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洛杉矶机场的安检口,旅客不再手忙脚乱掏身份证、翻登机牌 —— 只需对着摄像头停留 1 秒,“刷个脸” 就能完成身份验证,径直进入安检流程。
在洛杉矶机场的安检口,旅客不再手忙脚乱掏身份证、翻登机牌 —— 只需对着摄像头停留 1 秒,“刷个脸” 就能完成身份验证,径直进入安检流程。
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最新推出的 “PreCheck Touchless ID” 面部识别安检试点,目前已在全美 15 座枢纽机场落地,旨在让出行更高效。
PART 01
什么是 “刷脸安检”?1 秒通关,无需实体证件
TSA 的 “PreCheck Touchless ID”,核心是用 “人脸识别” 替代传统的证件验证,流程简单到像解锁 iPhone:
旅客走到安检口的摄像头前,无需出示身份证或登机牌;系统实时拍摄面部照片,自动与 TSA 数据库中登记的证件照(如护照、驾照照片)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1-2 秒内完成身份验证,旅客可直接进入后续安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这与部分机场此前的人脸识别不同 ——过去的人脸识别仍需出示实体证件辅助核验,而新系统完全无需掏证件,真正实现 “无接触” 通关。
TSA 特别强调:为保护隐私,采集的面部生物识别数据会在旅客所乘航班起飞后立即删除,不会用于执法、监控或其他非安检用途;同时建议旅客随身携带实体身份证,以防技术故障(如系统卡顿、光线影响识别)导致延误。
PART 02
谁能用?2 个前提 + 1 个关键条件
不是所有旅客都能享受 “刷脸安检”,需满足 3 个条件:
已注册 TSA PreCheck:这是美国的快速安检计划,注册者需通过背景审查,平时可走专用安检通道,无需脱鞋、解腰带、取出电脑等;持有 Known Traveler Number(已知旅行者号码):注册 PreCheck 后会获得该号码,购票时需填写,才能关联快速安检权益;航空公司支持:TSA 不直接激活该服务,而是由合作航空公司对接启用。比如在旧金山国际机场,目前仅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的旅客可使用,其他航司暂未开通。简单说:先有 PreCheck 资格,再看所乘航司是否支持,两者缺一不可。
PART 03
对旅客的改变:便利升级,但隐私争议仍在
1. 效率提升:缩短排队时间,减少流程麻烦
对常旅客来说,“无接触刷脸” 能显著节省时间 —— 过去在安检口找证件、递证件、等工作人员核验,至少需要半分钟,新系统 1 秒搞定,尤其早高峰时段能缓解排队压力。
这也是 TSA 近期提升出行便利的又一动作:此前,TSA 已取消执行多年的 “随身携带液体限制”(过去旅客仅能携带 100ml 以内液体,如今可携带更大容量的液体、凝胶、气雾剂),从 “简化安检物品” 到 “简化身份验证”,持续优化流程。
2. 隐私争议:数据安全成公众担忧焦点
尽管 TSA 承诺 “数据航班后删除”,但公众仍有顾虑:
数据存储风险:删除前的数据如何保障安全?若遭遇黑客攻击,全国旅客的面部生物信息是否会外泄?用途边界问题:未来是否会以 “安全需要” 为由,扩大数据使用范围(如对接执法系统)?生物信息唯一性:面部数据不像密码可修改,一旦泄露,后续风险难以挽回。目前 TSA 尚未针对这些担忧出台更详细的保障措施,隐私与效率的平衡仍需进一步明确。
PART 04
15 座试点机场名单:覆盖主要枢纽,快看有你常去的吗?
目前 “PreCheck Touchless ID” 已在以下 15 座机场上线,涵盖东西海岸主要枢纽:
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ORD)达拉斯 - 沃斯堡国际机场(DFW)丹佛国际机场(DEN)底特律韦恩县都会机场(DTW)拉斯维加斯哈里・里德国际机场(LAS)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 - 杰克逊国际机场(ATL)纽约约翰・F・肯尼迪国际机场(JFK)纽约拉瓜迪亚机场(LGA)洛杉矶国际机场(LAX)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EWR)俄勒冈州波特兰国际机场(PDX)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DCA)盐湖城国际机场(SLC)旧金山国际机场(SFO)西雅图 - 塔科马国际机场(SEA)需要提醒的是:即使在上述机场,也需确认所乘航空公司是否支持该服务(可在航司官网或机场安检口查看提示),避免白跑一趟。
PART 05
总结:科技简化出行,但细节仍需留意
TSA 的 “刷脸安检” 无疑是航空出行的一次科技升级 —— 无接触、快通关,精准击中旅客 “找证件麻烦、排队久” 的痛点。但对旅客而言,现阶段仍需注意:
确认自己是否有 PreCheck 资格及 Known Traveler Number;提前查好所乘航司是否支持该服务;随身携带实体身份证,应对可能的技术故障;关注自身生物信息隐私,若介意可选择传统证件验证通道(目前新系统暂未替代传统方式,旅客可自主选择)。未来,随着试点推进,TSA 可能会扩大机场范围和航司合作,但如何在效率与隐私间找到平衡点,仍是这一技术能否广泛推广的关键。
来源:时代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