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场跨越75年的归来。9月10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前11批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比对,并成功为2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从回国到回家,从无名到有名,这是一个技术奇迹,更是一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朱莉 记者 孙雯
2025年9月12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韩方向中方移交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
央视直播截图
这是一场跨越75年的归来。9月10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前11批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比对,并成功为2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从回国到回家,从无名到有名,这是一个技术奇迹,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彰显。
《英雄归队》的出版恰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现实中正在发生的烈士寻亲故事,通过科幻文学的形式带给年轻一代。
小说讲述了少年王小虎和伙伴们参加华夏DNA实验室研学活动的经历。当实验室运用DNA技术为无名烈士遗骸进行身份确认和容貌复原时,他们遭遇了样本污染、数据窃取等一系列危机。少年们成立“虎虎生威侦查小队”,在虚实交织的世界中与神秘势力斗智斗勇,最终守护了烈士们的“归乡路”。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冒险故事,实则是现实中科研工作者们艰辛付出的艺术再现。
让科技有温度,让历史活起来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2025年清明节前夕,73岁的方汉炳接过DNA比对告知书时老泪纵横。经过两年多的比对,他终于确认了父亲方金耀烈士的遗骸——这位1953年牺牲在朝鲜281.2高地的志愿军机枪手,时隔72年后终于回到亲人身边。方金耀烈士的故事正是《英雄归队》创作的现实注脚,书中那些看似科幻的DNA鉴定技术,正在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里真实发生着。
《英雄归队》周飞 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实中,我国已建成国家烈士遗骸DNA数据库和烈士亲属DNA数据库,破解了战争陈旧遗骸DNA身份识别难题,突破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试剂与仪器的完全国产化。《英雄归队》将这些专业技术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科幻叙事,让年轻读者直观感受科技的力量。
当第十二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机场水门礼与书中“数字纪念碑”的意象重叠时,科技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英雄归队》成功地将“烈士遗骸DNA鉴定寻亲”这一意义重大的科技应用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彰显了少儿文学观照历史、社会与国家科技进步的使命担当。
以少年视角,架起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作为专为9-15岁青少年创作的作品,《英雄归队》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幻元素、冒险故事相结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这本书通过少年们的探险历程,让年轻读者在热血故事中理解“每一个烈士名字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人生”。
“将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放弃任何一条线索、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力争帮助更多的烈士回家。”这种承诺在《英雄归队》中化为少年们守护烈士遗骸的坚定信念,让青少年读者理解,铭记历史不仅是缅怀过去,更是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在这个英雄归来的秋天,《英雄归队》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特殊的窗。透过这扇窗,他们看到的不仅是科幻冒险的精彩,更是一个民族对英雄的尊崇、对历史的铭记。当科技遇见历史,当想象照进现实,这本书让年轻一代懂得:每一位烈士都不应被遗忘,每一个名字都值得被铭记,这便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