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2025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孕期营养 孕育健康未来”。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结合“健康体重管理年”,深化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通过营养干预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北京市于“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来临之际,举办2
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2025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孕期营养 孕育健康未来”。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结合“健康体重管理年”,深化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通过营养干预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北京市于“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来临之际,举办2025年北京市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通过“主会场+分会场”及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围绕孕前筑基、孕期行动、产后延续等方面,通过回顾十年出生缺陷防治成效、播放科普动画片、专家解析营养误区、展示营养餐制作、情景剧表演、发出营养健康倡议等开展多维度互动宣教,着力引导北京市育龄人群和孕产妇强化营养健康意识,系统掌握科学孕育、营养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市妇儿工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市疾控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市区妇幼保健院、社会组织、专家及群众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主题宣传活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于活动当天同步开展义诊活动,提供孕产期营养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营养评价和膳食指导,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生命起点,健康基石。北京市持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实施婚前孕前保健“一站式”、产前筛查诊断“一体化”,新生儿疾病筛诊治康“一条龙”。十年来三级预防效果明显,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和肢体短缩等严重出生缺陷围产期发生率下降,降幅分别达到40%、23%和24%。
一是婚前孕前防线筑牢根基。北京市多部门联合推动“绿芽行动”,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姻登记及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便民服务,建立市、区两级婚前孕前保健转诊网络。确定7家婚前孕前保健优质服务单位。在3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024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较2014年提高近8倍,叶酸服用率上升至97.16%,源头预防成效显著。
二是孕期营养服务全面强化。100余家助产机构全覆盖设立孕期营养门诊,标化服务内容、妊娠风险筛查与营养治疗,实施素养提升、服务改善、队伍建设、质控评估4项行动。建设12家营养门诊示范单位。探索开展妊娠期糖尿病产前产后一体化服务,整合孕产保健、妇女保健及慢病管理,打通医院、社区、家庭沟通链接。孕产期中重度贫血率下降39.35%,孕产期体重及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明显改善,巨大儿发生率下降30.5%。
三是产前筛查诊断精准升级。确定北京协和医院等6家北京市产前诊断中心,构建覆盖全市助产机构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一体化高效服务网络。非整倍体产前筛查率提升至98.46%,超声筛查率提升至98.29%。严重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提升到96.1%。
四是儿童健康守护重点保障。打造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新格局,为新生儿开展12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髋关节发育不良、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十年间筛查180余万新生儿,确诊并及时治疗患儿近6000人。在全国率先开展0~6岁儿童五类疾病免费筛查,建立筛查、诊断、干预、随访服务网络,筛查率达99%,实现早筛早诊早治。持续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功能性出生缺陷、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救助患儿千余名,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五是全程综合防治创新实施。北京市围绕生育全程,聚焦孕前、孕产期、产后三个阶段和“防、筛、诊、治”四大环节,率先建立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服务、多学科会诊、人才培养、信息共享和质控评估五大工作机制,打造先天性心脏病婚前孕前高危因素筛查与咨询、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治疗干预与随访指导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婴儿先心病死亡专率下降82.77%。
编辑:郭蕾
审核:潘华虹 邢天鋆
来源:首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