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一:从济南中学走出的教育追梦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09:17 1

摘要: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总有一些人,凭借着如磐的信念和不懈的拼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王力一,这位从济南铁一中走出的杰出校友,便是这样一位令人由衷敬仰的教育家。在山东乃至全国教育界,王力一的名字都是响当当的。作为山东力明教育集团董事长、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校长,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总有一些人,凭借着如磐的信念和不懈的拼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王力一,这位从济南铁一中走出的杰出校友,便是这样一位令人由衷敬仰的教育家。在山东乃至全国教育界,王力一的名字都是响当当的。作为山东力明教育集团董事长、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校长,他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掌舵者,更是一位心怀家国、勇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为无数青年学子圆了大学梦。在他近七十载的人生征程中,教育始终是他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使命。

王力一

从济南中学(原济南铁一中)的校友到两次参战的退役军人,再到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开拓者,王力一的人生轨迹,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书写着坚守与奉献的动人篇章。

铁一中岁月:梦想启航的摇篮

1955年,王力一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学生时代,在济南中学这片孕育希望的沃土上悄然绽放。彼时,济南中学作为声名远扬的学校,不仅为他构筑了坚实的学术根基,更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1967年,王力一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济铁一中,成为初一新生。凭借自己的音乐天赋,他迅速融入学校文艺宣传队,并成为其中的核心骨干。在《长征组歌》的晨练中磨砺意志,于《红色娘子军》的排练厅里淬炼品格。身为小提琴手,他引领队友以琴弦奏响时代的激昂强音,用舞步丈量革命的坚定信仰。1969年深秋,梧桐叶间飘落的油印乐谱,记录着他与队友们“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铿锵誓言。当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特招入伍的通知送达学校时,这位17岁的少年毅然决然地选择携琴从戎,在渐次褪色的校园幕布前,留下“艺苑从戎”的青春壮丽剪影。

在这里,王力一不仅学业有成,更在心中播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那时的他,或许未曾料到,未来的自己将踏上一条融合中西医、创办民办教育的非凡征程。

军旅生涯:两次参战铸就英雄风骨

1970年,王力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揣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军营的无限向往,从济南铁一中应征入伍,成为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王力一堪称精通十余种乐器的“多面手”,在部队中,他尽情展现着多才多艺的风采。小提琴、吉他……各类乐器在他手中皆能绽放光彩;唱歌、作曲、指挥、导演、编剧……他无一不精通。然而,军旅生涯并非只有艺术的绚丽光环,更有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在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两次主动请战奔赴前线。

1979年,他随部队奔赴广西前线,历经120余天的战火洗礼;1985年,他又义无反顾地前往云南老山前线,坚守了整整365天。在蚊虫肆虐、暑湿难耐的前线阵地,他随慰问团为前线战士送去温暖与欢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在硝烟弥漫的日子里,他与战士们结下了超越生死的深厚情谊,火线入党,立功受奖。这两次参战,480余天的战场淬炼,让他将“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仰融入血脉,不仅使他火线入党、立功受奖,更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英雄本色。在老山前线,《解放军报》战地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图片中他擦拭乐器的手与紧握钢枪的臂,共同诠释着“战士与艺术家”的双重神圣使命。

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王力一的钢铁意志,更铸就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段经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为他日后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教育创业:中西医结合的开拓先锋

退役后的王力一,并未选择安逸闲适的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民办教育的滚滚洪流之中。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父亲王显明凭借一腔书生意气,倾尽所有筹建了中西医结合学习班,这便是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的前身。王力一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与父亲并肩作战,共同开启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探索之旅。

王显明老教授与学生们在一起永远是笑容可掬

历经四十余年的风雨兼程,力明学院实现了从挂靠办学到独立办学的华丽转身,从租赁校区到拥有自有产权校区的重大跨越。每一次蜕变,都凝聚着王力一的心血与智慧。他坚守中西医结合的教学特色与育人使命,致力于培养既精通中医又擅长西医的复合型人才。在他的卓越带领下,力明学院逐渐发展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中西医结合民办大学,培养出了30多万名优秀毕业生,免费培训了20万人次乡村医生,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力明速度:快速响应与精准施策的典范

