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年后,土木毕业生在招聘会现场排着长队,手里攥着简历,眼神迷茫。
四年前,他对着镜头唾沫横飞地说:“土木工程,绝对稳!”
四年后,土木毕业生在招聘会现场排着长队,手里攥着简历,眼神迷茫。
设计院门口贴着“暂停招聘”,房地产行业的冷风,吹得比北方的冬天还刺骨。
有人说,这是张雪峰“预言”的第一场雪崩。
更准确地说,是一场人设的雪崩。
他不叫张雪峰,叫张子彪。
郑州大学一位老师多年前就公开说过:这人差了38个学分,根本没毕业。
一个没拿到学位证的人,怎么就成了成百上千万家庭眼中的“升学教父”?
他擅长演戏。
一会儿说穷得交不起房租,不得不从北京搬去苏州;
一会儿又被扒出公司年入过亿,年终奖发得比国企还大方。
上周刚宣布“停播休息”,七天不到,又满面红光地坐回镜头前:“家人们,我回来了!”
这演技,观众看累了。
信他的是什么人?
大多是焦虑的家长和迷茫的学生。
他们不是懒,是怕—怕选错专业、怕走弯路、怕孩子将来怪自己。
在信息多到溢出来的时代,他们反而更信一个说话斩钉截铁的“老师”。
张雪峰抓住了这种怕。
他用绝对的语气、夸张的表情、动不动就“我告诉你真相”的风格,把复杂的升学选择,简化成一场“听我的就行”的表演。
他不是在做教育,他是在做情绪生意。
可他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土木工程的崩盘,只是第一张倒下的骨牌。
他当年说“俄语有前途”,现在中俄贸易是热了,但需要的不是只会俄语的毕业生,是懂电商、懂物流、懂国际谈判的复合型人才。
他用过去十年的数据,推荐未来的专业—这就像拿着旧地图,找新大陆。
真正在变的时代,他好像没看见。
AI卷走多少基础岗位?新能源冒出多少新机会?文科生跨界做产品经理、做数据运营—他没说,他的剧本里没有这些。
他不是预言家,他是个商人。
一个把公开信息重新包装、把常识讲成秘诀、把焦虑变成现金的商人。
他说“我帮你避坑”,其实他可能就是那个坑。
第一批听他话的学生,如今正站在招聘会的队伍里,低着头刷手机。
刷到的,是张雪峰又上了热搜。
只是这一次,话题是:张雪峰塌房。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大师”,缺的是清醒的人。
张雪峰会不会倒,不重要。
重要的是—下一个张雪峰出现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学会:
不信神话,只信逻辑;不追权威,只问真相。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