我是班级最高分,同学们的掌声轰然响起。我还沉浸在喜悦中,一抬眼,却见她已在黑板上写下新的单词,粉笔灰簌簌落下,她的背影专注而认真。阳光温柔地洒在她身上,也落在我满是红钩的试卷上。我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那是对她深深地感激,感激她将我从英语的泥沼中拉起,引我走向光明。

可离别的消息,来得猝不及防。她要调去别的地方,不再教我们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脑子嗡的一声,无数个与她相处的画面在眼前闪现:她耐心讲题的模样,她鼓励我时的笑容,她在阳光下挺拔的身影……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送她那天,她的背影又出现在我眼前。我想跟她说好多话,想说“老师,我今天背了好多单词”,想说“老师,我刚刚刷了好多题”,想说“老师,你可别忘记我”。可话到嘴边,却像被什么堵住,怎么也说不出口。看着她上了车,车渐渐驶远,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

亲爱的刘老师,您就像那束盛夏的光,照亮了我英语学习的路,也照亮了我懵懂的少年时光。您或许不知道,您的身影,您给予我的那束光,我会永远铭记。我会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在成长的路上继续前行,而对您的感激,早已在心底,垒成了一座高高的塔,塔顶,永远向着有您的方向。

指导老师:梁红兰

您的话语像种子

遵义市丰乐小学五(4)班 王栕熙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季节里,有一个特别的日子悄悄来临,那就是教师节——一个属于所有辛勤园丁的节日。今天,我想用我稚嫩的笔触,表达我对老师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对很多新知识感到迷茫和困惑,心里非常不安。是您,用您那无尽的耐心和爱心,一点一滴帮助我,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老师,您的话语总是那么温暖,您的笑容总是那么亲切。在您的课堂上,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跃的火花,跳跃在我心里,照亮我前行的路。

记得不久前,我动了一个手术,出院后回到学校上课。我背着书包,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室。还没走到座位,您就快步从讲台走了过来,伸手轻轻扶了我的胳膊。“慢点走,别着急。”声音很温柔,目光落在了我的肚子上,“伤口还疼不疼? 下课了,慢一点,小心同学碰到你的伤口……”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您说:“老师,感谢您!”感谢您在我们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您的话语像种子,种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芽,成长为茁壮的树木。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把您的恩情铭记于心,也会把您的教诲铭记于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谢谢您,我亲爱的老师!感谢您的无私奉献;感谢您的辛勤耕耘;感谢您给予我知识和智慧;更感谢您给予我爱和勇气。

龚老师的“三步法”

黔南州荔波县茂兰中学九(1)班 谢玫欣

第一次翻开那本带着油墨香的《作文三步写作法》 时,我总以为这只是本普通的教学参考书。直到后来坐在龚业斌老师的语文课上,看着他用红笔在我的作文本上圈画出“第一步:抓细节”的批注,才明白那书页里藏着的,是他数十年教学生涯里,为我们这些怕写作文的孩子铺就的台阶。

龚业斌老师的“三步法”从不是生硬的公式。记得那次写 《我的奶奶》,我憋了一节课只写了三行,急得快哭了。他把我叫到身边,没有批评,只是指着窗外的梧桐树问:“你奶奶给你送伞时,头发上沾了什么?她递伞时,手是凉的还是暖的?”我突然想起那个雨天,奶奶发梢挂着的水珠,还有她掌心裹着的温度——原来“第二步:融情感”不是喊口号,是把藏在日子里的小事,轻轻捧到纸上。

他对工作的认真,藏在每一个细微的瞬间。作业本上,哪怕是一个用错的标点,龚业斌老师都会用红笔圈出,旁边写上“这里该停一停哦”;放学后的办公室里,总有学生围着他问作文里的困惑,他从不着急,而是拿起草稿纸,一笔一画地和我们一起梳理思路。有同学曾说“龚业斌老师讲题,比妈妈还耐心”,那时我们还不懂,这份耐心背后,是他对每一个学生的不放弃。

如今得知龚业斌老师要退休了,再翻开那本 《作文三步写作法》,扉页上他亲笔写的“愿你们笔下有光”,突然有了不一样的重量。他教给我们的,从来不只是写作文的三步,更是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认真与真诚。以后再拿起笔,我总会想起那个在课堂上笑着说“作文就是写心里话”的龚业斌老师,想起他用一生的坚守,为我们点亮了写作路上的第一盏灯。

