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985大学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09:18 1

摘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NWAFU”)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NWAFU”)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后历经西北农学院、西北农业大学等发展阶段,1999年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而成,成为我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学府之一。

###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西农扎根西北近90年,始终以“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为办学理念,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的使命。学校在合并组建后,整合了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等多领域资源,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作物学、畜牧学入选一流学科。

### **学科实力与科研成就**
学校现有16个学院(系),7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等学科门类。拥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学获评A-,生物学、农业工程等12个学科进入B类。科研方面,西农聚焦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在小麦育种、水土保持、动物医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例如,赵洪璋院士团队培育的“碧蚂1号”小麦曾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粮食短缺问题;康振生院士团队在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上国际领先;学校还主导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

### **人才培养与社会贡献**
西农坚持“产学研”结合,构建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设有创新实验学院、乡村振兴专项班等特色项目。毕业生中涌现出包括张涌院士(动物生物技术专家)、邵明安院士(土壤物理学家)等杰出校友。学校与全球50多个国家的高校合作,发起“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国际农业科技交流。此外,西农通过技术推广、定点扶贫等方式服务“三农”,累计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超500个,成果转化率达40%以上,为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 **校园环境与文化特色**
杨凌校区占地5600余亩,校园内绿荫环绕,拥有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等特色场馆。学校传承“诚朴勇毅”校训,打造“西农精神”文化品牌,如“小麦文化节”“农耕体验营”等活动,强化学生知农爱农情怀。近年来,西农还通过“网红教授”直播助农、科研成果科普化等方式,展现现代农业科技的活力。

### **未来展望**
面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双碳”目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化新农科改革,强化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布局,力争成为全球旱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西农智慧”。

来源:慧德教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