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如何减少孩子交叉感染?这些防护要点要谨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2 15:45 2

摘要:开学啦,孩子们重返校园本是一件开心事,可人群密集的校园里,交叉感染的“小怪兽”也悄悄出没。孩子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病菌侵袭,了解防护知识刻不容缓!记者采访到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呼吸科主任王书举,他为市民朋友们带来交叉感染防护核心措施!

开学啦,孩子们重返校园本是一件开心事,可人群密集的校园里,交叉感染的“小怪兽”也悄悄出没。孩子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病菌侵袭,了解防护知识刻不容缓!记者采访到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呼吸科主任王书举,他为市民朋友们带来交叉感染防护核心措施!

王书举说,“交叉感染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特定途径在人群中传播,引发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开学后因学生密集、活动集中,交叉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常见传播途径包括:1.空气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携带病原体,近距离接触易感染。2.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门把手等)。3.消化道传播: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手部接触口鼻前未清洁。4.密闭环境传播:教室、宿舍等通风不良场所,病原体易积聚并扩散。”

1.流感

症状: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可能伴随咳嗽、咽痛。

特点: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发聚集性疫情。

2.手足口病

症状:手、足、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伴发热、厌食。

特点:5岁以下儿童高发,幼儿园易暴发。

3.诺如病毒感染

症状:呕吐、腹泻、腹痛,严重时可脱水。

特点: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传播,成人和儿童均易感。

4.水痘

症状: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伴发热、瘙痒。

特点: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未接种疫苗者感染风险高。

王书举说,“最近恰逢季节转换,天气转凉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活动增多且接触频繁、开窗通风频次降低,加上学校易感人群密度高,学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免疫力较低,体质弱,防护意识弱,所以对各类传染病普遍易感。”

一、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2.正确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飞沫扩散。

3.不共享个人物品:如餐具、水杯、毛巾、唇膏等。

二、环境卫生管理

1.定期消毒:对教室、宿舍、玩具、餐具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2.保持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降低病原体浓度。

3.及时清理垃圾:避免垃圾堆积滋生细菌。

三、疫苗接种

1.流感疫苗:每年接种,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

2.EV71疫苗:预防手足口病重症,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

3.水痘疫苗:未接种者尽快补种,尤其易感人群。

四、增强免疫力

1.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少吃生冷、辛辣食物。

2.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10小时以上,中学生9小时以上。

3.适量运动: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增强体质。

误区1:“抗生素可以预防交叉感染”

真相: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误区2:“戴口罩可以完全避免感染”

真相:口罩需正确佩戴(如覆盖口鼻、贴合面部),并配合勤洗手等措施才能有效防护。

误区3:“只有儿童需要预防交叉感染”

真相:所有人群均需注意防护,尤其老年人、孕妇和慢性病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

通讯员:张馨月

来源:仲景融媒

相关推荐