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席青榆,自幼深受传统文化滋养,与民族刺绣结下深厚缘分。作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红河景韵民族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她还荣获“云南省十佳服装设计师”“红河州州级乡村工匠”和“蒙自市乡村工匠”等多项荣誉。多年
席青榆,自幼深受传统文化滋养,与民族刺绣结下深厚缘分。作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红河景韵民族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她还荣获“云南省十佳服装设计师”“红河州州级乡村工匠”和“蒙自市乡村工匠”等多项荣誉。多年来,她恪守诚信,以政协委员与企业创始人的双重身份,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用匠心守护民族文化艺术,以实际行动助力各民族共同发展。
技艺传习:打破界限,编织民族情感纽带
自2014年在蒙自市创办红河景韵民族文化公司以来,席青榆始终秉持“在传承中创新”的理念,其事业足迹遍布蒙自、个旧、元阳、红河等多个县市乡镇。她打破民族与地域限制,积极开展刺绣技艺培训,累计培训各族妇女6570人次,帮助彝族、哈尼族等众多民族妇女掌握专业技能。
为扩大受益范围,她在蒙自牵头成立“普玛众乡”“巧绣娘”刺绣合作社,创新推行“订单到户、上门收件”模式,助力残疾妇女、留守母亲等群体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在一针一线中串联起民族情感,让民族团结的种子于协作中生根发芽。
文化创新:深耕传统,绽放时代新韵
她带领团队走访百余位各民族民间艺人,从彝族古籍中提炼如“神鸟起源”等文化符号,成功复原12种濒危传统针法,并将哈尼梯田、彝家火塘等多元文化意象融入现代设计。旗下注册品牌“马樱花开”已开发茶席、服饰等50余种产品,这些蕴含多民族文化的作品不仅入选美国华盛顿国际展览,还亮相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荣誉见证:民族技艺闪耀国际舞台
从业十九载,席青榆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在彝族、哈尼族等民族刺绣技艺方面造诣深厚。她已获得15项版权专利,发表《云南花腰服饰的艺术价值和设计开发》等论文,深入挖掘红河州世居民族的文化内涵,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她带领团队屡获殊荣:2018年代表红河州参加“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包揽五项一等奖;作品《神鸟唤光明》《起源》连续入选省级工艺美术展;《暗香》《虎节》获2021年云南省“工美杯”铜奖;《马樱花开》《尼苏之恋》系列连年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2022年,《虎节》等20多件作品入选美国华盛顿《针线上的艺术》国际展览。这些成就不仅是其个人技艺的体现,更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荣的生动见证。
培育新血:构建多维传承体系
席青榆构建“校园传承+社区赋能+跨界合作”三维培养体系,为各民族培养非遗传承新生力量。她曾在蒙自职业高级中学任教,指导各族学生荣获省级艺术大赛2金2银4铜;培养出李美江、李金凤等200余名民族刺绣带头人,其中多人获“云南省刺绣高手”、非遗传承人及市级乡村工匠称号;2019—2024年与上海工艺美院、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开展“设计工作营”,促进不同地区、民族间的技艺交流,培育兼具技艺与市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助力共富:一针一线绣出乡村振兴画卷
她始终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长期为各族残疾人士和贫困妇女提供免费刺绣培训与就业岗位。至今已帮助7户残疾家庭、175户建档立卡户实现居家增收,带动435名妇女居家就业,月收入500—2000元。例如残疾妇女李余,通过席青榆“一对一”教学,不仅掌握刺绣技能,还能通过直播增加收入。她创办的合作社被评为“美丽乡村・女子学堂”“红河州就业扶贫基地”,成为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
“未来我将以创新为笔、以匠心为墨,深耕民族刺绣沃土,培育更多非遗传承人,开发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让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更耀眼光彩。”席青榆如是说。
作为新时代的乡村工匠,席青榆以十九年坚守践行“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信念,将绣针化作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的“金钥匙”。她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更是蒙自乃至红河地区各民族携手奋进、共创美好未来的引领者,用行动继续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篇章。
来源:蒙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