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护航,英雄归来,跨越75年的家国守望与时代回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15:05 2

摘要: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又响起了冲锋号,吹号的是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南启祥,因为他的男友回来了。

天阴沉,窗外下着雨,

在电视上看着迎回志愿军英雄遗骸的直播,

感觉山川同悲,

归来吧,英雄的儿女,祖国母亲等你们已经75年

怕下笔太轻,描绘不出你们的英雄事迹,

又怕下笔太重,惊扰了你们的英魂

……

一、再次响起的集结号

听!你听!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又响起了冲锋号,吹号的是89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南启祥,因为他的男友回来了。

这冲锋号就是75年前鸭绿江边的冲锋的军号!

2025年9月12日,沈阳城,从桃仙国际机场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29.7公里主干道上,3500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青年大街沿线的建筑幕墙、公交站台、出租车顶灯同步亮起“英雄回家”的红色字幕;大街两旁30余块户外大屏上,循环播放着志愿军战士冲锋的影像,与街角店铺电子屏上的“音容笑貌,山河永念”标语交相辉映,将整座城市浸染成温暖的中国红 。

这抹红色里藏着无数普通人的深情。

这深情在烈士陵园凝固成永恒的纪念。

穿越生与死的界限,他们再次集合报到了。

看!你看!

92岁的铁道兵老兵吕良拄着拐杖来到陵园,在二叔吕景文烈士墓前献上一捧家乡土:“当年我们铁道兵修桥铺路,就是为了让更多战友能活着回家。”

更有从远道而来的诸多人,在烈士英名墙前驻足良久,试图从十九万烈士的名字中寻到亲人的踪迹。

这面墙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又完整的故事,是无数家庭跨越75年的守望 。

家人没有忘记你们,祖国没有忘记你们!

二、英雄归来

同一时间,在千里之外的南方,上午10时许,搭载着30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专机穿越云层,机身喷涂的“跨江50”在阳光下灼灼生辉。

当专机进入中国领空,4架歼-20战斗机如银色战鹰般呼啸而至,组成护航编队,机翼划破气流的轰鸣声响彻云霄 。

山河无恙,英雄归来!

“报告‘跨江50’,歼-20奉命为您护航!”

耳机里传来年轻飞行员坚定的声音。

这些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天之骄子,驾驶着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隐身战机,用最先进的装备护送最可敬的英雄与前辈。

正如空军参谋部崔飚所言:“75年前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今天我们用大国重器守护英雄归途。”

当编队飞越鸭绿江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战机表面,仿佛先烈的英灵正俯瞰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正是你们的不屈,开启了如今盛世的模样。

三、生死交接

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一场跨越国界、跨越生死的交接正在庄严进行。

中韩双方工作人员身着深色制服,在临时搭建的悼念仪式现场列队肃立。

中方代表团成员、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李敬先在致辞中表示:“每一位烈士都是民族的脊梁,我们接回的不仅是遗骸,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装殓仪式上,韩方工作人员用白色手套轻轻擦拭烈士棺椁,中方礼兵则将五星红旗缓缓覆盖在棺木上,五星始终朝向北方——那是祖国的方向,那是家的方向。

当30具棺椁依次登上运-20时,机舱内回荡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旋律,慷慨激昂,恍若隔世。

为了让英雄回家,军事科学院团队通过DNA比对技术,已为28位烈士确认身份,帮助他们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

同时,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实验室里,专家们正小心翼翼地修复267件烈士遗物:一枚锈蚀的军功章、半截钢笔、几封字迹模糊的家书……每一件物品都是打开历史密码的钥匙,诉说着“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的壮烈 。

七十五年后,在祖国的怀抱里,英魂与遗物再次相遇,别来无恙!

四、曾经的荣光

75年前,290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在零下40℃的长津湖、在炮火纷飞的上甘岭,用生命书写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传奇,用血肉之躯将所谓的联合军赶回三八线以南,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75年后,第1011位烈士魂归故里。

这场持续12年的遗骸交接行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人道主义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昔日你们庇护我们周全,今日我们接你们回家。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墓前摆满了糖果和鲜花。

这些看似平常的祭品,实则是新时代对英雄最质朴的告白——孩子们用压岁钱买来糖果,年轻人带着孩子献上鲜花,老人们则在墓前絮絮叨叨地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正如陵园讲解员王春婕所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烈士的英灵,更是民族的精神火种。”

这场跨越时空的接迎,也见证着大国崛起的步伐。

从2014年首批437位烈士归国时的简朴仪式,到如今运-20专机护航、全城致敬的最高礼遇,背后是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更是国家对英雄价值的深刻认知 。

五、大国的崛起

9月13日上午10时,烈士陵园内哀乐低回。

30位烈士的棺椁在礼兵护送下缓缓进入安葬区,现场近千名各界代表集体默哀,为这些“最可爱的人”送上最后的敬意。

当第一抔故土洒在棺椁上时,天空飘起细雨,仿佛天地也在为英雄垂泪。

这场持续两天的接迎活动,通过央视新闻等平台直播,吸引了超过1.2亿人次观看。网友们在弹幕中刷屏“英雄不朽”“吾辈自强”,年轻一代用“破防了”“泪目”等网络语言表达着对英雄的敬意。

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英雄回家#话题阅读量突破50亿,无数网友自发上传“云献花”,用数字的方式参与这场全民致敬。

当最后一缕夕阳洒在陵园的英雄纪念碑上,“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愈发耀眼。

这抹金色,将永远照亮中华儿女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向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此时正是奋斗的时候,加油吧我辈,让归来的英雄见证大国的崛起!

来源:笑笑生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