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曲靖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09:11 1

摘要:近年来,曲靖市围绕“1+4+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5%,逐步构建起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金玉菊文/图

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

近年来,曲靖市围绕“1+4+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5%,逐步构建起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智慧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精准生产

曲靖市积极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变量施肥、精准灌溉、自动施药等智能化作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全市建成智能虫情测报站、性诱监测设备、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等智能设施设备154套(个),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预报和绿色防控,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全市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在50%以上。同时,建立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监管体系和畜牧业经济运行管理体系,实现疫苗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目前,曲靖市已建成9个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其中1个入选省级“10大数字农业优秀应用平台”,1个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农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实现“三增”。

■装备升级:

机械化助推生产效率跃升

曲靖市广泛推广北斗导航终端、辅助驾驶系统、自动插秧机、智能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装备,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全市通过手机App申领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农户超3万户,全市农业机械化率达58%。

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3.5%。宣威市板桥街道土地流转均价从每亩600元提高到1200元;罗平县2万亩高标准农田油菜籽亩产突破200公斤;多地田间道路通达率从45%提升至98%,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4倍。

全市龙头企业示范作用突出。温氏、神农等企业开展“数字+”养殖场景应用,沾益温氏种猪场应用AI轨道机器人,配套精准饲喂系统,母猪饲养量从人均50头上升到110头,肉猪饲养量人均从300头上升到1500头,头均降低成本120元。目前,全市应用AI视觉测定等新技术的种猪场达21个、育肥场922个。

■生物育种:

科技赋能种业振兴

曲靖市积极搭建育种创新平台,汇聚科研力量,推动种业科技攻关。目前建有2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曲靖综合试验站、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7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9个省级科技小院、1个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市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团7个、科技特派员406名,培育高素质农民12.6万人。大北农、隆平高科、北大荒等龙头企业先后入驻,开展61个生物育种转育试验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中国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联合开展玉米单倍体育种成效初显。建成宣威现代种业园,年产马铃薯种薯1亿粒。建成中高海拔玉米试验基地,为中高海拔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审定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51个,良种覆盖率达97.8%。

■数据驱动:

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曲靖市构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重点建设智慧农业基础框架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图网一体化平台、物联网示范点等,实现对土壤普查、土地确权、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养殖场等基础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可视化展示,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曲靖市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1166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名品”企业、龙头企业和“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纳入国家追溯平台管理。马龙双友农业建成数字肉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饲养到出栏全程可追溯,工作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7倍以上。

2024年,曲靖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99亿元,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83元,同比增长6.3%。科技创新正为曲靖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来源:掌上曲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