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发动突袭!哈马斯确认5人丧生,卡塔尔1人遇难,内塔尼亚胡的大胆行动或有两大后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09:12 1

摘要: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上空,战机轰鸣,爆炸撕裂了中东惯常的斡旋与“默契”。以色列空军十余架战机越境突袭哈马斯高层聚集的别墅区,精准打击正在讨论停火协议的哈马斯谈判代表团。现场火光冲天,哈马斯证实5人丧生,卡塔尔政府也确认有1名本国安全中校殉职。这一幕,不仅让

据光明网报道,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上空,战机轰鸣,爆炸撕裂了中东惯常的斡旋与“默契”。以色列空军十余架战机越境突袭哈马斯高层聚集的别墅区,精准打击正在讨论停火协议的哈马斯谈判代表团。现场火光冲天,哈马斯证实5人丧生,卡塔尔政府也确认有1名本国安全中校殉职。这一幕,不仅让多哈的和平假象轰然破碎,也让中东乃至全球局势瞬间升温。

这次袭击的目标极其敏感。被锁定的不止有哈马斯谈判中枢哈利勒·哈亚,还有在海外遥控加沙战局的哈马斯多名核心头目。据各路消息,虽然哈亚本人因座位调整侥幸活下,车却被直接命中,其儿子、办公室主任和多名安全人员当场身亡。以方给出的理由无非老调重弹:哈马斯高层对2023年10月7日袭击负有直接责任,必须一网打尽。哈马斯则坚称高层无一身亡,只有随从、家属被炸死。以色列媒体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认为“同屋不同命”的概率近乎奇迹。到底死了几人、谁受重伤,全球媒体都在查,但无论真假,单是这次袭击的“震感”,足以让中东地缘棋局“天翻地覆”。

以色列这次的行动,已经突破了不少人长期默认的“底线”。一是“兵不厌诈”玩到了极致。以往多哈一直是哈马斯海外政治活动、国际谈判的“安全区”,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斡旋也往往在卡塔尔进行,无论怎么打,卡塔尔都能维持某种中立“缓冲”。但这次,以色列选择在斡旋国、而且是美国最重要的军事盟友卡塔尔境内下手,还选在哈马斯代表正开会讨论美国总统特朗普停火提案的节点,等于公然在全球面前“撕破脸皮”——谈判桌都能变成导弹靶场,和平进程还有什么信任基础?

卡塔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愤怒谴责以色列“国家恐怖主义”,扬言追责。阿盟、联合国、沙特、土耳其、埃及等十多个国家集体发声,罕见地站在一起谴责以色列“破坏地区稳定”。美国的态度最耐人寻味。按理说,卡塔尔不仅是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大本营,还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战略盟友之一。按卡塔尔的说法,袭击发生后10分钟才接到美方通知,彻底被“背刺”。特朗普表面上“甩锅”给内塔尼亚胡,称“这是以色列总理的决定”,但以色列官员明明白白说“特朗普批准”了袭击,美方事先知情只是没阻止。这种“口头谴责、行动默许”的老把戏,卡塔尔和其他阿拉伯盟友心里门儿清:美国的安全承诺,到底能不能信?多哈爆炸一响,盟友信任打了几折,谁还敢把命运交给美国的“保护伞”?

以色列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这里有三层账。第一层,是加沙军事行动配合。以军刚刚对加沙城发动大规模进攻,逼迫全城居民撤离,控制了40%的城区。此时在谈判期间空袭哈马斯谈判团,既能转移外界对加沙人道危机的关注,也能打乱哈马斯海外指挥体系,让加沙的抵抗力快速削弱。第二层,是对和平进程的公然践踏。以往以色列还愿意在卡塔尔谈判桌上做做样子,现在连装都懒得装,宁可破坏所有“默契”,也要表明“彻底消灭哈马斯”的底线。

第三层,是对地区乃至全球压力的强硬反弹。最近西方多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在联合国大会前后放话要承认巴勒斯坦国,国际社会对加沙停火、“两国方案”呼声空前高涨。以色列显然不想让舆论和外交压力左右其军事节奏,干脆用一场超常规空袭,把所有人推回“安全焦虑—军事强硬—外交被动”的恶性循环里。

这场大胆行动直接带来两大后果。第一种可能,是以色列真把哈马斯海外指挥体系“一锅端”,加沙武装群龙无首,谈判筹码失守。这种情况下,哈马斯如果内部崩盘,极有可能被迫交出人质、被动停火,特朗普表面上说“这是和平的机会”,未尝没有借机收割外交红利的算盘。第二种可能,更加危险——哈马斯主力若未被清除,必然进行大规模报复。不排除以色列新一轮加沙血战、哈马斯对以色列目标的报复袭击,甚至可能出现针对以色列公民或设施的极端行动。多哈事件让巴以冲突从“局部战争”升级到“跨境袭杀”,暴力循环再加一圈,和平希望再缩水一截。

多哈街头已经有人举牌抗议:“以色列的炸弹炸碎的不仅是建筑,还有和平的希望。”加沙75%人口流离失所,社交媒体上传播着焚烧以色列国旗的画面。哈马斯发言人放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两刀”的死循环,让整个中东地区都陷入了“人人自危”的氛围。沙特、伊朗、埃及等国虽然表态强硬,但真要下场“报仇”的概率微乎其微。倒是卡塔尔,作为“和事佬”,这次被打得灰头土脸,长期包容哈马斯换来的“中立”形象一朝破产,地区调停能力可能大幅削弱。

这次袭击还带出一个更深层的信号: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体系,已经不是铁板一块。卡塔尔的愤怒、公然质疑美国安全承诺,说明中东国家不得不重新思考“靠美自保”的老路。以色列敢于在美军基地隔壁下手,特朗普“演而不作”,华盛顿和特拉维夫的“特殊关系”远比盟友亲密无间。美国几句“不会再发生”的安抚,根本修补不了被炸出的信任裂痕。未来更多国家可能会寻求区域联合自强,减少对外部大国的战略依赖。

以色列这次空袭多哈,究竟是“复仇”还是“斩首”?是“消灭恐怖分子”还是“破坏和平进程”?而中东的普通人,被裹挟在全球强权的博弈和极端主义的血腥现实中,唯一能期待的,只有下一个爆炸不会落到自己头顶。国际社会呼吁的“两国方案”、停火谈判、承认巴勒斯坦国,只有在权力、利益、信任三重结构发生质变后,才有可能真正落地。当前这局,谁都看得明白——枪炮声下的谈判桌,永远是最危险的地方。

来源:正史名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