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检查井模具,如何脱模?如何保证脱模的效果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10:37 1

摘要:方形检查井模具的脱模效果直接影响构件成型质量(如表面平整度、完整性)和模具使用寿命,需从脱模前准备、脱模操作流程、脱模后处理三个核心环节规范操作,并通过关键细节控制确保效果。以下是具体方法和质量保障要点:

方形检查井模具的脱模效果直接影响构件成型质量(如表面平整度、完整性)和模具使用寿命,需从脱模前准备、脱模操作流程、脱模后处理三个核心环节规范操作,并通过关键细节控制确保效果。以下是具体方法和质量保障要点:

一、脱模前:做好 “基础准备”,减少脱模阻力

脱模的核心前提是降低混凝土与模具内壁的粘结力,同时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脱模要求(避免构件破损),需提前完成 3 项关键准备:

1. 模具预处理:提前涂覆脱模剂(核心步骤)

脱模剂是减少粘结的关键,需根据模具材质(钢模 / 塑料模)和混凝土类型选择合适产品,并规范涂刷:

脱模剂选择

钢模:优先用油性脱模剂(如机油、专用钢模脱模油),润滑性强、耐水泥浆腐蚀,避免使用水性脱模剂(易导致钢模生锈);

塑料模(如 PP/ABS 材质):用中性脱模剂(如专用塑料模脱模膏、乳化型脱模剂),避免油性脱模剂腐蚀塑料表面(导致模具变形、寿命缩短)。

涂刷要求

模具内壁需无油污、无混凝土残渣(新模需清除表面防锈油,旧模需用钢丝刷 / 砂纸打磨残留硬块);

脱模剂需搅拌均匀,用毛刷 / 喷雾器薄而均匀地涂刷(厚度 0.1-0.2mm),重点覆盖边角、拼缝处(这些部位易粘结);

涂刷后静置 5-10 分钟(让脱模剂形成均匀油膜),避免立即浇筑混凝土(防止脱模剂被水泥浆冲走)。

2. 混凝土养护:确保强度达标(避免构件破损)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脱模要求时,强行脱模会导致构件缺角、开裂,需严格控制养护时间:

常温(20-25℃)养护:普通 C30 混凝土需养护24-36 小时,用回弹仪检测强度达设计强度的 70% 以上(约 21MPa)方可脱模;

低温(<15℃)养护:需延长养护时间至 48-72 小时,或采用覆盖保温棉、蒸汽养护(温度≤60℃)加速强度增长,禁止低温强行脱模。

3. 模具预处理:检查拼缝与预埋件(避免卡模)

方形检查井模具多为 “组合式”(由 4 块侧板 + 1 块底板 / 盖板拼接而成),脱模前需:

检查模具拼缝处的螺栓 / 卡扣是否松动:提前 10-15 分钟松开所有连接螺栓(按 “对角顺序” 松开,避免模具受力不均变形);

清理预埋件周边杂物:若井壁有预留孔(如管道接口),需先清理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的浮浆,防止脱模时预埋件被带起。

二、脱模中:规范 “操作流程”,避免构件损伤

脱模操作需遵循 “先拆辅助、后拆主模;先松后脱、均匀受力” 的原则,分步骤有序进行,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 1:拆除辅助构件(减少干扰)

先拆除模具上的非承重辅助件,避免脱模时卡住构件:

拆除定位销、加强筋连接板、预留孔模具(如 PVC 套管);

若模具带 “吊环”,需检查吊环焊接强度(确保能承受构件重量 1.2 倍以上),并在吊环下方垫软布(防止吊环划伤混凝土表面)。

步骤 2:松动主模(逐步减小粘结力)

方形模具主模为 4 块侧板,需按 “先短边、后长边” 的顺序松动(短边受力面积小,易脱离):

用橡胶锤(禁止用铁锤,避免砸伤模具和混凝土)轻轻敲击模具侧板的上下边缘(从模具中部向两端敲击,力度均匀,每次敲击幅度≤5mm);

每敲击 1-2 次,用薄钢片(厚度 0.5-1mm,边缘打磨光滑)插入模具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插入深度≤30mm),缓慢撬动侧板,直至侧板与混凝土表面完全脱离(缝隙宽度≥5mm)。

步骤 3:整体脱模(控制速度与方向)

若构件需吊装脱模,需用吊车配合(小型构件可人工抬模),关键控制点:

吊装方向:吊车吊钩需与模具吊环垂直对齐,起吊时保持构件水平(避免倾斜导致边角磕碰);

起吊速度:低速缓慢起吊(速度≤0.5m/min),若发现模具与构件有粘结(起吊时构件随模具移动),立即停止起吊,重新用橡胶锤敲击粘结处,直至完全脱离;

人工辅助:2-3 人在模具周围辅助,用手轻推模具侧板(与起吊方向相反),帮助模具与构件分离,禁止强行拉扯模具(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划痕)。

步骤 4:检查构件完整性(及时处理问题)

脱模后立即检查构件表面质量,若出现轻微缺陷,及时修补:

表面蜂窝麻面:用 1:2 水泥砂浆(加适量建筑胶)填补,并用抹子压光;

边角缺角:若缺角深度≤5mm,用同配比水泥砂浆修补;若缺角深度>5mm,需剔除松散部分,用细石混凝土(粒径≤5mm)填补并养护。

三、脱模后:做好 “模具维护”,保障下次使用效果

脱模后的模具维护直接影响后续脱模效果,需及时处理模具残留问题,延长模具寿命:

1. 清理模具(去除残留混凝土)

用高压水枪(水压≤0.8MPa)冲洗模具内壁(避免用钢丝球硬刷,防止划伤模具表面),若有硬化的混凝土残渣,用专用除垢剂(如混凝土清洗剂)浸泡 10-15 分钟后,用塑料刮板清理;

清理后用干抹布擦干模具内壁(尤其是拼缝处和螺栓孔),避免残留水分导致钢模生锈、塑料模老化。

2. 修复模具损伤(保证模具精度)

检查模具变形:用水平尺测量侧板平整度(误差需≤2mm/m),若侧板轻微变形,用千斤顶矫正(钢模)或热敷后按压矫正(塑料模);

修复拼缝密封:若拼缝处密封胶老化、脱落,需更换新的耐油密封胶(如丁腈橡胶密封条),确保下次浇筑时无漏浆。

3. 模具存放(避免受潮变形)

钢模:涂刷防锈油(内壁和外壁均需覆盖),垂直立放(避免平放受压变形),底部垫木方(高度≥10cm,防止地面潮气侵蚀);

塑料模: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老化脆裂),叠放时每层之间垫硬纸板(避免模具表面摩擦划伤),叠放高度≤3 层。



来源:小周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