在王力一的引领下,力明学院不仅在教学质量上屡创佳绩,更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力明速度”。2014年,面对济南校区已无法满足在校生需求的现状,王力一迅速做出征地另辟新校区的重大决策。在德州、泰安、莱芜等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最终选择在泰山脚下征地3000亩,建设大学新校区。仅用一年时间,一所占地面积1267亩、拥有58栋大楼、总投资近30亿元的泰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便拔地而起,创造了教育建设的奇迹。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王力一再次展现了快速响应与精准施策的卓越能力。他果断决定暂停正在良好运营的附属医院,将其全部资源无偿提供给政府用于疫情隔离场所使用,并提供了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持。他的这一壮举,不仅有效缓解了政府公共医疗资源紧缺的巨大压力,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社会担当: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积极践行者

除了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外,王力一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成为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坚定践行者。他深知教育对于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重要性,因此力明学院多次组织师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学院与乡村开展合作,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帮助乡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扶贫工作中,王力一亲自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扶贫方案,独具匠心地提出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精准扶贫举措。他免费为乡村医生开展培训,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广泛地惠及农村地区。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操刀,编剧并导演了公益宣传片《两个鸡蛋》。这部宣传片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乡医培养与培训的角落,呼吁更多人关注乡医群体,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到乡医队伍,为乡村医疗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贫困地区引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助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2021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王力一充分发挥力明学院的办学优势,毅然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学院自成立伊始,便如同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它先后举办了面向全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活动,组织义诊队伍走进乡村,为村民们送去健康与关怀。同时,学院还建立了中医药种植园区,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源头支持;打造了面向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实训基地,为培养实用型医疗人才搭建坚实平台。力明学院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独特的智慧与磅礴的力量。

家国情怀:两代人的初心与传承

在王力一的人生轨迹中,家国情怀宛如一条坚韧的纽带,贯穿始终。他的父亲王显明老校长,在建校20周年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为校歌《情爱之歌》创作了深情而激昂的歌词:“神州大地,子孙炎黄,敬尊乾坤万世无疆!古今同德,共谱新篇,我主沉浮笑语沧桑!”这段歌词,犹如一首激昂的乐章,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老校长对国家炽热的热爱与坚定的忠诚,更如同一盏明灯,传递着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与深情嘱托。

王力一完美地继承了父亲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如同两股强大的洪流汇聚在一起。他深知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党的战略大计,因此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如一位执着的耕者,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他的引领下,力明学院不仅成为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摇篮,孕育着无数医学精英,更成为了传承家国情怀、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阵地,散发着温暖而强大的光芒。

赤子丰碑:永不褪色的济中印记

从铁一中文宣队那悠扬的琴弦,到老山前线战场激昂的号角;从民办教育领域的勇敢拓荒,到思政教育园地的辛勤耕耘,王力一始终以“济中人”的坚定身份,标注着自己独特的人生坐标。他两次荣获“山东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份荣誉如同闪耀的勋章,见证着他的卓越与奉献。他更是将“济铁一中精神”升华为“力明担当”——那褪色乐谱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如同岁月的痕迹,最终化作乡村振兴的健康答卷,书写着对乡村医疗事业的执着与奉献;而大明湖畔的青春合影,早已定格成教育报国的永恒丰碑,镌刻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2025年,济南中学迎来八十华诞这一重要时刻,王力一以“力明速度”慷慨捐资十几万元,用于建设母校思政教育基地展馆。他用“力明艺术宫”这一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载体回馈母校,让“敦品笃学,务本求实”的校训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学子们前行的道路。

回顾王力一的人生轨迹,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教育拓荒者与时代同行的执着身影。作为济南铁一中校友,他带着文宣队的艺术素养投身军旅,在两次边境战争中火线入党;脱下军装后,他继承父亲王显明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教育理想,创办全国唯一以该领域为特色的民办高校。从培养30万毕业生到免费培训20万乡村医生,从建设70余个统招专业到打造10万件红色文献的思政教育基地,他始终以“破解时代难题”为己任,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战略。

作为力明学院的缔造者,王力一以“家国情怀”为办学内核,创造了教育界的“力明现象”。他创新性地将博物馆群引入校园,构建起全国最大的校园文化载体“力明艺术宫”;他推动的“红色思政+专业教育”模式,成为民办院校立德树人的鲜活样本。从精准脱贫到健康中国,从退役军人再就业到乡村医生培养,他的实践印证着“教育是国之大计”的深刻内涵。

站在济南中学八十周年的历史节点,王力一以校友捐赠的特殊方式完成精神回归。这座新建的思政教育基地展馆,不仅镌刻着两代教育人的初心,更昭示着:真正的丰碑,永远矗立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作者 郑佐文)

来源:齐鲁名校博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