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的人最终会怎么样?医生:尿频后期,大多会出现3个并发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04:0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8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阿姨今年62岁,最近半年总觉得“上厕所像打卡”。白天不到一个小时就要跑一趟厕所,晚上更是要起夜四五次,常常被憋醒,睡眠质量严重下降。

她一开始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的老毛病”,可后来越尿越勤,连出门都不敢离厕所太远。家人实在看不下去,带她去医院一查,结果却让人后背发凉——膀胱过度活动症,并已经出现慢性尿路感染和轻度肾积水

医生提醒:“尿频不是小事,拖久了,后果可能很严重。

那么,尿频到底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长期尿频的人,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正常人每天排尿在4~8次之间,夜间一般不超过1次。如果白天频繁跑厕所,夜间也要起夜多次,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那就已经属于异常尿频

很多人以为是自己水喝多了,其实真正导致频繁排尿的,往往是以下几类疾病:

膀胱过度活动症):这是一种泌尿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OAB的患病率超过15%。

前列腺增生:男性高发,增生的前列腺压迫膀胱出口,导致排尿不畅、尿频、尿不尽,是中老年男性尿频的常见原因。

尿路感染:尤其是女性,由于尿道较短,细菌容易侵入膀胱,导致炎症,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糖尿病:高血糖会增加肾脏滤过负担,尿量增多,进而导致尿频。

神经系统疾病:部分中风、帕金森病、或脊髓损伤患者,也会出现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频或尿失禁。

医生提醒:尿频是一个“信号灯”,背后往往藏着系统性疾病。不是只有“喝多了”才会尿多。

很多人把尿频当成“小毛病”,能忍则忍,结果越拖越严重。医生指出:长期尿频不干预,确实可能引发或加重以下三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健康。

慢性尿路感染

尿频常常意味着膀胱无法彻底排空,残余尿液为细菌提供了温床。时间久了,就容易反复感染,发展为慢性膀胱炎肾盂肾炎

慢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常常伴有尿痛、尿急、腰痛,有的甚至会发烧、乏力,严重时可能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

女性因解剖结构因素更易感染,一旦发展为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治疗更复杂,愈后也更慢。

膀胱功能减退

长期尿频,如果不及时治疗,膀胱肌肉就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逐渐出现逼尿肌疲劳,导致膀胱收缩无力

这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尿不尽、排尿费力、尿流变细等症状,部分人甚至需借助导尿管排尿。

膀胱功能一旦受损,恢复非常困难,可能终生受限。

肾功能损害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后果。长期尿频常常伴有膀胱残尿尿液返流,容易引起肾盂积水甚至肾功能不全

特别是前列腺增生患者,如果尿路长期受阻,不仅排尿困难,还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根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刊登的研究资料,15%以上的慢性肾衰患者病因与泌尿系统梗阻有关,而这些人早期往往就是从尿频开始的。

尿频拖不得,也不能乱治。医生建议:一旦发现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影响生活,就应该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对症处理。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第一,避免刺激性饮品。如浓茶、咖啡、酒精饮料等,会刺激膀胱,加重尿频。

第二,合理安排饮水时间。白天适量饮水,晚上适当减少,尤其睡前两小时尽量不大量饮水。

第三,排尿时不要“忍”。憋尿会增加膀胱负担,诱发感染或功能障碍。

第四,精准用药,遵医嘱。如明确诊断为OAB或前列腺增生,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相应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或α-受体阻滞剂,切忌自行购买“止尿灵”等非处方药物。

很多中老年人以为“年纪大了尿多点正常”,但实际上,尿频并不是自然老化的必然结果

真正健康的老年人,白天排尿次数和年轻人差别并不大。真正增加的,是患病的风险,而不是“尿频变成常态”。

如果你最近总是频繁上厕所,尤其夜间频繁起夜,不要再“拖一拖、忍一忍”,早一点就医排查,往往能避免更大的麻烦。

[1] 《中国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治指南(2021年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2] 《前列腺增生症诊治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
[3] 《尿路感染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人初无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