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和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深化中医药国际化、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路径。”9月10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的”以“破界・融合・共赢——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全球新生态”为主
“在全球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和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深化中医药国际化、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路径。”9月10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的”以“破界・融合・共赢——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全球新生态”为主题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孟冬平说。
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合作论坛汇聚政、产、学、研多方代表,围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创新路径与国际合作展开深度对话。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二级巡视员朱光耀表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已经成为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未来,要在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业态模式、打破市场准入壁垒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更加相信中医药、认可中医药。中医药服务贸易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司副司长陈淑娟介绍,中医药目前已传播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纳入16个自贸协定,建设了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和一批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她强调,要推动中医药与远程诊疗、教育、健康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国际合作的示范项目,“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罗增刚表示,北京充分利用科研和医疗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已达1340家,拥有133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成3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并支持多家医院在德国、新加坡等国设立分支机构。北京通过服贸会等多类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和服务“出海”,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认为,当前,医疗旅游正在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泰国、马来西亚都把医疗旅游做成了国家级产业,而中国中医药天然与康养、保健结合,完全可以成为入境医疗旅游的先行领域。他建议,应重视入境医疗和旅游业的结合,大力发展入境医疗旅游。
近年来,中医药在数字化浪潮中加快推进。数字化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尤其是服务贸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主任厉将斌指出,中国理应在国际市场上增强话语权,让数字化技术、中医药服务进一步普及。“在医养结合方面,我们要走中国自己的路,核心是‘医养结合’,而中医药正是这一模式的文化根基。”
“中医药资源的丰富不代表中医药服务业的优势,我们在整个发展中要逐渐地破除资源优势的看法。”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建议,中医药服务与文化传播的范式重构应在产业化、国际化和专业化三个方面的协同推进上发力,以产业化为载体、国际化为通道、专业化为根基的协同趋同机制,突出其对中医药文化全球传播的支撑作用。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金臣 实习生 张荔然
来源: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