指导老师:吴志会

让歌声飞过讲台

遵义市桐梓县海校街道灯塔小学 郑婧斓

九月的风吹进音乐教室,翻动着钢琴架上的乐谱。教师节到了,孩子们偷偷在黑板画了一架大大的钢琴,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老师节日快乐”。我轻轻擦掉指尖的粉笔灰,忽然想起二十年前,我的音乐老师李老师说过的话:“孩子们,音乐不是用来考试的,是用来飞过烦恼的。”

那是个阳光很好的下午,李老师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连衣裙,手指在黑白的琴键上起舞。“来,跟着我唱——”她起调时总要微微踮起脚尖,仿佛那样就能离天空更近一些。我们扯着嗓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有几个孩子总是跑调,她却笑着说:“真好听,像一群快乐的小鸭子。”

真正理解李老师,是在成为音乐老师的第三年。那天教《春天在哪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小女孩突然举起手:“老师,我可以闭上眼睛唱吗? 我看见蝴蝶了。”那一刻,我猛然想起李老师当年也是这样对我们说:“闭上眼睛,音乐就会带你去任何地方。”

这些年,我教过的孩子们也在上大学了,虽然大多学的专业和音乐没有关系。但每年教师节,我总会收到特别的祝福——“老师,我还在唱您教的那首歌”“下雨天我就会哼起 《小雨沙沙》”。

今天下午,又有孩子跑调了。但我听见的不是错误的音符,而是翅膀展开的声音。李老师说得对,音乐从来不是用来完美的,它是让普通人都能飞起来的魔法。

夕阳西下,我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音乐教室里。钢琴盖上反射着最后的光,那些跳跃的尘埃仿佛都是音符的化身。我终于明白,所有音乐老师传承的从来不是准确的音高,而是一把钥匙——一把能够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明天,当孩子们再次唱起歌谣,我会告诉他们:飞吧,带着所有的音符,飞过讲台,飞向天空。因为二十年前,我的老师也是这样松开手,让我成为了今天的云朵。

师恩似雨,润物无声

贵阳市开阳县第四中学九年级(10)班 胡定辅

金风送爽的九月,校园里的丹桂悄悄探出墙头,空气里浮动着清甜的香。我踮脚接住一片徐徐飘落的花瓣放进摊开的作文本,桂花的香气牵动着我的记忆,那是我初识杨老师,也第一次让我明白了“老师”的温度。

将记忆的时钟拨回到第一节语文课时,我们面对陌生的新环境,还在不知所措时,杨老师走了进来,她一进门,便用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开始自我介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沓。没错,她就是如此的干练,正是这种注重效率的简单直接让我们从迷茫中脱离出来,全身心地跟上她的节奏,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她就像一块精密的钟表,无时无刻不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每天早晨,她都会从与学校相隔甚远的家中跑步到学校,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未缺席过。每天上课铃响,杨老师便准时推门进入教室,阳光也跟着她挤进教室,她站在那三尺讲台前,那娇小的身影却化作一棵高大挺拔的树。她一开口,各种典故、成语如泉水般涌出,紧扣课文主题,以最简单的方式帮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时常疑惑,为什么杨老师能对文章如此熟悉,直到我们看见她语文书上的红笔批注密密麻麻,这是她心血的实体化,原来她时常教育我们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并不是空话,而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别具一格。她在教我们写作文时,为了让我们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实感,在明媚的春光陪伴下,她带我们找遍整个校园,她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带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朝夕相处的土地。她的课堂不设高墙,我现在仍记得在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时,原本枯燥难懂的古文令我们苦不堪言,而杨老师让我们当了一回“庄子”和“惠子”,在课堂上展开了一场辩论赛,在欢乐中将古文刻入我们脑海。四季在她手中化作活色生香的课本,而课本又被她铺成千里江山。于是,我们稚拙的目光,被她一寸寸熨平,终可仰望星辰。

窗外的桂花又开始掉落,它将在来年化作春泥,呵护娇嫩的小花,正如杨老师对我们的呵护。师恩似雨,润物无声,却能让每一朵稚嫩的花苞都勇敢开放。

指导老师:杨鸿

红笔的春天

安顺市平坝区第三中学九(1)班 郭嘉晨

您批改作业时

红笔尖轻轻一点

我们的错误

就变成枝头待放的花苞

那些圈圈画画的痕迹

是另一种形式的播种

多年后才发现

您写下的每一个“加油”

都是让我们破土的

第一缕春阳

指导老师:周杏

贵州教育报记者

刘小钰 周朝义 侯帮虎

高志杰 王军 杨凯 廖尚海

史紫嫣然 潘国虎 整理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王宁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